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英汉对照)/5000词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
分類: 图书,外语 ,英语读物,英汉对照,
作者: 王若平 等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305000版次: 1页数: 347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43015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英语界名人、名家论阅读。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许国璋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何其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得越多越好。这是学英语屡试不爽的好方法。
——胡文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亚历山大大帝》讲述了世界历史上首位征服亚欧大陆的帝王——亚历山大大帝的生平故事。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浦和伊兹鲁斯公主奥林匹亚斯的儿子。亚历山大少年时期曾师从亚里士多德,他热情自信,兴趣广泛,尤其喜爱荷马及其作品,崇拜《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丰功伟绩。菲利浦遇害后,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他迅速平定塞萨利叛乱,穿越多瑙河,击溃伊利里亚人,突袭底比斯,使希腊诸城邦臣服,同意其接替菲利浦担任希腊盟军最高指挥官,率军远征亚洲。
安排好国内事务后,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伟大的远征。他先在特洛伊古城附近的格拉尼卡斯河战役大败波斯人,继而横扫整个小亚细亚。
然后亚历山大向叙利亚进军,在伊苏斯城之战中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俘获其母亲、妻子和孩子,大流士本人得以逃脱。之后,亚历山大又攻陷提尔和迦沙,打开了通往埃及的道路。
在埃及,亚历山大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他拜访了西瓦的朱比特阿蒙神庙,获得“太阳之子”神的称谓。亚历山大还在埃及设计并建造了成为世界文化、科学和商业中心的亚历山大城。
渡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后,亚历山大在高加美拉之战中再次击败大流士。大流士逃跑途中被反叛的部属杀害。之后,巴比伦城和苏萨城相继投降,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也落入亚历山大手中。
在征服过程中,随着财富的增加、权力的膨胀和目标的实现,亚历山大的品格发生了变化。他接受并沉溺于挥霍奢侈的生活方式,与部将间的嫌隙也渐露端倪,并越来越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他先是以参与密谋反叛的罪名处死了帕米尼奥之子,又借机杀死了帕米尼奥本人,而帕米尼奥曾是忠心耿耿辅佐菲利浦和亚历山大的两朝重臣,是亚历山大远征亚洲过程中最为倚重的大将。一次宴会上,亚历山大又刺杀了曾救过他性命的克利斯托,这进一步加深了部属对他的不满。
亚历山大又用了两三年时间继续探险和征服,一度到达印度河岸边。在准备向恒河前进时,因为受到士兵们的抵制,亚历山大无奈撤军。他将巴比伦作为首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由于突发疾病去世,亚历山大没有指定接班人,从而导致了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帝国从此分崩离析。
亚历山大获得了“大帝”的美名和声誉。他确实伟大,拥有那些高于同类人的权力和才能。他在短暂的一生中进行的一系列充满传奇色彩的伟大探索和征服,不仅在当时令人惊奇,也引起后世又—代人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目录
PREFACE
前言
CHAPTER 1 HIS CHILDHOOD AND YOUTH
第一章 童年与青少年时期
CHAPTER 2 BEGINNING OF HIS REIGN
第二章 统治的开始
CHAFIER3 THEREACTION
第三章 战斗
CHAPTER 4 CROSSING THE HELLESPONT
第四章 越过达达尼尔海峡
CHAPTER 5 CAMPAIGN IN ASIA MINOR
第五章 小亚细亚之战
CHAPTER 6 DEFEAT OF DARIUS
第六章 打败大流士
CHAPTER 7 THE SIEGE OF TYRE
第七章 提尔城之围
CHAPTER 8 ALEXANDER IN EGYPT
第八章 亚历山大在埃及
CHAPTER 9 THE GREAT VICTORY
第九章 伟大的胜利
CHAPTER 10 THE DEATH OF DARIUS
第十章 大流士之死
CHAPTER 11 DETEIORATION OF CHARACTER
第十一章 品格的堕落
CHAPTER 12 ALEXANDER'S END
第十二章 亚历山大之死
书摘插图
第一章童年与青少年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他死时年仅三十二岁,因为他登上王位时是二十岁左右,所以亚历山大大帝真正从事其毕生事业的时间仅有十二个年头。拿破仑影响人类历史的时间几乎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三倍之久。
亚历山大大帝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就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探索,这些探索如此大胆无畏,如此充满神奇色彩,并将他带入了最壮丽的冒险经历之中,因而不仅在当时令世人惊奇,也引起后世一代又一代人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亚历山大成功的秘密在于他的品格。他不仅外貌气质颇具魅力,精神上也很有吸引力,这二者的结合在任何代都会给拥有它的人一种神秘的、几乎是无限的优势,一种对他们影响之下的所有人的优势。这些品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亚历山大的性格特点。他体貌健美,举止自信。他积极活跃,爱好运动,做任何事都充满热情。同时,遇到需要谨慎处理的紧急情况时他还能冷静、镇定、考虑周到,并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和后果深思熟虑,目光远大。他建立了强大的社会关系,对他人的友善帮助衷心感激,对无论以何种方式同他有联系的人的感情体谅入微,他对朋友忠诚不渝,对敌人宽容慷慨。总而言之,亚历山大有着崇高的品格,尽管他令人遗憾地将毕生精力投入了征服与战争。实际上,亚历山大生活在一个除了征服与战争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领域可以施展伟大的个人与精神能力的时代。他怀着满腔热情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而他所处的地位使他有机会让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亚历山大所处的环境下,数种因素相互结合,为他提供了发挥其巨大能力的伟大时机。他的祖国地处欧亚两洲交界处。当时同现在一样,欧亚两洲人民的社会与文化生活特点各异,差别极大。亚洲一侧被波斯人、米堤亚人和亚述人占据着,欧洲一侧则由希腊人和罗马人占据。它们之间被达达尼尔海峡、爱琴海和地中海的水域相分隔。这些水域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屏障,将两个种族相互分隔。这两个种族相应地形成了两个规模庞大的组织,彼此差异悬殊,并理所当然地成了对手和敌人。
很难说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哪个更为发达。二者差异非常悬殊,难以比较。亚洲有财富、奢华与高贵;欧洲拥有的是活力、天分与力量。一边是宏伟的城市、华丽的宫殿以及堪称世界奇观的花园;另一边是坚固的城堡、军事要道与桥梁,还有密集的、守备严密的城镇。波斯人拥有庞大的军队,他们供给充足,有漂亮的帐篷、装饰讲究的战马和制作工艺最为精良的武器,还有衣着华丽、习惯于奢侈生活的军官。另一方面,希腊人和罗马人为自己精悍而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军队感到自豪。希腊和罗马军官们不以奢华炫耀为荣,而是为士兵们的勇气、毅力和绝对服从而感到骄傲,为自己的学问、技巧以及军事头脑而自豪。因此这两大区域在整个社会与军事组织体系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
那时,亚历山大生来就是一个希腊王国的王位继承人。他具有惊人的活力、胆识和军事技能,这些都是希腊和罗马人所特有的。他组建军队,跨过欧亚边界,将十二年的时间用于对亚洲权力中心最为成功的军事入侵上,他摧毁亚洲军队,征服最宏伟的城市,击败或俘虏阻挡他进程的国王、王子和将军们。整个世界惊奇而敬畏地注视着这样一个征服过程:那么年轻的一个人指挥着那么小的一支军队,却连连击败数量如此众多的敌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并使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成了他的战利品。
亚历山大的父亲叫菲利普。他统治的王国叫做马其顿。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地区,面积相当于马萨诸塞州的两倍,纽约州的三分之一。亚历山大母亲的名字叫奥林匹亚斯,她是伊庇鲁斯国王的女儿,伊庇鲁斯是一个面积略小于马其顿的国家,位于马其顿以西。奥林匹亚斯性格坚毅,亚历山大似乎继承了母亲的能力,但在他的性格中这种能力与其他一些母亲所不具备的、更有吸引力的品质结合了起来。
作为年轻的王子,他自然是父亲宫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每个人都知道,他的父亲一死亚历山大就会成为马其顿国王,他也因而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亚历山大童年时,随着他慢慢长大,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注意到他天生就具有非凡的精神与性格品质,这些品质似乎很早就预示了他将来的伟大成就。
虽然贵为王子,亚历山大并没有被在奢侈与斯文儒雅的习惯中抚养长大。当时,那种做法有悖于希腊人的观念。那时候没有枪,打仗日寸士兵们不能像现在这样与敌人保持一段距离安静地站着,冷静地开枪或开炮射击。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手持刀剑、长矛,或其他需要极大体力的武器冲向对方,短兵相接,近身肉搏,所以勇气与肌肉的力量才是当时人们普遍推崇的品质。
当时,军官们在战场上的责任也与现在很不相同。现在的军官应当冷静、镇定、从容。他的职责是策划、组织、指挥、部署。有时一名军官的确要在最为危险的环境中履行这些职责,所以他必须具备极强的自制力与非凡的勇气。但需要军官运用强壮体力的时候很少。
然而在古代,军官们——当然是下级军官们——的重要职责是带领士兵,并在行动中展示自己的非凡技能,从而为士兵们树立榜样。一个注定要成为将军的孩子应该从小就精力充沛,体魄健壮,并且习惯于困难与劳累,这在当时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极其重要。亚历山大小时候,人们对他所关注的主要就是这一点。
在我们这位英雄婴幼儿时期负责照料他的乳母叫兰尼斯。她尽一切努力使亚历山大体格强壮、有耐力,同时对他温和亲切。亚历山大非常爱她,在有生之年对她十分体贴关怀。他小时候还有一位总管,名叫利奥纳图斯,全面负责他的教育。亚历山大一长到能够学习的年龄,他们就给他指定了一名教师,教授他当时年轻王子们通常都要学习的科目。这位教师的名字是利西麦克斯。
当时没有印刷的书籍,但是有一些写在纸卷上的作品供年轻学者们学习,这些作品中有的是哲学方面的文章,其他则是传奇式的历史故事,叙述的是那些年代的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当然,带有很大的夸张成分。还有一些诗歌,虽然题材与历史故事大致相同,但传奇色彩更加强烈。其中最伟大的要数荷马的作品,荷马是一位古代诗人,他生活和创作的年代亚比历山大要早四五百年。年轻的亚历山大非常喜欢荷马的长诗。这些长诗是关于几位伟大的勇士围攻特洛伊——长达十年之久——的丰功伟绩和冒险故事,它们写得那么优美动人,对人物的刻画那么精彩奇妙,对传奇冒险的叙述那么细致生动,对场景的描写那么扣人心弦,因而令历代懂得长诗语言的人推崇赞赏。
亚历山大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荷马史诗,因为它们是用他的母语写成的。故事本身令他十分激动,叙述故事的诗文行文流畅也让他欣喜。亚历山大接受教育的后半部分是由古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负责的。亚里士多德为亚历山大特意准备了一册精美的荷马史诗抄本,煞费苦心一字不差地以最为优美的格式抄写而成。亚历山大每次参加战斗都带着它。几年之后在征服波斯的过程中,他在一次胜仗的战利品中挑选了一个华丽昂贵的盒子,那是大流士国王用来盛放珠宝或其他珍贵之物的。亚历山大决定用这个盒子来保存他那漂亮的荷马史诗抄本,而且在后来的所有战斗中,他一直都把抄本装在盒子里带在身边。亚历山大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但同时,与其他真正成就伟业的人一样,他有着细心体贴的性情。他非常喜爱亚里斯多德引导他去探求的知识,尽管那些知识十分深奥难懂。他在先验哲学和数学方面进步很大,这些知识让他的思维与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亚历山大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雄心壮志。他的父亲菲利浦是—位强有力的战士,征服了希腊的许多地方,不过他没有跨越边界进入亚洲。每当菲利浦胜利的消息传回马其顿,整个宫廷都会充满喜悦与欢乐;但在那种场合,亚历山大却总是看上去若有所思,还有些失望,他抱怨父亲会征服所有的国家,让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菲利浦不在的时候,曾经有波斯宫廷的使者来到马其顿。这些使者当然见到了亚历山大,并且有机会同他交谈。他们以为亚历山大会乐于听他们讲述波斯王朝的显赫、礼仪与排场。他们有很多事情要讲给亚历山大:以最宏伟壮丽的风格人工建造于高耸的拱形结构上的著名的空中花园,装点以各种宝石而不是水果,作为装饰垂在国王经常坐着接见臣民的宝座上方的金制葡萄藤,波斯人富丽堂皇的宫殿和雄伟壮丽的城市,以及人们经常在那里享受的盛宴、狂欢与盛大的庆典。然而他们却惊奇地发现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亚历山大想听的。他会经常改变话题,转而询问波斯各地的地理位置、通往亚洲内地的各条路径、亚洲军队的组织构成、他们的军事战咯体系,特别是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的性格与习惯。
波斯使者们对这位年轻王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成熟、目光远大和深谋远虑的能力大为惊奇。他们忍不住把亚历山大同阿塔薛西斯作比较。他们说,“亚历山大是伟大的,而我们的国王只是富有。”这些使者们将这位马其顿年轻人的品质同亚洲人最崇尚的品质相比较而得出的判断的正确性在亚历山大后来的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实际上,这种形成亚历山大性格基础的冷静、深思熟虑与热情、活力相结合的特点,是他成功的一个最大的秘密。他那匹著名的战马贝赛佛勒斯的故事以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体现了这一点。那是一匹十分英勇的战马,是作为礼物送给菲利蒲的,那时亚历山大还小。人们把那匹马牵到与王宫相连的一个围场里,国王带着许多王公大臣出来看它。它狂怒地奔跑,似乎完全无法控制。没有人敢骑上去。菲利浦对这件礼物不仅不满意,而且还有些生气,觉得他们送给他的是这么一匹显然狂野难驯、凶残野蛮的畜牲,都没有人敢试着让它平静下来。
就在所有旁观者都附和菲利浦,指责这匹马的时候,亚历山大静静地站在一边,观察它的步态,仔细揣摩它的性格。他察觉到那匹马难以控制的部分原因来自它对如此陌生的全新环境的愤怒,而且它多少还受了自己影子的惊吓,当时那影子恰好十分清晰明显地投在地上。亚历山大还注意到了其他一些迹象,那匹马高度兴奋并非出于恶意,而是自身高贵本质作用下冲动的宣泄。那是勇气,是热情,是强劲发达的肌肉力量的体现。
菲利浦断定这匹马毫无用处,并下令把它送回塞萨利,它就是那儿送来的。亚历山大十分担心会失去那样一匹好马。他请求父亲允许他试着骑上去。起初菲利浦拒绝了,认为让那么小的孩子驯服一匹连所有经验十足的骑手都束手无策的烈马太冒险了;但他最终还是同意了。亚历山大走到马跟前,抓住缰绳。他轻轻地拍了拍它的脖子,用自己的声音让它平静下来,同时也以从容和毫不介意的举止表示出自己一点儿也不怕它。当有人犹犹豫豫或是小心谨慎地靠近一匹良马时,它会立即有所感知。它看起来并不把这样一个主人放在眼里,并打定主意不向他屈服。相反,如果一个要求它们服从的人具有它们出于本能而欣赏的冷静与勇气,所有的马都会乐于听从他的命令。
不管怎样,贝塞佛勒斯因亚历山大的到来而平静下来。它让自己接受对方的爱抚。亚历山大把它的头转向另一个方向,让它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他平静地脱下身上穿着的一件大氅,轻轻地披在马背上。然后,亚历山大没有试图去控制它,也没有通过无谓的约束引起它的忧虑或是打断它的奔跑,而是放松缰绳,用自己的声音激励和鼓舞它,结果那匹马飞驰过一片又一片平坦而厂阔的土地,国王和大臣们注视着这一切,起初是心存恐惧,浑身战栗,很快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钦佩与喜悦。那马跑够之后就很容易驾驭了,亚历山大骑着它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国王身边。王公大臣们的赞誉与祝贺铺天盖地。菲利浦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他告诉亚历山大,说他有资格统治一个比马其顿更大的王国。
亚历山大对这匹马性格的判断是正确的。它变得温驯顺页从,什么事都心甘情愿听从主人的命令。它会按照亚历山大的指令跪倒前腿,好让他更容易骑到自己背上。亚历山大骑了它很长时间,让它成为自己最喜爱的战马。当时的史学家们讲述的许多故事都同它在战斗中的机智和本领有关。每当做好上战场的准备,它都显得骄傲愉快,高度兴奋,那种时候除了亚历山大它不会让任何人骑到背上。
关于贝塞佛勒斯最后的情况人们并不十分确定。对它的死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传说亚历山大有一次在战场上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一阵拼命厮杀之后,贝塞佛勒斯以最快的速度驮着亚历山大逃离战场。它一次次受到重伤,虽然几乎已经耗尽了力气,可还是一刻不停地奋力奔跑,直到把主人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精疲力竭地蹒跚倒地而死。也许贝塞佛勒斯当时并没有死去,而是逐渐康复起来;因为有些史学家说它活到三十岁才死去——对一匹马来说,三十岁的年龄已经非常老了。亚历山大为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在埋葬它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小城市来纪念它。那座城市的名字叫做贝塞佛利亚。
亚历山大的性格迅速成熟起来,他早早就担当起成年人的角色。有一次他父亲菲利浦出征希腊其他城邦国家,让亚历山大在自己外出期间摄政,统治马其顿,当时亚历山大刚刚十六岁。毫无疑问,亚历山大摄政期间得到了经验丰富、很有能力的高级官员们的辅佐。然而身居要职的亚历山大自己处理事务也是精力充沛,非常成功;同时,他对待手下那些虽然地位比自己低,但年龄比自己大,阅历也比自己丰富的官员们既谦虚谨慎又体贴入微,这种态度对他的身份地位而言十分恰当,但是在那样一种极易令人虚荣狂妄的环境中,像他一样年轻的人很少能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