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家园翻出的历史
分類: 图书,收藏/鉴赏,收藏随笔,
作者: 王金昌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119000版次: 1页数: 184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4670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作家、文物收藏家王金昌的《从潘家园翻出的历史》。书中回忆了改革开放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北京自发形成的古玩市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作者的古玩情缘;再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张申府给周恩来的亲笔信,国民党将领亲历西安事变的回忆及抗战日记,张学良亲信朱光沐与朱五的情书;展示了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及圆明园被毁前后的历史照片。很多资料鲜为人知。本书用散文笔法记叙了作者的收藏经历,在平淡委婉的故事叙述中,让读者体味收藏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人生的沧桑,读来轻松有趣。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作者的收藏记录。用纪实笔法叙述作者在潘家园的收藏经历及其心得,文中再现了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的原始照片及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红色特务潘汉年冤案始末;中共创始人张申府1949年给周恩来的信;国民党元老陈修夫解放后写的自传;国民党中将张丰胄抗战期间日记;宋希廉回忆瞿秋白被捕及就义经过的材料;朱光沐与赵五的情书;平民知识分子董毅在抗战期间于北平写的日记;129活跃分子魏东明的自传;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的信,吴印咸在文革期间的遭遇等配合相关的图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收藏故事中让读者体味古玩的文化意蕴与沧桑的历史时间与人物,读来轻松有趣。
作者简介
王金昌,河北成安人。近年在《十月》等刊物发表散文、中短篇小说多篇。部分作品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有的拍成影视作品。出版有《红色典藏》等著作。现居北京。
目录
第一章潘家园入门
刺激与启发
我的启蒙老师
从马路市场到潘家园
初涉古玩
巧遇陶瓷鉴赏专家冯先铭
青花瓷与清代督陶官唐英
茅台镇与杏花村
流往海外的宫廷铜版画《中国皇帝出行图》
逛地摊逛出的尴尬
第二章潘家园淘史
现代史拾遗小记
百年旧照包含的民族屈辱
张申府致周恩来的一封信
文人政治家瞿秋白——宋希濂回忆瞿秋白被捕及就义经过
朱光沐与朱五的情书
民国人物陈修夫自传
张丰胄忆西安事变及其抗战日记
沦陷时期的北平风俗画——董毅及其北平日记
“一二九”运动的活跃分子魏东明
毛岸英给向三立同志的一封信
山西万泉县干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
一张办好公共食堂的布告
吴印咸的“文革”遭遇
一份反“封、资、修”文件
第三章潘家园结缘
古玩市场结缘分
钟爱青花瓷的老牛
宋元瓷掌眼大师老王
收藏古董木雕的小杜
“破烂王”王富
周树吾与我的红色文物收藏
重游北京后海古玩市场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潘家园入门
刺激与启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喜欢上了古玩。
那时,我在香港工作,深受香港古玩拍卖市场的影响,也试着在市场上买些瓷器、字画,但心中没底。
一次,在油麻地跳蚤市场,一位从内地移民到香港的所谓香港人,专买欧洲制造的旧机器零件,如齿轮、轴承什么的。他看到我是内地来的,手里拿着一个青花盘,就用挑衅的语气说:“你们内地‘表叔’,来这儿尽捡些内地的碗碟破烂,我们香港人,是捡人家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他的这番话,对我自尊心刺激很大。我当场反驳说:“先生,你捡的才是外国的垃圾,而我这是国宝!你知道‘中国’的英文怎么说吗?”他说:“你怎么开口中国,闭口中国的,这里还不是解放区的天。”
我看话不投机,就走开了。
在香港时,我经常光顾鉴真邮品拍卖公司。有一次,老板拿出一枚贴有民国帆船邮票,盖有“洪宪元年”邮戳的袁世凯“洪宪”年实寄封,该封是从新疆伊犁寄往北京的,非常珍贵。这枚邮票当月的拍卖目录标底价五万港元。这数字比我两年的工资还多。老板说,这枚实寄封是他在国内花五元人民币买到的。中国旮旮旯旯到处都藏有宝贝,只要你懂,你有眼力,你有这个文物收藏意识,你用心去找……
这位老板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大大激发了我收藏的欲望。我心想,自己居住在北京,搞收藏也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的启蒙老师
一个想进入古玩收藏的人,有了收藏的欲望还不够,还得懂得鉴别。首要是能辨别真伪。为了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我到处寻找有关鉴定方面的书籍。当时,这方面的书籍很少。一次,我在香港湾仔一家旧书店看到一本《古玩指南》,就马上买了下来。这本书是著名文物鉴赏家赵汝珍所著,民国三十一年出版。赵氏在自序中开篇名日:今日之中国,无一不遭外人之蔑视,其唯一之例外,即中国开化最早,历史悠久,历代所遗留之文物精美奇妙,光怪陆离,非任何外国所能企及,世人对之无不崇拜。中华民族之在今日尚夸耀于世,尚能为世人所称道者,唯此而已。
读着作者自序,我十分激动和感慨,简直像他乡遇故知。这本书坚定了我进行收藏的决心。
《古玩指南》目录里有字画、瓷器、铜器、古书、碑帖、古代砖瓦等共三十章。我就按顺序,先读字画部分,再读瓷器部分,尤其对瓷器部分读得特别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