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审判权研究

分類: 图书,法律,司法制度/司法技术,
作者: 朱立恒著
出 版 社: 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1字数:版次: 1页数: 51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9713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首部以“公正审判权”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作者选定这个题目,已经显示出其理论功底与学术敏感性。本书以丰富的资料介绍了公正审判权的起源与发展状况,对于公正审判权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提出了公正审判权的学理标准、国内法标准和国际法标准。在对公正审判权进行纵向考察与横向探讨后,进而审视公正审判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对于其间差距进行检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其中不乏独到见解。本书对于公正审判权比较系统、完整的研究,对于充实我国刑事诉讼理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不能否定的是,本书也还存在不足,如某些文字表述还尚待推敲、某些观点也还尚待斟酌,但这并不影响其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在刑事诉讼中,审判程序是否公正是决定刑事诉讼是否公正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确保审判公正,一系列人权公约明确将公正审判权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确立下来。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尽管我国在确保刑事审判公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国际人权公约相比,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在公正审判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理论界对于公正审判权的研究也不够系统和全面。公正审判权本身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和理论,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但尚未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因此,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公正审判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将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交叉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为基础,对公正审判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朱立恒,男,吉林榆树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先后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法律科学》、《人民司法》、《法制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传闻证据规则研究》、《公正审判权研究——以为基础》2部。
目录
导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公正审判权概述
第一节 公正审判权的由来和发展
一、公正审判权的起源
二、公正审判权的国际化
第二节 什么是公正审判权
一、公正审判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公正审判权的适用范围
三、公正审判权的主体
第三节 公正审判权的限制
一、公正审判权的保留
二、公正审判权的克减
第四节 公正审判权的监督与执行
一、公正审判权的监督机构
二、公正审判权的执行措施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公正审判权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公正审判权的性质
一、公正审判权属于权利
二、公正审判权属于人权
三、公正审判权属于宪法性权利
四、公正审判权属于程序性权利
第二节 公正审判权的思想渊源
一、自然法思想
二、正当法律程序思想
三、法治思想
第三节 公正审判权的价值分析
一、人权保障
二、权力制约
三、司法公正
四、诉讼效率
五、社会和谐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公正审判权的标准
第一节 公正审判权的学理标准
一、国外学者对公正审判权标准的学理探讨
二、国内学者对公正审判权标准的学理探讨
第二节 公正审判权的法律标准
一、公正审判权的国内法标准
二、公正审判权的国际法标准
第三节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的公正审判权标准
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1款
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2款
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款
四、《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4款
五、《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5款
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6款
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7款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公正审判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
第五章 公正审判权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一、研究意义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审判程序是决定被告人命运的诉讼程序,因此,审判程序是否公正成为刑事诉讼是否公正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被告人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能够获得公正的审判,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一系列人权公约都明确将公正审判权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来加以规定。客观地说,随着刑事诉讼立法水平的提高、诉讼观念的改变以及人权保障的加强,我国在如何保障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方面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由于旧刑事诉讼法实行超职权主义的审判方式,法官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控辩双方参与刑事审判程序的能力与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法官庭前审查程序的实质化以及证人、鉴定人等普遍不出庭作证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刑事审判程序形式化现象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公正审判根本无从谈起。为了加强刑事庭审的功能,发挥控辩双方的积极作用,促进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了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尤其是在1996年全国人大修改1979年刑事诉讼法以后,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大量吸收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的某些积极因素,因此,法官在法庭调查程序中的主导地位大大降低,而控辩双方在庭审程序中的对抗性也越来越强,法官居中裁判、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这种背景之下,同1996年以前的刑事司法实践相比,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已经得到明显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