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总论,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 编
出 版 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500000版次: 1页数: 316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64883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而且越是处于科技人力资源的高端人才流动的可能性也越大。中国科协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我国出国留学和学成归国人数的比较来看,人才流出量明显大于流入量,人才流失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由中国科协完成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科技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报告。
目录
绪论
上篇科技人力资源: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
第一章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第一节相近概念及其局限
一、科技活动人员
二、科学家工程师
三、R&D人员
四、专业技术人员
五、科技工作者
六、科技人才
七、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科技人力资源
一、科技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二、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统计范围
第三节确立科技人力资源概念的意义
第二章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关于科技人力资源测度的研究
一、指标规范
二、测度报告
三、小结
第三节关于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研究
一、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与结构——战略规划和配置政策
二、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教育与培训政策
三、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得失——调动、引进及移民政策
四、小结
第四节关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
二、测度研究
三、政策研究
四、小结
第三章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科技人力资源的群体特征
第二节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指标体系
一、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指标
二、科技人力资源的结构指标
三、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指标
中篇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历史演进与规模结构
第四章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调整建设时期(1949~1965)
一、培育与管理体系的形成:1949~1957
二、“跃进”、调整与稳步发展:1958~1965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
一、“文革”时期的科技人力资源培养
二、科技人力资源在曲折中的增长
三、“三线建设”与科技人力资源的地区流动
第三节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
一、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二、高等教育招生、培养、就业制度的变革与影响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力资源
四、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流动
五、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规模
第一节从资格角度入手测算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二、不同教育形式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总量
三、基于科技人力资源定义的高等教育学科分析
四、符合资格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测算
第二节从职业角度入手测算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一、基本思路
二、基本统计
三、数据的分类统计和修正
四、各类科技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第三节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进一步分析和测算
一、两个角度测算的差距
二、原因分析
三、两个角度认定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第六章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结构
第一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和性别结构
一、年龄结构
二、性别结构
第二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和学科结构
一、学历结构
二、学科结构
第三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分布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行业结构
三、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中的分布
四、结论
第七章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
第一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
一、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测度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规模及其特点
第二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流动
一、科技人力资源国内流动的测度
二、科技人力资源在国内区域间的流动
三、科技人力资源在行业间的流动情况
第三节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值得关注
二、科技人力资源国内流动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差距
三、跨国企业在华研发机构带来的“内流失”问题
四、实现科技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几点建议
下篇 国外科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
第八章全球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和分布
第一节全球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规模
第二节全球R&D人员的规模及分布
第三节全球研究人员的规模和分布
第四节小结
第九章主要发达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第一节美国科技人力资源
一、总体规模”
二、现状及特点
三、发展趋势
四、小结
第二节欧盟科技人力资源
一、现状
二、流动及其特点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发展趋势
第三节 日本科技人力资源
一、总量规模与结构
二、“科研活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三、存在问题
四、发展趋势
第十章主要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第一节印度科技人力资源
一、现状特点
二、发展趋势
第二节巴西科技人力资源
一、R&D人员概况
二、R&D人员的部门分布
第三节南非科技人力资源
一、现状
二、发展趋势
第四节俄罗斯科技人力资源
一、规模与分布
二、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前景分析
第五节小结
第十一章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
第一节当前全球移民概览
第二节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现状
一、联合国关于国际移民的分类
二、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表现
第三节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的特点
一、全球流动的形式日益多样化
二、科技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极不均衡
三、跨国公司在科技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移民制度和教育制度在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科技人员回流现象使科技人力资源循环成为新的跨国流动模式
第四节科技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对原籍国和东道国的影响
二、科教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科教人力资源流出国的应对举措
第十二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图表目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科技人力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就明确指出,经济发展不仅要依靠物质资本积累,更要依靠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中蕴涵的知识及其扩散,至少与物质设备中包含的技术及其扩散同等重要。高技能的人力资源对知识的开发和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技术发展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重要环节①。鉴于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国际社会、特别是国外学术界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研究兴趣也日益浓厚。把科技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研究,首先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范围,不仅涵盖实际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人员总量,也要恰当反映出一国可能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潜在人员数量,同时还要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本章在介绍几种与科技人力资源相近的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其与科技人力资源概念所力求反映的本质特点之间的区别,并详细地阐述了OECD发布的《科技人力资源手册》(又称《堪培拉手册》)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定义并对该定义及相应的统计标准与范围予以探讨,最后明确科技人力资源概念的确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相近概念及其局限
在“科技人力资源”概念正式确立之前,各国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相关研究已然开始,曾有不同的组织以及多项研究都提出了与科技人力资源相关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统计分析和政策决策服务。其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包括“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工程师”、“R&D人员”以及“科技工作者”等等。其中,“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等概念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意义,无论是作为学术概念还是作为政策概念都有明确清晰的界定,并且被广为认可和使用;相比之下,“科技工作者”、“科技人才”等则是我国独有的概念,主要体现在政策文件之中,其准确学术内涵从未明确界定。在本节中,我们试图对这些概念的产生以及相应的界定范围予以明确阐述。
一、科技活动人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科技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研究与发展(R&D)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科技活动人员则是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在科技部编制的《中国科学技术指标》中,把科技活动人员定义为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