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转型经济学(21世纪经济专业教材)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吴光炳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353000版次: 1页数: 297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13377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经济制度变迁概述、经济转型目标、转型方式、民营经济发展、农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经济职能转换、转型经济绩效等内容,本书结构合理,体例完备,适合高等院校经济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市场经济转型为主线,选择了经济转型的一般原理、经济转型方式、民营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分配方式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宏观调控方式转型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系统地建立了转型经济学的框架。全书各章以历史发展为线索,阐述了相关问题的历史沿革,存在的主要弊端,改革的动因、过程、现状以及深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结构合理,体例完备,适合高等院校经济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目录
第1章 经济制度变迁概述
1.1 经济制度的特征及构成
1.2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专栏1.1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1.3 制度变迁理论模式
专栏1.2 奥尔森关于利益集团的九条推理
第2章 经济转型目标
2.1 经济转型的界定
2.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探索
专栏2.1 学界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的分析
2.3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专栏2.2 对中国改革目标模式的不同看法
专栏2.3 几种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第3章 经济转型方式
3.1 转型方式的划分
3.2 休克疗法
3.3 渐进式方法
专栏3.1 中国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不同观点
3.4 渐进与激进的比较
第4章 民营经济发展
4.1 经典作家对民营经济的论述
专栏4.1 经济学界关于民营经济内涵的不同认识
4.2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专栏4.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决议
专栏4.3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民营经济的修改内容
4.3 民营经济的贡献
4.4 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及其克服
专栏4.4 理论界关于剥削內涵的不同认识
专栏4.5 民营企业家人格障碍的表现
第5章 农业改革
5.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农业改革
5.2 建国后至1978年的中国农业制度变迁
5.3 1978年以后的中国农业改革
专栏5.1 1982年至2007年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9个一号文件
专栏5.2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关于承包的契约
5.4 中国农业深化改革的困境和政策建议
第6章 国有企业改革
6.1 传统国有企业理论
6.2 东欧国家改革国有企业的理论模式
6.3 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实践
6.4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制与改组
专栏6.1 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规定的企业经营权
第7章 公司治理结构
7.1 现代公司制及特征
7.2 公司治理一般理论
专栏7.1 经济学界关于公司治理内涵的不同认识
7.3 中国公司治理的演变
专栏7.2 国有公司“內部人控制”的种种表现
7.4 完善公司治理的改革措施
专栏7.3 经济学界关于对企业家激励必要性的解读
第8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8.1 转型前的收入分配关系
8.2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的变化
专栏8.1 衡量收入差距的其他方法
专栏8.2 经济学界关于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
8.3 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
第9章 政府经济职能转换
9.1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9.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原则
9.3 领导经济转型:政府一般职能
9.4 改革政府:政府特殊职能
专栏9.1 中国政府规模膨胀的原因解读
第10章 转型经济绩效
10.1 经济转型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其界定
10.2 中国经济转型绩效
专栏10.1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专栏10.2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改革绩效的原因探讨
10.3 俄罗斯、波兰和越南经济转型
书摘插图
第1章 经济制度变迁概述
1.2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1.2.1经济增长的原因
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是以国民生产总值(GNP)表示的“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GNP可以是绝对量增长,也可以是人均量的增加。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不一致的变动在于人口变动。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两种增长的统一。
在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上,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
1.生产要素决定论
总体上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考察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时,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其一,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指人口、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等在数量上的增长,并且主要通过各种物质生产要素和技术的变化去说明生产率的变化和经济增长;其二,在他们所总结出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中,制度都是被视为已知的、既定的外生变量,即不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演进过程,而直接将社会经济制度视为外生给定的产物。制度,尤其是完全界定的清晰产权制度租完全且对称的信息,加上零交易费用,共同构成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建立经济模型时的暗含假设。这种过于苛刻、严重脱离现实的假设条件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诺思对此评价道:“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经济增长时,只有当它针对某一个时期或者运用比较统计学,才能很好地说明某种经济的绩效,一旦用它来说明某种经济在整个时期绩效的时候,它就不大济事了。”①
2.制度决定论
以科斯、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在批评并修改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制度分析理论,并经过后来者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包含制度和经济发展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企业理论四大分支的理论体系。在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理论中,科斯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性的分析工具,但系统地对制度的经济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并将其和国家兴衰结合起来研究的却是诺思。在20世纪60年代,诺思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系统地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他论述了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而这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形成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并确定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经济努力不断地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地接近社会收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