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模式: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理论研究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刘建成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版次: 1页数: 299印刷时间: 2007/07/01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638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政治理性的追寻为起点,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结构理论、历史分析法和比较法研究问题,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论述复杂社会条件下政治理性的演进过程,话语政治理论的提出以及话语政治的涵义,揭示话语政治理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政治理性意义,以及话语政治理论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特别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地位。
本书是从政治哲学的视阈,对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理论进行的阐释与解读,是从整体上述介话语政治思想的进一步尝试。旨在明确以下观点:从西方政治思想家对话语政治所做的描述中归纳出话语政治的涵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对话语政治理论在学理上的得失进行批判性分析。通过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对比,揭示话语政治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由于没有公正地对待马克思的遗产,缺失了如何为民主创造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这一重要的理论环节,使得它的批判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中,无法转变为现实的政治纲领。
作者简介
刘建成,1970年生,山东聊城人。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教学与研究》、《广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政治理性的追寻
第一节 启蒙的政治理性与反启蒙
第二节 话语政治的重建
第三节 话语政治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话语政治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话语政治的国家理论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
第二节 公共性
第三节 交往权力与行政权力
第四节 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第三章 话语政治理论的民主概念
第一节 民主规范模式的重建
第二节 自由主义民主
第三节 共和主义民主
第四节 话语政治的程序主义民主
第四章 话语政治的法理论
第一节 多元的权利基础
第二节 法的祛魅与现代法的合法性
第三节 法律与政治、道德的关系
第四节 法律商谈程序的合理性
第五章 世界乌托邦的理性道路
第一节 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
第二节 罗尔斯的万民法
第三节 民族国家和世界公民社会
第四节 话语政治与全球秩序
第六章 批判理论的批判
第一节 理论的超越
第二节 话语政治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话语政治理论的重负
结束语 话语政治理论与中国的政治文明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政治理性的追寻
启蒙的政治理性是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理念之基础,它为政治社会提供强大的“公共性”支持。然而,启蒙的政治理性在当代却遭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哈贝马斯认为,启蒙运动尽管有很大缺点,但其政治理性的理想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哈贝马斯企图通过他的话语政治理论来重建启蒙的政治理性。对政治理性的追寻是话语政治理论的思想主旨,由此它也成为探讨话语政治理论的逻辑前提。本章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复合社会条件下政治理性的概念、哈贝马斯话语政治的重建以及话语政治的基本特征,揭示了话语政治理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理性意义。
第一节 启蒙的政治理性与反启蒙
所谓“启蒙的政治理性”,可以理解为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理念之基础。①此理性的形式与内容——交往方式以及如何解释公民之间的政治关系——乃是民主观念自身的组成部分。启蒙的政治理性通过人们平等交往,自由讨论,为政治社会提供着强大的“公共性”支持。“如果政治理性的要求,即是用说理去探讨政治原则、政治价值,用说理的方式对政治体制与政策进行对错好坏的评价,那么落实政治理性,不外乎就是让政治本身产生一个说理的动力,让权力承认说理的必要性,制度上,这要依赖公共领域,观念上,这需要将政治带向公共化的方向。”①关于“启蒙的政治理性”,可以有两种观点。一是把它作为断代史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概念,主要目的是描述西方社会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变迁和基本特征。“启蒙的政治
理性”概念是对继古希腊罗马时代和欧洲中世纪之后的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的概括性称谓。二是把它作为道德理想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概念,主要探究支配现代社会政治领域历史变迁背后的规范和理想。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概念无疑属于后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