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5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作者: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 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1263000版次: 1页数: 802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193659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审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制定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规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集中了全国个族人民的智慧,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依照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审查批准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报告。审查批准“一五”计划和黄河综合规划,是全国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早期范例。但这一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未能得到坚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了第六个五年计划。从此,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这项工作,才逐步回到正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为配合全国人大做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审议工作,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整理工作。本书收集整理了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重要文件,内容包括中央建议、总理报告、规划纲要、人大决议等方面,并附相关背景情况的简要说明,供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目录
前言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 政府工作报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5.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3.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
4.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6.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修改情况说明
7.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1996-2000年)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4.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1-1995年)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2.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4.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及
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 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摘要)
4.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报告的决议
“六五”计划(1981-1985年)
1. 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长江山峡工程
黄河综合利用规划
书摘插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
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乎、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曰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