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典到北京: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历史1894—2008
分類: 图书,体育/运动,奥林匹克 ,
作者: (英)米勒著,王承教等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775000版次: 1页数: 455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531029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奥运的理念像一束强烈的阳光,穿越时间的重重迷雾,欣欣然地返回地球,照亮了20世纪的开端。
——奥林匹克之父 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
截至目前,很少有这样一本历史性的书籍,来分析这二者的关系、它们的职责、以及预测它们的未来走向。我相信,戴维米勒(Day i d M i II er)一定能不负众望。
——国际奥委会主席 雅克罗格
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相信这本书能在传播奥运知识和理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创立和发展以及自1 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至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举办的全过程,以及第29届奥运会筹办的全过程,系国内第一部兼顾奥运会与国际奥委会发展历程的书籍,详细介绍了顾拜旦、布伦戴奇、基拉宁、萨马兰奇等在奥运发展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记载了奥运会所有项目和运动员及参赛国家的情况。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在每一篇章之前选取了一届奥运会的杰出运动员或者国际奥委会的重要人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与评论来再现当时的情境,其内容之新颖为市场上其他书所不及。本书作者身为资深体育记者,书中所用资料多为鲜见的第一手资料,内容丰富翔实。作者对于当时的事件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奥运会历史上有争议事件的评论,但又不失客观。此外,本书附有大量珍贵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是广大普通读者了解奥运会历史的极好窗口,也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和爱好者收藏奥运资料的极好媒介。
作者简介
戴维米勒,1956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982至1997年间任《泰晤士报》首席体育记者,现供职于《每日电讯报》。戴维米勒共经历过18届冬夏季奥运会,是《国际田联80年》的作者之一,普给多位体育人物(包括马特巴斯比、斯坦利马修斯、塞巴斯蒂安科及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作传,其中,他所著的《萨马兰奇传》已被译成八种文字出版。
目录
序言
中文版序言
序
前言
复兴
第1章初创
第2章来自希腊的导师
第3章雅典
第4章远见者
第5章巴黎
第6章美国闹别
第7章圣路易斯
第8章返回雅典,再到伦敦
第9章伦敦
第10章佳境
第11章斯德哥尔摩
第12章战火奥运
第13章安特卫普
第14章奥运的扩张
第15章夏蒙尼
第16章巴黎
第17章递交权力的接力棒
第18章圣莫里茨
第19章阿姆斯特丹
第20章走出困境
……
书摘插图
第1章初创
法国的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
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1896年—1925年在任,1894年的巴黎,曾被比喻为世界神经中枢,全世界都和她一起分享了我们的欢乐与焦虑。这一年,全世界运动员的代表齐聚巴黎,为重现2000年前的那个体育理念而投票表决。即使是在2000年之后,作为人类最生机勃勃和最高尚的理念,她仍然像过去那样令人心潮澎湃。在科学会堂里,我们亲耳聆听了由几代考古学家持续的努力所揭示出来的2000年前的乐章。消失了十几个世纪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重返世界的消息在当天晚上通过电波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希腊的遗产是多么丰富啊!现代世界的人们策划着把体育锻炼与希腊合法地联系起来。然而,有些人却认为体育锻炼不过是为了保卫家
皮埃尔德顾拜旦身材不高,只有l.62米,但他的胡子却相当引人注目。与其说他是一位运动员、政治家或者教师,还不如说他是一位教育家、业余社会学者和哲学家。首要的是,顾拜旦国,也有人认为是为了通过身心平衡以寻求身体的健康美,而另外有些人却认为,与其进行这种强烈的身体锻炼,还不如喝烈酒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更有益呢!
关于奥运会的不利言论可真不少,但还有一个没人敢说出来的事实:自从中世纪以来,就存在着对体力的不信任,并把它和脑力分离开来的观念。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它给科学界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事实上,一个人毕竟不仅只有身体和心智两部分,实际上由身体、心智和性格三部分组成。性格也不是由心智形塑而成的,最重要的形塑力量正是来自身体。古代人对此早已明了,而我们现在却要艰难地重新体认。
守旧的人看到我们在巴黎举行会议很不舒服,他们认为我们是造反者,认为我们将最终推倒他们那些陈旧的哲学大厦。的确如此,我们就
是造反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得到了倾向于支持进步变革的新闻界的理解和支持。
奥运的理念像一束强烈的阳光,穿越时间的重重迷雾,欣欣然地返回地球,照亮了20世纪的开端。为此,让我们举杯欢庆! (选自1894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会议上的致辞)
是一位品德高尚的领导者和自由主义者,他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未来的极强预见力超出了那个时代,并在法国引起了许多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