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蓝海——精益开发设计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法 ,工业经济,
作者: 崔继耀,张驰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 270000版次: 1页数: 285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008625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
通过揭示精益开发设计的实质,勾画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线图。
详细剖析了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在行业中奠定标杆地位的三种核心能力:判定产品(服务)机会的能力;理解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基于机会形成产品(服务)概念并实现盈利的能力。
促使企业管理者和开发设计工程师实现从技术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
创建精益开发设计体系,为企业打造“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的核心竞争力。
对精益开发设计管理的思路、规划、步骤、方法和工具进行了实操行的阐述,为企业构建强健而高效的精益开发体系打牢基础。
细读本书,你将品味和领悟出许多制造业的“蓝海”之道,消除对精益研发设计的畏惧心态,从茫然走向自信,从“红海”驶向“蓝海”。
内容简介
中国制造业如何脱离过度竞争的“红海”驶向“蓝海”,本书为企业家、管理者和产品设计师们提供了从“中国制造”到“冲国创造”具体而详尽的路线图。
本书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企业创新研发,对于中国企业制造领域的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将多年积累的企业经验与创新理论研究相结合,把复杂的精益开发设计用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和文化理解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书运用大量实例、图表和数字对精益开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解读,让读者都能够轻松容易地理解这一玄妙的制造业“蓝海”领域。
本书从工业设计领域开始,逐一详述了精益开发设计中的产品管理程序;拓展新产品策略;应用设计:创新设计意念;设计开发程序;设计开发项目管理;产品开发项目投资决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策划工具(QFD);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价值工程(VE);将设计开发的失效降为最小(FMEA)以及优化设计参数(实验设计)等创新过程的具体流程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企业家和COO(首席运营官)考虑产品研发创新的高质量参阅文献;全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和管理者创新开发的培训教程;全国各大专院校机械制造和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和MBA的重要教学参考书;本书还适合其他专业研究生、开发设计人员和一切对精益开发设计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崔继耀,丰田精益生产中国研究会专家成员,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中心原质量培训部部长,兼任香港五常法(5S)协会理事,国际ISO9000及TQM会议中国大陆召集人,深圳市六西格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曾任一汽集团发动机厂精益生产常务、灿坤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台资)生产课课长。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工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具有多年精益生产丰富实战经验,累计培训外资企业近千家,受训人次超过3000人/次。已出版《单元生产方式》和《TPM活动推行实务》等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工业设计的领域
工业设计
设计方法
第2章 产品管理程序
企业的设计政策
设计事项的次序
并行工程
第3章 拓展新产品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市场增长与份额矩阵
设计管理策略
设计程序与市场拓展目标的关系
第4章 应用设计:创新设计意念
意念衍生矩阵
集体献策方法
互动分析
语义区别法
市场定位图
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FD)来扩展顾客的声音
第5章 设计开发程序
设计程序的概念、模型与统合
设计研究与分析
设计概念的发展
设计概念的过程
设计整合与实践
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总结清单
设计开发案例:超轻航机
第6章 设计开发项目管理
设计开发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设计开发项目组建
设计开发项目计划制订
设计开发项目计划控制
设计开发项目市场意识与知识产权
设计开发项目质量控制
设计开发项目成本意识
IPD产品设计开发主要流程
第7章 产品开发项目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内容及模式
投资方向决策的漏斗模式
投资决策与投资信息
投资方案决策——非概率决策
投资方案决策——概率决策
投资方案决策——加权记分法
第8章 QFD——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策划工具
把客户的要求转换成相应的技术要求
质量功能展开(QFD)概念
QFD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框架
QFD的非量化方法——相关分析法
QFD的量化方法——加权评分法
QFD的工作程序
第9章 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价值工程(VE)
价值工程概述
功能定义分析整理
方案的创造与评价
第10章 将设计开发的失效降为最小——FMEA
FME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MEA实施步骤
设计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第11章 优化设计参数——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定义
析因实验设计
析因实验设计应用实例
实验分组和实验次序的随机化
析因实验的图分析法
部分析因实验
实验设计应用——发动机润滑油油压的实例分析
田口实验设计在水泵设计上的应用
应用实验设计方法改进汽车前大灯结构设计
实验设计总结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7章产品开发项目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内容及模式
投资决策在时间上有一个顺序问题,按照“最佳实践”的决策程序,投资决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按照层次分别形成投资方向决策、投资方案决策和细节化的投资最终决策。
投资机会研究阶段:投资机会研究的目的是鉴别投资方向。在这个阶段,决策将收集的信息与积累的经验相结合,在决策方法上主要依靠非数字模式决策,例如后面将谈到的漏斗决策模式。投资机会研究的结果将不仅确定投资行业,还包括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段、产品类型和市场分层等。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判断投资方向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或者不能承受的风险,是否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在此阶段,投资方向的关键性问题需要专门的调查研究和选择解决方案,例如市场预测、投资规模、项目选址、产品方案、技术来源、关键的物资和材料供应等。此阶段结果可以是项目建议书或预研报告或重新选择投资方向。
可行性研究阶段:此阶段形成最终的投资方案和投资决策。此阶段需要对项目的市场份额、产品技术、工艺技术、工程技术、物资供应、生产组织、投资规模、资金来源、环境影响和经济指标进行深入详细的论证。此阶段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做出最终是否投资的决策。
在投资决策中,3个阶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项目的具体类型、内容和约束条件,可能会省略投资机会研究阶段或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创业风险投资的决策可以归结为一个决策过程。另外,是否依照上述3个阶段进行,还与决策模式有关。例如,指令性的投资决策、危机中的投资决策、竞争性的投资决策都可能影响上述决策阶段的形式和步骤。
投资决策内容
从投资意向开始到形成最终的投资决策,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解决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投资这个项目?
2.项目的市场需求如何?
3.项目的投资规模有多大?
4.项目投资在什么地方?
5.各种材料、能源和物资的供应条件如何?
6.项目的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如何?
7.项目的融资渠道如何?
8.项目的盈利水平如何?
9.项目的风险如何?
上述问题是在抛开决策阶段的形式后,一般投资决策问题的框架。另外这个框架也与决策模式相关,典型的“圣牛”决策模式可能连“为什么投资这个项目?”的问题都不必深入研究。国外投资决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1)以何种模式进行投资决策?(2)以何种标准评价投资项目?
投资决策模式
投资决策是如何做出来的?这就是投资决策模式,在西方管理学中将其称为决策辅助模型。由于“模型”容易令人产生复杂、精密的整套逻辑缗陶的印象,下面的讨论采用“决策模式”这个术语是因为决策模式可以非常简单,也可以非常复杂。例如,根据高层权威人士的指令修建金字塔项目,就是非数字决策模式中的“圣牛”模式(这种模式在封建时代和计划经济时代使用得很频繁)。而复杂的数学决策模式可以是根据投资项目经济模型计算出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决定是否投资,甚至可以是根据蒙特卡罗仿真软件(输入一定的数据后,系统会对投资风险和收益进行计算评估)计算的获利概率决定是否投资。
为什么需要研究决策模式?因为现实中的大部分决策问题涉及太多的相关内容,决策需要归纳、提炼和省略,否则决策人员很难确定思维的边界、关键的逻辑关系及问题的结构层次。决策模式能够从众多细节中提炼出关键的要点,展示给决策者可以看清楚的问题结构。从这个角度讲,现实主义者不能解决问题,现实过于复杂以至于不能从整体上处理问题。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从问题中剔除不必要的因素,将问题模式化后提出解决方案。
决策模式无论多复杂,也只能是反映部分现实或未来的实践内容。现实和未来的事件内容要比决策模式中反映的那一小部分内容复杂得多,决策模式的结果也只在限定的约束条件和假设条件下才有意义。换句话说,决策模式约束条件和假设条件的真伪和变化将决定决策模式结论的真伪和变化。例如,对产品的价格假设存在极大的错误,无论如何精确的投资项目经济模型也无法引导出正确的决策。
非数学决策方式
投资决策模式分为非数学决策模式与数学决策模式两大类。
非数学决策模式:
“圣牛”模式
高层人员或权力人士的指令、命令或意愿就是决策,例如修建金字塔项目。这种决策模式的特点是决策者没有根本性的约束限制。
生存需要模式
无论是维持运作需要、商业竞争需要、拓展产品系列、填补产品空白,还是危机应对需要,为了维持系统的存在和运行做出的投资决策都属于生存需要模式的投资决策。例如有两家竞争对手,新出现的第3家企业希望与其中一家联合投资,此时对竞争优势的考虑成为决策的主要原则。此类决策模式的特点是决策者没有太多的等价选择。
利害比较模式
投资决策中的大部分决策属于此类决策。决策者有多个等价选择,同时具有某些根本性的约束限制。决策目标是选择利益最大的同时代价最小(含风险代价)的选择方案。此类决策需要对选择方案进行评价、排序和筛选。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和漏斗模型都可以应用在此类决策模式中。
非数学决策模式主要应用在投资方向决策上,这也许是因为投资方向决策的问题“太大”,数学决策模式的精炼与简化都存在困难。
数学决策模式
经济指标模式
当投资决策目标仅仅是经济效益时,可以首先计算各个选择方案的经济指标,根据经济指标的比较结果进行决策。这些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等。由于只考虑单一的目标,这种决策模式属于单目标决策。
综合指标模式
当投资决策具有多个目标时,需要考虑选择方案的多方面因素或决策的综合结果。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等权记分法、加权记分法、价值记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多目标决策的核心是确定哪些指标是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数量化以后综合比较并决定选择结果。这种决策模式属于多目标决策。
不确定性模式
上述两种决策模式都假设未来是某种确定的自然状态,根据假设的(但是确定的)自然状态,计算评价指标的结果。不确定性决策模式则考虑未来的多种自然状态,以及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概率,并根据不同自然状态的评价指标和发生概率进行决策。非概率决策、盈亏平衡分析属于不计算概率的不确定性决策模式,而决策树、过程仿真则属于计算概率的不确定性决策模式。
数学决策模式在投资方案决策中使用得比较多。这也许是因为投资方案的问题结构比投资方向的问题结构更为具体化,而且也比较容易将问题结构数据化。
投资方向决策的漏斗模式
投资决策在时间上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中不同层次的人员利用各自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在不同组织层次上展开决策。根据高层的大决策,提出实施方案并展开为中决策和小决策,即投资方向决策、投资方案决策和投资方法决策。而这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投资方向问题。
投资方向决策的漏斗模式不是书斋或学院的产物,漏斗模式来自跨国集团的投资实践。跨国集团的决策人士在形成决策时可能没有考虑模式问题,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漏斗模式这个名称。他们只是根据组织的决策惯例和个人的投资经验,形成了这样一种决策模式。“漏斗模式”是在总结跨国集团投资决策的实践时,给予这种决策模式的一个名称。
漏斗决策模式是企业实践的总结,相当多的企业在投资方向决策时会自然形成“似像不像”的漏斗决策模式。这是由于没有有意识地组织和实施,任何一步都可能没有“做到位”。例如由于信息收集不充分,导致待选择的投资方向中遗漏了最好的投资机会、评价和筛选标准不全面、评价人员选择不适当等。
投资方向决策的漏斗模式主要有下列3个步骤:
1.形成待筛选的投资方向。漏斗模式在开始决策时通过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一个或多个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向或者投资机会。在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中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人员是这些投资机会的建议者。对于专业的投资金融机构,则需要依靠业务窗口获得。
2.形成评价和筛选标准。针对上述投资机会,形成评价和筛选的标准或指标,例如市场的规模和供需缺口、产品技术的竞争性和利润空间、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状况、风险的程度和抵抗能力、管理者的道德水平、投资的规模和时间约束等评价标准或指标。这些标准或指标可以是针对具体项目的独立标准,也可能是企业经过大量投资实践形成的通用标准。例如,某些跨国公司、投资金融企业就具有通用的投资判别标准。
3.实施评价和排除部分投资机会。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会议,也可以是评价者的书面评价。常规评价方法,例如头脑风暴法等,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以排除不符合筛选标准的投资机会,并针对漏斗出口的投资机会开展初步的可行性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处的项目机会可能不止一个。另外,由于是处于投资机会的研究阶段,某些投资筛选指标只能做粗略估计。
投资方向决策的漏斗模型
相当多的投资决策是在“评价与筛选标准不全面”的状态下做出的高风险决策。例如,单纯根据市场需求评价标准决策投资在服务业、零售业、网络业相当普遍。如果再增加可能提供的服务产品、可能的经营运作能力、行业的竞争状态判断,可以避免很多高风险的投资决策。
漏斗模式的约束条件也被称为评价标准。市场需求约束条件、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性约束条件和企业竞争力约束条件是3条通用的基本约束条件。针对不同的投资行业或投资项目类型,可以增加其他约束条件因素,例如风险抵抗能力、投资管理者的道德水平、投资规模、开发时间和持续发展能力等,以增加被选中的投资决策的确定性并降低未来投资风险。
漏斗模式的约束条件在评价中需要被分解成细节的具体判别标准,例如将市场约束分解成市场规模、市场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的变化因素;将产品竞争性约束条件分解为知识产权、边际利润和产品的特殊性能;将企业竞争能力约束条件分解为管理技能、营销技能和财务技能等细节判定标准。
漏斗模型的市场需求约束
影响市场需求的判别标准因素很多,对市场需求的考虑不仅是当前的市场需求量。由于市场随时在变化,需要考虑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可能引起市场需求重大变化的因素。
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的首要问题是要区分当前的市场规模和未来的市场规模。越是高新技术的产品、处于启动期的项目,市场规模的时间变化性也就越大。还有一种情况是暂时性的市场规模也可能误导投资人员的投资决策,例如当彩电从20世纪80年代的21英寸主流尺寸转变为29英寸主流产品的过程中,25英寸彩电曾在国内流行过1年左右,部分将生产线改造为25英寸彩电的厂家不得不再次进行改造。
获得当前市场需求数量的数据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市场信息来源要可靠,要判断是专业市场调研公司提供的数据还是记者新闻稿提供的数据。另外,有时人们在谈论市场数量的时候,并没有清楚地标明生产数量、出货数量、销售数量和国内销售数量等数据的区别。
生产数量与销售数量的差异也是应当注意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缘故,根据生产厂家生产计划统计的市场数量可能远大于市场实际需求量,容易形成虚假的市场数量并带来后期的市场萎缩。
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判断市场是处在启动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是个简单问题,但是预计启动期、成长期或成熟期的时间却是很大的难题,并对制定投资方向决策关系重大。投入过早需要等待市场的启动和成长,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启动过晚则会造成立足困难。例如,多家显示技术产品商认为LCOS显示技术产品市场在2000年将会启动,并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开发研制,而事实上LCOS显示产品至今还没有出现在商场的货架上。
在一般情况下,投资市场启动期和成长期的项目比投资市场成熟期的项目累加获利更为丰厚。但是市场启动期和成长期项目可能市场需求量不大,需要准确识别和决定投资的切入点(当然,对于高新技术市场切入点的识别不排除在市场启动前的技术基础积累和创新产品研发投入)。
可能引起市场需求重大变化的因素
市场需求量与众多因素有关,并与这些因素形成函数关系。利用这个函数关系计算需求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有太多的因素、函数关系及待定系数。这个公式的意义在于展示了需求函数的众多影响因素,有助于定性考虑影响需求函数的因素。
价格
市场的需求数量与价格高度相关,事实上预测市场数量的弹性系数法可以忽略其他因素而根据一定范围的价格弹性系数来预测市场数量。价格与市场需求的典型例子是彩电市场的竞争格局,PDP、液晶、LCOS和DMD的技术性能在高清电视方面优于传统的CRT电视,能首先降下产品价格的技术将主导市场。
竞争性产品
市场需求不能仅仅考虑投资的产品,竞争性产品也可能显著地影响投资产品的市场需求。例如自2000年以来,投资计算机显示器产品需要考虑液晶显示器对真空技术显示器的替代作用,投资彩电行业则需要考虑高清彩电产品对普通彩电产品的替代作用。
互补性产品
互补性产品因素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市场需求促进因素。例如,廉价VCD碟片能够促进VCD机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微型电机市场、电池市场都是处于成熟期的市场,而移动通信产品的流行带来了上述行业的新机遇和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
广告支出
部分产品的市场与广告高度相关,而还有部分产品的市场与广告则不相关。例如,保健品、烟酒、化妆品等市场与广告的投入高度相关,而水、电、气等能源产品则与广告不相关或弱相关。20年前家电零售业的市场销售额与广告如何相关不能确定;1987年国美电器的总裁黄光裕首次为家电零售业做广告;2004年黄光裕以拥有105亿元资产荣登国内富豪榜榜首。
消费者的偏好
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消费群中市场需求的差异很大。超大型投影彩电在日本始终不能形成旺盛的需求,每年销售不超过5万台;而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则一直超过世界市场的半数,达到200万台,这与美国人心理上的凡事“好大”有关。在国内城市中,成都市汽车千人拥有量最高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市场需求,投资业人士认为这与成都地区道家“无为”思想的人文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