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经典名曲50首详解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作者: 施咏编著
出 版 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13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213951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民族器乐欣赏的书籍,选编了50首中国民族器乐的经典曲目,根据所选用的曲目的题材(音乐母题)、表现内容、乐器、地域等因素将曲目分门别类,分为:《月下四景》、《别离哀怨》、《古风琴韵》、《南北笛韵》、《南粤之风》、《黄土情怀》、《草原雄风》、《花木传神》、《禽鸟声态》、《刀光剑影》、《振奋昂扬》、《民族风情》等12个欣赏专题,从而在写作体例的安排上体现出些许的理论创新与特色。
作者简介
施咏,男。(1971-)音乐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人民音乐》、《交响》、《天籁》、《音乐探索》、《音乐与表演》等音乐专业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一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其中《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西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其他还获第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首届“人音社杯”全国高校学生音乐书评比赛“优秀奖”(最高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奖项.博士沦文《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研究——“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导论》是本领域第一部以研究音乐审美心理民族化特征的专沦。
目录
第一章 月下四景
第一节 月儿高
第二节 平湖秋月
第三节 彩云追月
第四节 春江花月夜
第二章 别离哀怨
第一节 江河水
第二节 新婚别
第三节 夜深沉
第四节 二泉映月
第三章 古风琴韵
第一节 流水
第二节 酒狂
第三节 广陵散
第四节 阳关三叠
第四章 南北笛韵
第一节 姑苏行
第二节 鹧鸪飞
第三节 喜相逢
第四节 五梆子
第五章 南粤之风
第一节 步步高
第二节 旱天雷
第三节 连环扣
第四节 雨打芭蕉
第六章 黄土情怀
第一节 陕北抒怀
第二节 蓝花花叙事
第三节 秦腔主题随想
第四节 红军哥哥回来了
第七章 草原雄风
第一节 赛马
第二节 牧民新歌
第三节 草原小姐妹
第四节 奔驰在千里草原
第八章 花木传神
第一节 出水莲
第二节 佩兰
第三节 梅花三弄
第四节 听松
第九章 禽鸟声态
第一节 百鸟朝凤
第二节 寒鸦戏水
第三节 空山鸟语
第四节 海青拿天鹅
第十章 刀光剑影
第一节 十面埋伏
第二节 霸王卸甲
第三节 战马奔腾
第四节 秦王破阵乐
第十一章 振奋昂扬
第一节 光明行
第二节 长城随想
第三节 金蛇狂舞
第四节 翻身的日子
第十二章 民族风情
第一节 阿细跳月
第二节 彝族舞曲
第三节 瑶族舞曲
第四节 葡萄熟了
第五节 帕米尔的春天
第六节 第一二胡狂想曲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月下四景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就整体文化个性而言,较之讲科学、重理性、更外向的西方文化而言,讲伦理、重情感、更内向的华夏文化原本就是富于阴柔特质的,洋溢着柔性的精神。当这种民族审美心理中阴柔偏向的影响力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中国人的诸多艺术领域中,使得中国的艺术在整体上也是阴柔之美多于阳刚之美,如中国文学以诗词取胜,诗词中又以细腻抒情、柔曲回肠者居多,恢弘豪迈者居少。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就总体风格而言,亦是多为幽软婉转之音,缺少刚劲昂扬之调。
“月”之母题由于其极具阴柔的精神意蕴,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历代的各种音乐种类的作品中,“月”始终是一个被反复吟颂的题材。
如在古琴曲中有《关山月》、《秋月照茅亭》、《箕山秋月》、《溪山秋月》、《秋宵步月》、《月上梧桐》、《中秋月》、《梅梢月》、《江白月》、《良宵引》,琵琶曲中有《月儿高》、《灯月交辉》、《浔阳夜月》(《夕阳箫鼓》)、《霓裳曲》,二胡曲有《汉宫秋月》、《月夜》、《良宵》、《夜月曲》、《弓桥泛月》、《明月流溪》,笛子曲《秋湖月夜》、三弦曲《岱顶望月》、拉祜族小三弦曲《月夜情歌》、彝族巴乌曲《月亮出来白又白》,合奏曲有《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花好月圆》、《阿细跳月》,广东音乐有《平湖秋月》、《三潭映月》、《七星伴月》、《醉翁捞月》、《西江月》、《月圆曲》,民歌中有《小河淌水》、《月芽五更》、《月儿弯弯照九州》、《月儿圆圆花烛开》、《半个月亮爬上来》、《纱窗外月儿缺》、《纱窗外边月清清》、风俗歌《月姐歌》(《接月歌》、《送月姑歌》)、《月光歌》、《八月十五月团圆》、《赏月歌》(京族)等等。并且,由于文化基因的延续、审美心理的连续性,甚至在当代的创作音乐中,以月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仍是在陆续、源源不断地被创作出来,广受青睐,如各类现当代创作歌曲中的《月之故乡》、《银色的月光下》、《月光下的凤尾竹》、《月亮花儿开》、《红月亮》、《黄月亮》、《月半弯》、《上弦月》、《下弦月》、《月亮妹妹》、《苗山明月》、《月满西楼》、《弯弯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明月千里寄相思》、《月舞》、《望月》、《葬月》……
在中国音乐中所描绘的这些月之形态也是变化多端的,既有弯弯的、五更的月牙,也有慢慢爬上来的半个月亮和窗外的残缺之月,还有花好之圆月、西楼满月和十五中秋之月。既有湖、潭之中的静月、映月,又有云追之动月。月下既有宫女哀怨、百姓离合、借月寄思,还有吟诵情歌、除夜小唱和月下跳跃。并且,在中国音乐中描绘的月色还是多彩的,有江白月、亮月、清光、银色之月,还有红月、黄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