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新论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刘吉发 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35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9104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在宏观分析“政治定位”的基础上,以“政治存在”为切入点,经过“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逻辑推演,最后归结于“政治发展”的理性形态,打破了以往政治学研究注重以阶级为中心进行谋篇布局的历史局限,从而使该书形成了体系新颖、逻辑严谨的理论特色。 作者以政治实践发展的时代内容为理性视角,全面总结政治发展的本质规律,深入把握政治发展的时代趋势。该书较深入地论析了“政治主体多元化”、“政治活动国际化”、“政治管理民主化”、“政治行为有序化”等一系列政治学重大命题,为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学理依据,从而形成了视界高远、意在发展的时代特色。
本书视角独特、构思别致、脉络清晰、观点鲜明、文笔流畅、分析深入,是一部理论水平较高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仅对政治学原理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现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坐标构建理论体系,从政治定位入手,经过政治存在、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理性推演,最后以政治发展作为逻辑归宿。本书突破了以往政治学界以阶级为中心的研究范式,遵循政治思维的自身逻辑,结构体例新颖,理论观点独到,是作者长期从事政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供专业学者和政治爱好者参阅,也可作为高校政治学原理专业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刘吉发,教授,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西安市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出版《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多维透视》、《政治学论纲》、《文化产业学》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并获校级“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篇政治定位
第一章政治范畴
第一节政治现象
一、政治的产生
二、政治的发展
三、政治的作用
第二节政治本质
一、政治的含义
二、政治的要素
三、政治的特征
第二章政治理论
第一节学科定位
一、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二、政治学的学科地位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理论形态
一、整体形态和部分形态
二、科学形态和哲学形态
三、历史形态和现代形态
第三章政治思维
第一节利益思维
一、利益思维的本质
二、利益思维的依据
三、利益思维的特征
第二节战略思维
一、战略思维的本质
二、战略思维的依据
三、战略思维的特征
第二篇政治存在
第四章政治主体
第一节群体主体
一、阶级
二、政府
三、政治团体
第二节个体主体
一、公民
二、政治家
三、行政官僚
第五章政治实践
第一节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本质定位
二、政治革命的实践条件
三、政治革命的主要作用
第二节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本质定位
二、政治改革的主要类型
三、政治改革的实践条件
第六章政治关系
第一节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理论定位
二、政治权力的形成基础
三、政治权力的运行模式
第二节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利的理论定位
二、政治权利的逻辑结构
三、政治权利的社会作用
第三篇政治意识
第七章政治心理
第一节政治心理的本质定位
一、政治心理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心理的主要特征
三、政治心理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
一、客观基础
二、主观基础
三、实践基础
第八章政治思想
第一节政治思想的本质定位
一、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思想的逻辑结构
三、政治思想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政治思想的功能定位
一、反映政治利益
二、促进政治自觉
三、指导政治实践
第九章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本质定位
一、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政治文化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社会化的实践途径
三、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
第四篇政治制度
第十章国家制度
第一节国家本质
一、国家的内涵
二、国家的职能
三、国家的类型
第二节国家形式
一、政权组织
二、国家结构
三、国家机构
第十一章政党制度
第一节政党制度的本质定位
一、政党的基本内涵
二、政党制度的含义
三、政党制度的形态
第二节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一、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政党制度的国际化
第十二章政府制度
第一节政府组织制度
一、政府组织结构
二、政府组织体制
三、政府人事制度
第二节政府监督制度
一、政府监督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监督制度的主要类型
三、政府监督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五篇政治行为
第十三章政治统治
第一节政治统治的本质定位
一、政治统治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统治的主要特征
三、政治统治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实践运行
一、政治统治的运行基础
二、政治统治的运行模式
三、政治统治的运行规律
第十四章政治管理
第一节政治管理的本质定位
一、政治管理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管理的职能定位
三、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政治管理的实践运行
一、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
二、政治管理的社会作用
三、政治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本质定位
一、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参与的主要类型
三、政治参与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实践运行
一、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二、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
三、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第六篇政治发展
第十六章政治稳定
第一节政治稳定的宏观定位
一、政治稳定的本质特征
二、政治稳定的影响因素
三、政治稳定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政治稳定的微观分析
一、政治稳定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稳定的内容体系
三、政治稳定的主要类型
第十七章政治民主
第一节政治民主的理论定位
一、政治民主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民主的本质特征
三、政治民主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实践运行
一、政治民主的实践条件
二、政治民主的实践途径
三、政治民主的实践价值
第十八章政治文明
第一节政治文明的理论定位
一、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文明的逻辑结构
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政治文明的实践运行
一、政治文明的演进轨迹
二、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
三、政治文明的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篇政治定位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政治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中,人们通过对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和把握,形成富有特色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使人类对于政治的认识实现了革命性飞跃,使政治学变成了科学的理论形态。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和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逐渐形成了政治研究的独特体系,并进而积淀为特定的政治思维,利益思维和战略思维构成了人类政治思维的典型代表。
第一章政治范畴
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政治范畴作为人们对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所进行的抽象概括和理性提升,必然反映政治生活的本质属性。历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政治的本质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认识成果。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政治的内在本质进行了科学的理性透视,并浓缩为;科学的政治范畴,从而构成了科学形态的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
第一节政治现象
政治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阶级矛盾是阶级对立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政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是逐渐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历史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类社会的自由王国,也是政治现象消亡的历史阶段。
一、政治的产生
政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政治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社会现象。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是其产生的前提条件,而生产力的不充分发展又使得政治现象长期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