政治学——新世纪公共管理教程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黄甫生,刘凤健 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3-1字数: 394000版次: 1页数: 348印刷时间: 2003/03/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8326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面貌,物质生产、交换方式决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以及政治组织的构成形式,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邓小平同志说得好:“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政治科学的功能在于:它不仅能培养人们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与方法,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与政治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且还能为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提供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科学的制度选择。因此,政治学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社会全面发展的途径,寻找制度解决的办法方面,政治学具有无可替代性。
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一切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单打一式的推进,既不和谐,又难以奏效,往往事倍功半。只有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特别是改革开放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由于政治特殊的规定性,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其他一切体制改革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述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坚持改革开放,“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就成为中国政治学家责无旁贷的神圣义务。实践表明,只有繁荣政治学研究,探索政治发展的规律,才能谋求用制度创新,解决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克服不稳定因素,推进政治体制自身的革新,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 政治
二 政治学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 西方政治学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三 中国政治学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 西方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演进及消亡
一 国家的起源
二 国家的演进
三 国家的消亡
[案例1—1]网络国家,新的国家形态?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一 国家的本质
二 国家的职能
第三节 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一 国体和政体
二 单一制和复合制
三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
[案例1—2]美国联邦制度的形成
第二章 政党
第一节 政党政治
一 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二 政党的历史发展
三 政党的历史作用
[案例2—1]美国:总统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节 政党制度
一 政党制度的类型
二 影响政党制度的因素
三 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案例2—2]2000年大选与美国选举制度
第三节 政治家
一 政治家的涵义
二 政治家的特性
三 政治家的作用
第三章 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涵义
一 什么是政府
二 政府的分类标准及主要类别
第二节 政府的职权
一 政府职权的涵义
二 政府职权的转变
[案例3-1]1965-1986年部分国家政府公共支出占CNP比率对照表
[案例3-2]当代中国的七次政府机构改革
第三节 政府的组织
一 政府的组织原则
二 政府的组建、改组与解散
三 中国政府的生质、组建与任期、职权
第四章 利益集团
第五章 公民
第六章 政治斗争
第七章 政治管理
第八章 政治与参与
第九章 政治文化
第十章 政治发展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