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贵—源于生命深处的感悟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人生哲学/智慧,
作者: 唐旭东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248000版次: 1页数: 234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46106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生活中的许多事也许会使你愁眉不展、双眼茫然,其实人人都可以过上美好快乐的生活,只要你懂得在人生中,何为贵?那么你也就掌握了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幸福快乐的『开关』!
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仅是物质满足,并不能带来持久和真正的快乐,所以才有人们曾无数次地扪心自问:人生中,何为贵?
内容简介
人们曾无数次扪心自问:人生中,何为贵?有人说人生最珍贵的是时间,它不能倒流;有人说人生最珍贵的是金钱,它无所不能;更有人说人生最珍贵的是生命,它只有一次。时间、金钱、生命,对于我们有思想的人来说,三者缺一不可。作为凡人的我们,曾问修炼千年的佛: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佛日:人生最珍贵,不是那些已经失去的和没有得到的,而是我们此时此刻曾经拥有的。不错,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才能让幸福延续……
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变得盲目无助,就像一艘没有航标的小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飘荡。我们身边的机遇、爱人、朋友,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不懂得珍惜拥有,生活就成了一瓶无味的酒。想要这瓶酒越品越香、越醇吗?读完此书,它将告诉你人生中最珍贵的是什么,教你如何懂得把握幸福。它就像远方的灯塔,指引你前进远航……
在这嘈杂的社会里,它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们心中的忧愁犹如在干旱的沙漠,出现一片绿洲。俗话说:好书如良师益友。读完本书,一定会让你有种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心灵得以解脱的快乐之感;读完它,你会更加珍惜你身边的朋友、爱人、亲人,更加懂得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机遇和挑战;读完它,你的人生将从此与众不同。
目录
第一章生命就是一切——贵在生命
1.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2.生命不能打草稿
3.生命奔走在起跑线上
4.请给自己一点生命的空隙
5.尝试一种新的生命状态
6.善用你的时间和生命
7.让快乐为生命保质保量
第二章健康是生命的基石——贵在健康
1.珍爱生命,呵护健康
2.健康情绪是生命的基石
3.心理健康你无法忽略
4.宽容,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5.微笑,心理健康的苏打粉
6.像尽心事业一样关注健康
第三章快乐为人生之本——贵在自我
1.给心情放个假,
2.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3.让所有的烦恼都沉入水底
4.嫉妒是人生的毒药
5.道歉伴你快乐人生
6.气度,决定美妙人生的高度,
7.握住自己的快乐钥匙
第四章爱情、友谊和亲情的温暖——贵在拥有
1.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
2.用你的真心换取友情
3.爱情没有加班费
4.在爱情里全身进退,
5.爱情如水,不喝不行
6.给家人一个拥抱,
7.常回家看看
8.别让珍惜总在失去后
第五章眼前的幸福最珍贵——贵在珍惜
1.把握生命中的精彩与美丽
2.别把幸福弄丢了
3.珍惜拥有的幸福
4.幸福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5.学会感知幸福
6.珍惜今天当下这个时刻
第六章百变心态,感知人生——贵在认知
1.感恩的心是金
2.平和的心是银
3.懂得真诚的价值
4.信念,生命的脊梁
5.生命以和谦忍让为贵
6.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
7.保持善良纯洁的内心世界
8.点亮心中自信的灯
9.淡然面对失得,正确取舍
10.知足常乐,乐在其中
第七章生命的活力,不停的脚步——贵在追求
1.人生的真谛在于追求
2.感悟人生,追求成功
3.如何让生命潜能爆发
4.相信自己,大胆追求
5.爱拼才会赢
6.重新整理你的生活,给生活来次更新
7.精神是生命之源,人可老心不能老
8.保持生命的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
书摘插图
何为贵——源于生命深处的感悟
第一章生命就是一切
——贵在生命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静思细想。人生应生命最为贵,生命的过程就好像画一个圆,它的起点和终点重合在一起,在生的同时也就一步一步接近死。由此可见生命的短暂。生命是奇迹,是独一无二的造化,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生命价值的实现。获得生命是一个人最大的获得,拥有生命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1.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生命属于谁?
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应当属于——所有爱你的人!
生命,属于你有责任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业;生命,承载着沉重的使命,你有义务,为生养你的父母尽起码的孝心;你有责任为你成长的世界尽绵薄之力;生命于你,意味着体验所有的酸甜苦辣;学会承担,懂得放弃,知道珍惜!
有人说:生命是上帝所赐。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应该是上帝赐予了生,父母恩赐了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与世界万物相联系的,尤其是与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一举一动,身心安全都是会影响到至爱亲朋的感受,甚至于影响到他们生存的意义!也许我们不是别人眼中最好最重要的人,但又有谁说自己在父母心中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身体发肤皆受之于父母,是这两个人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便与这个世界有了联系,也与父母连接在了一起。而生命也正因连接而拥有欢乐温暖,既然有联系,那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一个群体。设想当你的朋友生病处于疼痛难忍时;你最爱的人失去生命离你而去时,你是不是比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还难受,所以说生命不仅仅是属于一个人的。
人们常说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感情是可以相通的,其实,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生命更是可以相连的。年少的,想着现在的快乐,未来的美好,父母的疼爱,也就不会抱怨这个世界;年轻的,想想身边的朋友,想想身上的责任,也就不会选择轻易的离开;年老的,想想儿孙满堂的幸福,想想曾经走过的艰辛,也就会继续好好的活着。这其中似乎蕴含了太多的责任,在你做某一件事时,你得考虑别人怎么想,考虑这样做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总之,你不能只考虑自己,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世界。
在生命的长河中,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在长长的岁月中,苦难的日子总会出现,但你想想,咬咬牙也会过去的。特别是人生遭遇致命的意外打击时,首先想到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同时也关系着其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只是我们不那么想或想的不周到。也许自己选择放弃生命,一了百了,但你的亲人却要永远生活在痛苦的阴影中,所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责任的,要努力做到不去伤害自己的亲人。
“一个人不能仅为自己活着而活着,应该为让更多的人快乐地活着而活着。”一提起丛飞,恐怕是人人皆知了,丛飞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但就在2006年4月20日,这个仅活了37岁的人却离开了人世。他虽然离开了,但他那珍爱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告诉人们什么是生命的真正意义。2005年他患有的胃溃疡已转化为胃癌了,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坚持参加社会活动。他多次对前来关心他的人表示:一定要与病魔抗争,尽快恢复身体健康,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在患病期间,他还始终惦记着他捐助的“儿女”们,把治病的钱寄给孩子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以一个伟大的举动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完美的谢幕:把眼角膜捐献给社会。丛飞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究竟该怎样活着?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还属于社会,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社会的属性要有对社会负责的意识。特别是当你和众多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更是弥足珍贵。
民族英雄邱少云不正是一个例子吗?闭上眼睛想像着那一画面:那颗燃烧弹落在离他只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间,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只要他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可能会导致整个战斗失败。为了革命胜利,他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如果那时他想的是生命完全属于自己,那他会不动吗?会想到中国的革命事业吗?不会!他所想的是自己,包括生命不只属于自己,属于集体,还属于整个革命事业。如果因他而暴露目标,很可能导致计划失败,继而革命失败,最终失去的就是太多人的生命。他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了革命事业,贡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国家,因此,他被人们称之为英雄,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邱少云是把他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而当今有些人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不开,有的还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可能他们想解脱,为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感情,为自己再不能承受的压力,但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的解脱,因为你走了,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你而背负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人会为你悲哀,更多的人会被你伤害……所以,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包括你的生命在内,都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珍惜生命吧,如果你以前没有,那么从此刻开始,你要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为关心你的人,为爱你的人,更为你爱的人!
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不能跟自己过不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残自贱,自我毁灭,都是良心泯灭的表现。它不像财富能失而复得,也不像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善待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为了自己。一个不幸的男孩在3岁时被一场大火烧的不成人形,父母为了救他,欠下了一笔债。对这个男孩来说,这场灾难确实是难以承受的。但是他活了下来,小学、中学成绩优秀,还考上了大学。那么,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他呢?一是自信。大火烧掉了我的肉体,但烧不掉我的思想和智慧。二是感恩。要报答父母的养育恩,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都明白,只有生命存在,人才能长久,才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出现厄运并不可怕,但一定不能失去生存的信心,要积极地同厄运抗争到底。中国的华工在美国修铁路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但活了下来。外国人十分惊讶。这是因为华工想到的是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兄弟,他们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家人。所以,他们有着顽强的精神动力支撑自己活下去。今天的年轻人,生活目的很明确,活着就是为了自己。这没有错。但必须还要懂得,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还属于关爱你的人。活着为自己,可以很快乐、很潇洒。活着为他人,生命才有意义、有价值。一个人需要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他人情感的尊重,把生命据为独有的人是自私的。爱,使生命多姿多彩,责任赋予生命以价值和意义,爱越博大,担负的责任越重大,生命也就越有分量。所以,呼吁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请善待生命!瞬间的凋谢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人们要学会珍惜每一天,快乐每一天,去掉所有的尘滓,释放生命中最原始的美丽!
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不珍惜生命;对人生就像写字一样,往往不注重字写得怎样,而只是看花费了多少纸。总是在以一种非介入的心态做事,只是把生活里的许多事情当成演习,而不是真刀真枪的去实战,所以就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和专长,更没有全力以赴地去做事,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要知道,写作文可以打草稿,算数学可以打草稿,可现实生活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人生是一条已经迈出,再也没有回程的路。生活不允许,也不能给我们以打草稿的机会。我们所谓的草稿,其实是人生无法改变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已经在人生的试卷上填写了答案,人生是实实在在的,是由一日、一月、一年积累起来的历史。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打发一分一秒的时候,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在人生的这张纸上描绘着自己的人生历程的答卷,并让生活批改,记录在我们生命的成绩单上。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认真对待每一天。每天的每一刻,都是在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铺路,都是在为自己生命的画卷涂色,生命不能打草稿,我们只能认真对待。
人生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经千山踏万水,我们从路的这边努力的走到那边;跋千难涉万险,我们再从路的那边奔回这边。路上有无数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关山万重!路上有真心真意,也有阴谋陷阱!聪明的人会仔细的走好路上的每一步,愚蠢的人才会快跑过去。掉进阴谋陷阱的深渊,或者被路上的风霜雨雪挡住,道路。
在生命的道路上,有的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漫无目的地生活着。有的人只会耍嘴皮,口出狂语,逢人就不止地说自己的伟大理想。有的人虽然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却由于某次挫折而一蹶不振。他们的结局是相同的,都会在生命快消逝的那一刻,后悔不已。除非他们及早地发现问题的所在,好好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从而做到不后悔。流水无情,时间更无情。岁月匆匆,似水流年,我们既然拥有生命,就应该承担此刻的责任,就应该活在最好的状态之中,即使我们把握不了结局,但过程应是没排,只有一次精彩!一不小心就会输掉现在。每一次冲动与忍耐都关系未来,欢笑还是悲伤靠自己主宰。”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人生离梦只有一步之遥。林清玄有一篇散文是这样写的:“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因为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的确,季节可以重复,时间可以重复,金钱可以重复,惟有生命不可重复。独处的美,如金的沉默,凄凉的诗和悲壮的歌,都需要我们经得起挫折,耐得住沉默。
生命不能打草稿,要有自己的规划,要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要认真对待每一天。有位大书法家,每天教学生练习书法。有一天,一位学生对大书法家说,“我每天都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但不管怎么练,字总是没有长进。”书法家听后对他的学生说,“从明天开始,你不要再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了,改用新的白纸试试。”于是学生听从大书法家的教诲,改用新的白纸练习书法。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位学生的书法竟然大有长进,字越写越漂亮。学生不知其故,又来问大书法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大书法家说,“你以前每天用旧报纸练习书法,是没有从心理上认真对待它,只是抱着打草稿的态度在练习。而当你改用白纸以后,你知道机会的可贵,抱着正确的态度专心致志地练习书法,其结果当然不同。”
写字如此,生活亦如此,一个人来到世间几十年,或长或短的人生经历其实就如铺在练字者面前的纸。人生的纸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短暂的纸不一定没有耀眼的光华,漫长的纸也不一定就会光彩夺目。关键取决于“书法者”如何落笔,是漫不经心、涂鸦似的书写,还是专心致志、认认真真地书写,将会取得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常常把看似平淡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当作“废旧报纸”对待,以为来日方长,时间有的是。殊不知,这样的心态常常会使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机会擦肩而过。白白浪费了一张又一张好纸。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而羞愧……。”但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在犯这样的错误:有遗憾的。
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她是被誉为“当代保尔”的著名作家——张海迪。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所以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写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张海迪以高昂的热情、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针灸医疗、广播器材修理等技术。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要知道有付出才有回报,不管对人、对事皆是如此,古人有云:“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就是告诉我们要活在眼前,而不是一味地沉迷于过去,或是遐想于未来。生命给了花开的机会,花开多美,可是不能永存;生命给了花落的无奈,花落多悲,可也只是瞬间!“岂有豪情似归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成功与失败,得与失,都只不过是人生沧海中的一粟。笑对人生,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对待生命中的每一瞬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