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二帝
分類: 图书,传记,历代帝王,
作者: 李思平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字数:版次: 1页数: 218印刷时间:开本: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007066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大清十二帝》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稀有文物、清宫密档以及宫殿、陵寝等相关的内容和历史图片、照片,详细讲述了大清十三朝十二帝自满州初兴到王朝覆亡三百余年的历史,既有丰富的阅读魅力,又极具收藏价值。全书具体介绍了: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帝、清仁宗嘉庆帝等12位清朝帝王的生平事迹。
内容简介
《大清十二帝》选取在清朝近300年历史中出现的全部12位帝王来切入历史。他们有的具有开创之功,有的具有守成之力,有的经历了民族大发展的高峰,有的奋起于国家危亡的低谷,有的消沉在无奈悲歌中,有的堕落在盛世赞歌里,有的具有雄才大略,有的平庸无能。在中华民族走过千年兴盛、百年屈辱历史后的今天,研究这些帝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清十二帝》采用新颖的观点,通过简明的体例形式、精练的文字内容,立体、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帝王的生平事迹,深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以及繁荣衰败的内在规律,诠释历史嬗变兴替的过程,使历史更好地服务于当代。
《大清十二帝》用流畅、浅显的语言将12位帝王的一生娓娓道来,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以历史为线索,围绕治与乱、生与死、得与失、情与爱的矛盾,真实地揭示了清朝历史和清朝列帝的内在联系,展示出大清王朝兴衰、成败、治乱、福祸的脉络,趣味性地透视出有血有肉、云谲波诡的历史风云。
目录
总论
“野皮猪”努尔哈赤——天命汗
先辈都非等闲人
13副铠甲报家仇
灭九部,并建州——统一女真部落
制文字,建八旗——后金政权的建立
七大恨告天——反明战争的开始
萨尔浒、开原、铁岭之战——奠定帝业之基
内政外交,步步为营——自身实力的壮大
连夺辽沈,所向披靡——辽东形势之变
功过是非,瑕瑜互见——政策的成功与过失
宁远战败,饮恨而终——努尔哈赤之死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
辅佐父汗,崭露头角——烽火中成长的王子
扫除障碍,初登汗位——皇太极继位之谜
笼络汉蒙,收服民心——民族政策的调整
遭遇劲敌,失利宁锦——与袁崇焕的拉锯战
反间计除袁崇焕——为进军明朝扫清道路
大凌河招降祖大寿——恩威并施的高超手段
长驱南下,劫掠千里——人口之战
南而称帝,收服蒙朝——正式建立大清国
收降三顺王——汉军八旗的组建
松锦之战——奠定帝业的决战
痛悼爱妃,壮志未酬——皇太极之死
身许佛门——清世祖顺治帝
权力斗争的意外结果——6岁登皇位
登极紫禁城——入主中原的小皇帝
追黜多尔衮——亲政后的反攻倒算
巩固皇权,改革吏治——稳定大局的政策
鼓励农耕,整顿财政——社会生产的恢复
剿抚并用,平定南明——肃清抗清势力
满汉一家,联合蒙藏——缓和民族矛盾
痛失爱侣,遁入空门——顺治帝早逝之谜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王——清圣祖康熙帝
幼年登极,习武修文——少年天子的成长
扳倒权臣鳌拜——政治才能的展露
勤勉一生——一代明君的品格
运筹帷幄,平三藩之乱
剿抚并用,统一版图——武力收复台湾
决战雅克萨,订约尼布楚——抗击沙俄
三征西陲,扫平噶尔丹——平定准噶尔叛乱
平定叛乱,册立达赖——安定西部边疆
蠲免赋税,巡视河防——强国富民的措施
尊儒重道,笼络汉人——盛世的文治之道
钳民之口,株连广泛——初兴文字狱
铁腕下的千古骂名——清世宗雍正
韬光养晦,八面玲珑——夺嫡斗争的胜利者
吸取教训,早定储君——“秘密立储”制度
加强争权,铲除异己——皇位的巩固
革除积弊,整饬财政——开一代清廉之风
密折奏市,耗羡归公——帝王的御下手腕
用兵青海——平定西宁之乱
年羹尧的的大起大落——功臣的诛杀
改土归流,平定西藏——边疆地区的经营
吕留良案——雍正朝最大的文字狱
集权崇道,匆匆辞世——雍正驾崩之谜
好大喜功的诗人皇帝——清高宗乾隆帝
仓促登极,稳定大局——乾隆皇帝即位
完成未竞,调整苛政——初露政治才能
肃贪反腐,打击朋党——官风吏治的整帧
劝课农桑,赈灾抚民——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天南地北,兴师动众——巡游四方的富贵皇帝
战绩赫赫,自号十全——乾隆的“十全武功”
盛世修书——《四库全书》的编纂
罗织文网,查禁违碍——文字狱的顶峰
虚荣昏庸,宠信小人——大贪官和珅
同当盛世,各有千秋——康乾二帝的比较
谨守祖业的守成之君——清仁宗嘉庆帝
和砷跌倒,嘉庆吃饱——果断惩治巨贪和珅
广开言路,纠正冤狱——谨慎的初政措施
神武遇刺,事变频生——嘉庆朝的社会动荡
整顿吏治,咸与维新——收效不大的革新
整治河防与漕运——事与愿违的安民措施
加强海防,查禁鸦片——与西人的初次对抗
意在守成,走向衰微——嘉庆朝的保守政策
崇俭倡廉的平庸皇帝——清宣宗道光帝
罢黜旧臣,平叛治乱——新帝登极三把火
厉行节俭,纠改腐败——收效甚微的吏治整顿
重拳出击,半途而废——漕运和盐政的改革
查禁烟毒,开放矿禁——晚年的有利举措
祸起鸦片,签约南京——鸦片战争的失败
内忧外困的苦命天子——清文宗咸丰皇帝
争储胜出,清除威胁——奕詝即位始末
起用湘军,筹措军费——镇压太平天围
力御外侮,心力交瘁——第二次鸦片战争
水灾连年,蝗灾七载——灾害频生的咸丰朝
因人成事的短命皇上——清穆宗同治帝
母凭子贵,懿妃摄政——那拉氏初登政坛
辛酉宫变,太后垂帘——慈禧太后统治的开端
外修内和,操办洋务——短暂的同治中兴
荒淫怠惰,婚姻不幸——短命的浪荡皇帝
无力回天的囚徒皇帝——清德宗光绪帝
重修圆明园——同治帝的“政绩”
敏而好学,志在中兴——勤奋的少年皇帝
听政、训政、归政——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
难解内忧,难抗外敌——甲午战争的惨败
变法图强,百日而终——戊戌变法的失败
被囚瀛台,郁郁而终——光绪帝的最后十年
见证历史变迁的末代君王——清宣统帝溥仪
在混乱中继承大统——3岁登极的小皇帝
立宪骗局,抢米风潮——宦统朝的末世气象
辛亥革命,改天换地——宣统帝退位
不问世事,关门称帝——紫禁城里的小朝廷
“辫帅”张勋的复辟闹剧——第二次登极
因袭旧制,硬撑门面——退位皇帝的婚礼
离开紫禁城,投靠侵略者——三圆皇帝梦
洗心革面,重做凡人——晚年的新生活
书摘插图
先辈都非等闲人: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塔克世的家中。
满洲人从周代开始曾有过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名称。满语中,“爱新”意为“金”,“觉罗”意为族,“努尔哈赤”意思是野猪皮。努尔哈赤的祖先原居黑龙江北岸,大约金朝灭亡以后,迁徙到松花江下游的斡朵里(黑龙江省依兰县)地区。到了明初,为了躲避兀狄哈人和蒙古人的不断侵扰,几经辗转,直到正统年间,才在苏子河上游的广大地区定居下来,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森林繁茂,为后来建州女真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努尔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闲之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就受到明朝册封。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都曾先后担任过明朝的官职,史籍中有的说是“都督”,有的说是“都督企事”。努尔哈赤的母亲是建州右卫都督王呆的长女,姓喜塔拉氏,名额穆齐,她生了三子一女,即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和一个女儿。努尔哈赤为长子,生得龙颜凤目,伟躯大耳,声若洪钟,而且聪敏机智,喜爱习武,勤于劳作,因此颇受父母的喜爱。然而,努尔哈赤10岁时慈母便不幸病逝,他幼小的心灵遭到沉重的打击。继母纳喇氏为人十分尖刻,刻薄寡恩,弄得家里极不和睦,兄弟们都闹着分家。父亲塔克世听了继母挑唆,给他的产业极少,甚至不够维持正常的生活。
万历元年(1573),15岁的努尔哈赤带着弟弟舒尔哈齐离开家,到外祖父王杲那里生活。王杲本名阿突罕,曾被明朝巡抚张学颜带往抚顺,教授汉文和武艺,并赐名为王杲。史书上说他“黠慧剽悍”,“有才辩,能解番汉语言字义”,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以至于“建州诸夷,悉听杲调度”,成为当时建州女真的著名领袖。努尔哈赤对外祖父非常崇敬,而王呆对机智勇敢的外孙努尔哈赤亦十分喜爱,孜孜不倦地教努尔哈赤弓马骑射、汉语文化、兵书战策,可谓努尔哈赤的第一任最好的启蒙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