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耶夫与中国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赵春梅著
出 版 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版次: 1页数: 21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772906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瓦西里耶夫对中国文化的众多领域作了相对深刻而系统的研究,一生著述浩繁。本书以他的创作文本为第一手文献,对其在中国历史、中国宗教、中国文学三个领域著作的思想观点、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结合俄国社会思想发展史,剖析瓦西里耶夫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以及形成根源。
作者简介
赵春梅,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语系俄语副教授。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南开大学外文系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门史专业博士学位。从事俄罗斯文化、中俄文化交流、中俄文化比较教学与研究。著有《俄罗斯文化》和译著《备受欺凌的人们》(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发表论文《简论瓦西里耶夫的》和《论阿赫玛托娃的宗教情结》、《论安娜之死》、《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哲学》等十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瓦西里耶夫生平简介
一、来华前的瓦西里耶夫
二、在华期间的瓦西里耶夫
三、归国后的瓦西里耶夫
(一)重返喀山大学时期
(二)圣彼得堡大学时期
第二章 中国历史研究
一、研究成就综述
(一)《10~13世纪中亚东部的历史和古迹》
(二)《元明两朝关于满族人的资料》
(三)其他作品
二、研究特点
(一)翔实丰富的中文文献基础
(二)历史与地理紧密联系的阐述方式
(三)批评性研究方法
三、瓦西里耶夫与俄国中国历史研究
(一)瓦西里耶夫之前俄国的中国历史研究
(二)对俄国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宗教研究
一、研究成就综述
(一)佛学成就
(二)《东方宗教:儒、释、道》
(三)《中国文学史资料》中的宗教研究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二、儒教
(一)评价孔子
(二)作为国教的儒教
三、道教
(一)瓦西里耶夫笔下的老子形象
(二)考证《道德经》
(三)道教的本质
(四)“索隐主义”倾向
四、瓦西里耶夫与俄国儒、释、道研究
(一)对儒家思想与儒教研究的影响
(=)对佛教研究的影响
(三)对道教研究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文学研究
一、研究成就综述
(一)《中国文学史纲要》
(二)《中国文学史资料》及其他
(三)《汉字分析》
二、瓦西里耶夫的中国文学观
(一)中国文学的异质性
(二)文学的内涵
(三)中外文学渊源关系
三、意义与影响
(一)《中国文学史纲要》与20世纪初的两部中国文学史著作
(二)对俄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
附录一 瓦西里耶夫著作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瓦西里耶夫生平简介
瓦西里耶夫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来华前(1818~1840),第二阶段——在华期间(1840~1850),第三阶段——归国后(1850~1900)。
一、来华前的瓦西里耶夫
俄旧历1818年4月22日,瓦西里耶夫在下诺夫哥罗德出生。今天的下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位于伏尔加河及其支流奥卡河汇合处,市区跨奥卡河两岸,风景秀丽。这座历史名城建于1221年,风光旖旎、遍布古迹,曾于1932年为纪念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而更名为高尔基市,后又改回下诺夫哥罗德。
瓦西里耶夫出身于尉官家庭,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名叫巴维尔瓦西里耶维奇瓦西里耶夫,是阿尔扎马斯县切尔奴赫村的一名神父,母亲安娜彼得罗夫娜,是巴拉赫纳人,也出身于神职人员家庭。瓦西里耶夫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他在家中排行最小。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位于奥沙尔斯克大街上的一栋房子里度过的。
瓦西里耶夫从五岁开始学习识字,他的第一位老师是姨父马克西姆,当时担任谢苗诺夫县别尔基诺村的执事。瓦西里耶夫七岁开始正式上学,但不久,由于被狗咬伤了脚部而辍学,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又重返学校。当时,恰逢马格尼茨基接任学校的督学,这位督学大人维护旧宗教,崇尚体罚,他的到来给包括瓦西里耶夫在内的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冲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