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墨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文周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26000版次: 1页数: 183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2494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的墨从制造到收藏到诗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墨文化。本书的章节涉及墨的起源与历史、墨的传奇故事、墨的制作与使用、对历代制墨名家的介绍、古墨的鉴赏与收藏、墨盒,以及颂扬墨的诗文等。
作者简介
文周,媒体人,国学研究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本科,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对古典文化特别是国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求学时专攻此道,从业后一直从事相关领域的媒体报道工作,并在闲暇时间收藏、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器皿工具。痴迷于墨,广交同道,藏品甚丰,更对墨的源流、文化、收藏与鉴赏颇有心得。
目录
第一章墨的历史
第一节起源——上古墨样
第二节萌芽——隃麋古墨
第三节发展——徽墨历程
第二章墨的传奇
第一节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第二节一日不闻墨香,三天不知食味
第三节百年如石,一点如漆
第四节唐玄宗遇墨精与墨之别名
第五节偷梁换柱东坡墨
第六节李廷硅创徽墨
第七节“紫玉光”与“三不卖”
第八节信手拈来胡开文
第三章制墨与用墨
第一节备料
第二节炼墨
第三节成型
第四节装饰
第五节磨墨
第四章制墨名家
第一节汉魏南北朝制墨名家
第二节唐代制墨名家
第三节南唐制墨名家
第四节宋元制墨名家
第五节明代制墨名家
第六节清代制墨名家
第五章古墨的鉴赏与收藏
第六章墨盒
第七章古诗中的墨
附录与墨有关的其他文房用具
书摘插图
第一章墨的历史
第一节起源——上古墨样
在文房四宝当中,笔和墨是出现最早、使用历史最长的,而远在毛笔出现之前,墨已经被我们的祖先用来作为着色的材料了。
由于历史久远,墨确切的创始时期已经不能为我们所知。凭借有限的而且是间接的出土文物,再与古代文献中的一些记载相互印证,我们才可以对墨的起源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明末麻三衡的《墨志》中,开篇就提到了中国墨的久远历史:“古人灼龟,先以墨画龟,兆顺食墨乃吉。”关于墨的起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采用陶宗仪的观点。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他在《南村辍耕录》中写道:“上古无墨,竹梃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
事实真的如此吗?似乎并不准确。从上古时代的划分来说,通常指夏商周三代,虽然这三代的文字多记载于金石,如何能断言无墨?文中的“竹梃点漆而书”既否定了毛笔,也错误地论断了墨。从考古发现的历代竹简考证,战国时代的竹简都是用毛笔蘸墨写成的,并没有发现用漆来书写的竹简。再交叉印证于其他文献,《仪礼》注解中说:“墨车,漆车也。”“墨车漆之正墨无文饰,大夫所乘也。”由此可见,古人的“漆”和“墨”字是通用的,漆即是墨,而“漆”字又可用动词,如“墨车漆之正墨无文饰”中的“漆”字,因而“漆书”用以区别“刻书”,而不是名词。至于陶氏的“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更是自相矛盾,延安石液即是石油,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证明使用石油烧烟制墨,其质甚佳。说明陶宗仪的“以石磨汁”是根本没有弄清楚石液的由来,不足为据。
那么,墨的真正起源究竟如何呢?追溯墨的起源,可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