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第二版)(配学习卡)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作者: 姚裕群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1字数:版次: 2页数: 425印刷时间: 2006/12/01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1813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既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也适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各有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专科生使用。
全书共分为五篇:总论篇、宏观篇、微观开发篇、微观管理篇、综合篇。包括二十四章:绪论、人力资源个体分析、人力资源经济分析、人力资源社会分析、人力资源生产、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就业、人力资源养护、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总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测评、培训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使用、考核与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微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本书在板块设计上,每章均包括了本章小结、主要概念、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等。为了便于教师教学,使用本书教学的教师(院系)将免费得到配套的教师用课件(光盘资源)以及(院系)教学卡(网络资源),具体的索取方式请参见本书最后的《教学支持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篇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人力资源人体分析
第三章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第四章人力资源社会分析
第二部分宏观篇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
第六章人力资源配置
第七章人力资源就业
第八章人力资源养护
第三部分微观开发篇
第九章微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总论
第十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十一章工作分析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获取
第十三章人力资源测评
第十四章培训与发展
第十五章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部分微观管理篇
第十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十七章人力资源使用
第十八章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第十九章薪酬与福利
第二十章人力资源会计
第二十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诊断
第五部分综合篇
第二十二章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
第二十三章微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十四章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二版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力资源基本范畴
一、“人”作为资源
(一)要素与资源
要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必须以具备一定的资源为前提。所谓资源,是指“某种可备以利用,提供资助或满足需要的东西”。①资源,亦即经济活动要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说明,经济科学最初认识的要素有“土地”和“劳动”两个方面。“土地”要素代表的是从事社会劳动所需要的物质性资源;“劳动”要素即指从事社会劳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人力”的物质实体,存在于人的身上,自然生命体状态的“人”是人力资源赖以存在和发挥的条件,是使用物质资源的主体。
而后,经济学在“土地”、“劳动”要素之外,又增添了“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企业家才能”实际上是对上面的三个要素或资源进行配置的管理能力。
从现代经济运行及其管理的角度看,经济活动有六个要素或六项资源,即:物质资源、劳动要素或人力资源、资本、管理、技术和信息。
(二)“人”成为经济资源
人,是一个具有多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人,有其自然性、生物性,也有其社会性;有其经济性,也有其政治性。对劳动与劳动者极其重视并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的马克思指出,“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是物”。②由此,人力资源的概念得以成立。
没有人的工作,一切经济活动都无法进行。但是,在存在着“人力”这种资源的情况下,它是否被配置、被运用了?是否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其自身是否有充足的动力?其工作能力是否能够得到较充分的发挥?显然,不同的人力资源自身状态和对人力资源的不同配置和使用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导致不同的产出,具有不同的效益。应当指出,人力资源是具有意识和思维、具有主体能动特征的资源,要获得人力资源的最大产出与最大效益,必须从宏观与微观方面,在自然、社会、经济多层面做出努力。
在长期的经济管理的实践中,人们对劳动、对作为劳动者的人进行着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学说,例如19世纪末的泰罗制、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学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