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第二版) (附教学光盘、配学习卡)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理论/欣赏,
作者: 王耀华,伍湘涛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字数: 25000版次: 2页数: 249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4018155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版系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2002年荣获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版为“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第二版根据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注重与高中教材《音乐欣赏》的衔接,以音乐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了音乐鉴赏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时期的音乐、中国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世界民族音乐等。全书在时代流变和文化脉络中介绍音乐,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音乐审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书后还附有与鉴赏曲目配套的音响、音像光盘,以方便教学。
本书主要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也可供音乐专业师生和社会人士参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钟鼓之乐
第二节 汉魏时期的相和歌和琴乐
第三节 唐代的歌舞大曲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词调音乐和琴曲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
第六节 20世纪的中国音乐
第二章 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音乐
第二节 中世纪音乐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第四节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第五节 维也纳古典乐派
第六节 浪漫主义音乐
第七节 民族乐派
第八节 印象主义音乐
第九节 20世纪音乐
第三章 中国汉民族的音乐
第一节 西北区
第二节 西南区
第三节 华北、东北区
第四节 华中区
第五节 江淮区
第六节 江南区
第七节 华东南区
第八节 华南区
第九节 客家特区
第四章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第一节 北方草原组
第二节 黄土高原组
第三节 中亚绿洲组
第四节 西藏高原组
第五节 云贵高原组
第六节 东南山地组
第七节 中南丘陵组
第八节 台湾山地组
第九节 从境外移居我国的诸民族
第五章 世界民族音乐
第一节 东亚音乐文化区
第二节 东南亚音乐文化区
第三节 南亚音乐文化区
第四节 西亚(含中亚)、北非音乐文化区
第五节 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
第六节 欧洲音乐文化区
第七节 北美音乐文化区
第八节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
第九节 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附录 鉴赏曲目
第一版 后记
第二版 后记
彩图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音乐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好比是一幅有声的历史图画,其丰富的程度往往让人们目不暇接、耳不暇听!我们究竟该如何来介绍和描述如此长久的音乐历史和如此繁丽的人类音乐文化呢?作为一本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音乐鉴赏书,应该不同于一般音乐史,也应该不同于音乐学者们的研究性的学术著作。本章是介绍和鉴赏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我们希望站在“听”——音乐鉴赏——的立场上,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体裁样式做例子,以符合读者的需要为目的来组织材料,力求简明扼要,易于掌握和理解。
从审美文化上看,中国音乐自有其特别之处。如线性思维带来的对旋律美的极端嗜好,对风格美的高度敏感带来的精致追求,对音色美的过度玩赏趣味带来的重视技巧的传统,建立在伦理本位之上的善美和雅境界的统一,因对中国语言声调美的爱好而有字正腔圆之说,等等,都是我们今天鉴赏中国音乐时不能不注意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汉族)音乐,具有高度的伦理性、文学性、意象性特征,从历史上对于不雅之乐的排斥、对于不文之词的鄙薄、对于粗糙之境的疏远来看,中国音乐自有其独特的审美意味而区别于西方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