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签名本)

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签名本)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杨继绳 著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字数: 480000版次: 1页数: 59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09306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但历史学家可以从中得到大量鲜为人知的可靠史料;这不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但对中国经济改革作了深刻的经济分析;这不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却给读者提供了许多政治方面的论述;这不是一部社会科学著作,人们却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社会在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变迁。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但历史学家可以从中得到大量鲜为人知的可靠史料;这不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但对中国经济改革作了深刻的经济分析;这不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却给读者提供了许多政治方面的论述;这不是一部社会学著作,人们却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社会在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变迁……

本书是杨继绳同志多年来新闻采访经历亲身见闻,是他的见闻实录,又是他的思考和评述,他用新闻记者敏锐的眼光来观察,用学者的头脑来思考,用记者的文字来表达。

目录

绪言

第一章毛泽东的遗产

第一节黑色的九月九日

第二节权力的集中——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党指挥枪

第三节强盛的贫困——毛泽东的经济遗产

第四节面临改革浪潮的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的制度遗产

第五节有待重新构筑的价值体系——毛泽东的思想遗产

理想

斗争哲学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说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

毛泽东时代的道德观

第二章十月六日的风雷

第一节毛泽东病床前的政治斗争

围绕邓小平第二次出山的明争暗斗

1975:邓小平初试锋芒受挫

邓小平第三次下台

第二节继承人位置的争夺

华国锋决定粉碎“四人帮”

叶剑英西山串联

投鼠忌器

先下手为强

第三节过渡人物华国锋

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两个凡是”

“洋跃进”的是是非非

他只能是过渡人物

第三章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节邓小平怎样向“两个凡是”挑战

第二节真理标准大讨论

胡耀邦开动破冰船

捍卫“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

坚冰已经打破

第三节理论务虚会和“西单墙”

第四节历史的新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五节思想解放的限度:“四项基本原则”

第六节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挂下去

第四章经济改革的组织准备

第一节胡耀邦出任组织部长

第二节天翻地覆大平反

第三节干部队伍大改组

第四节改革者掌握了最高权力

第五章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

第一节一个古老的事实被重新确认

饥饿逼出来的自发改革

安徽面临四面楚歌

在曲折中全面推广

第二节乡镇企业:计划经济的“异军”

拿起“榔头”对付“剪刀”

从计划经济的岩层里挤出一条缝隙

中国乡镇企业的几种模式

“异军”占领了“半壁江山”

第三节“魔鬼”在田野里游荡

解除了一条枷锁:“统购统销”

商品经济:从魔鬼到神仙

农村两大害:人民公社和学大寨

第四节农村改革的新矛盾和新发展

1984年以后的波折

中国农民两个伟大创造的发展

中国农村社会的演变

“农村包围城市”格局的形成

第六章敞开大门走向世界

第一节国门是怎样打开的?

夜郎大国

国门先从这里打开

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

第二节香香臭臭话广东

1982:两省会议冲击波

海南汽车事件

“变通”不通

第三节开放向纵深发展

外贸体制改革

外汇管理的改革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

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四节文化层次上的对外开放

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回应

重新认识资本主义

新时代的“西化”之争

第五节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方案

“铁女人”碰上了“钢铁公司”

关键在于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第七章经济体制改革:从外围到核心

第-节城市经济,社会主义在东方的试验场

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想

消灭私有制

用行政力量配置资源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第二节理论战:“市场经济论”获胜

把“异教徒”请入社会主义的圣殿

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

“商品经济”怎样写进共产党的文件?

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共产党人终于接纳了市场经济

第三节私有经济的回归

私营经济的重新出现

一颗瓜子千斤重

“为主”两个字的分量

私有经济:还在理论和实践中彷徨

私营企业主:是否已经形成一个阶级?

寻找合理的所有制结构

第四节难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改革十五年后的国有企业

在困境中找到了新思路

产权改革出现争议

姓“公”姓“私”=姓“社”姓“资”?

“抓大放小”和诸城经验

大调整大改组大联合

第五节价格改革:经济改革中的一步险棋

“价格要理顺,越理越不顺”

双轨价:一颗难咽的苦果

1988:价格闯关失败

治理整顿:治理通货膨胀的一剂猛药

1992:价格全面放开

第六节财富分配:中国新的富人和穷人

收入分配改革的大体历程

非工资性收入:脱缰之马

转轨时期收入分配的几个特征

中国的两极:富人和穷人

第七节复杂艰难的财政体制改革

从统收统支到财政包干

“诸侯经济”

赤字时代

税利分流和分税制

第八节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从“大一统”到多家金融机构并存

资金市场化的历程

1993年:全国金融大整顿

全面展开金融改革

没有真正的企业,就没有真正的银行

第九节邓小平的“硬道理”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体制转型期的经济波动

转轨时期的经济难题

第八章“两个基本点”的碰撞

第一节“两个基本点”的形成

第二节第一次碰撞:1983年反精神污染

批判《苦恋的前前后后

“异化论”风波

“清污”运动

第三节第二次碰撞:1986年反自由化

1984-1986:政治波澜起伏

1986:重提政治体制改革

十二月学潮

“四号文件”

第四节第三次碰撞:1989年北京风波

1989年面临的社会矛盾

山雨欲来风满楼

从胡耀邦逝世到“4.26社论”

局势全面失控

从戒严到“六四”

第九章邓小平的最后辉煌

第一节“皇甫平”事件

第二节在南国卷起的邓旋风

第三节为身后确定了改革路线

第四节两代人权力稳定交接

第十章中国的改革推进方略

第一节改革的思想动员策略

第二节渐进式改革

第三节“摸着石头过河”

第四节渐进式改革得与失

第十一章邓小平的遗产

第一节繁荣的经济

第二节有待改革的政治体制

第三节没有上帝的社会

第四节邓小平留下的难题

人口过多是中国最基本的难题

十分棘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金融死结难解,金融风险增大

国有企业处境困难

第十二章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第一节新世纪之初:是否有一次大的政治冲突?

第二节政治体制改革:

新世纪的前二十年之内应有突破

第三节中国将为解决世界三大难题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在处理第一种矛盾中的作为

中国在处理第二种矛盾中的作为

中国在处理第三种矛盾中的作为

后记

媒体评论

杨继绳同志的这本书是他多年来新闻采访经历亲身见闻,是他的见闻实录,又是他的思考和评述,他用新闻记者敏锐的眼光来观察,用学者的头脑来思考,用记者的文字来表达,虽然书中许多观点我难以苟同,但确实是本值得一读的书。

——刘吉

书摘插图

第一章毛泽东的遗产

第一节黑色的九月九日

不知是科学还是迷信,中国人总爱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非自然的猜测。1976年3月8日,中国吉林省下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于是民间就有了传说:巨星陨落预示将有伟人辞世。果然。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一连串大事件: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

4月4日,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天安门事件;

7月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朱德元帅与世长辞;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数十万人丧生;

……

中国还会发生什么大事呢?神州大地,到处充满了谣传和猜测。1976年9月9日。清晨的北京城,微风拂过,偶有几片树叶飘落。市民们照例起床、早餐、挤公共汽车。一切都和往日一样正常。但是,中南海进进出出的小汽车,北京一些重要机关里人们沉重的神色,却是一种与往日不同的气氛。经过10年“文化大革命”锻炼、具有政治嗅觉“特异功能”的中国人,透过那么一点点的“异常”,“感觉”到中南海里出现了异常情况。这种感觉很快走出京城,传遍大江南北。在100公里以外的天津市,唐山大地震才发生一个多月,我正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合作采写一篇抗震救灾的稿子。上午9点多钟,我匆匆赶到天津宾馆的抗震棚里去会见安岗,轻声地对他说:“北京大概出现了‘宏观异常’。”“宏观异常”是我借用当时流行的反映地震前兆的术语。有几十年新闻工作经验的安岗,很快意识到将要发生“政治地震”。他对将要脱手

的长篇通讯不作任何交代,10点钟就赶回了北京。

9月9日零点10分,毛泽东丢下了他的10亿人民溘然长逝了。

从1971年开始,他就一直受到严重的老年性疾病的折磨。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林彪背叛了他并且出逃,给他的精神打击实在太大了。1974年春天,老年性白内障又使他双眼失明。1975年8月做手术后,他的一只眼睛也只能看到墙壁的白色。他的个人生活是不幸福的。他的一个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另一个儿子精神不正常,在晚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又和妻子分居。他没有温暖的家庭生活。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是在中南海的住处度过的。在外面鞭炮齐鸣的时候,他这里只能听到寒夜的风声。他没有家里的亲人陪伴,没有客人来访,只有身边的工作人员陪伴他的残病之躯。

在病情加重的时候,他召见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人,对他们交待后事。他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论定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小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禁城。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后代怎么办,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他离开人世时是担心的,一是怕人否定“文化大革命”,二是怕发生动乱。他是怀着忧虑的情绪离开人世的。

9月9日凌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就给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发去了急电,要求各地稳定局势,以备应变。军队迅速进入了战备状态。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度里,一个政治强人的逝世容易引发社会震动甚至动乱。中共中央的这些措施正是基于这一常识。

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悲痛的声调广播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向全国人民通报了这一噩耗。顿时全国沉浸在悲痛之中。驻全国各地的新华社记者发回了各地的情况:

新华社西安九日电:……在市中心的钟楼一带,许多人泣不成声,有的放声痛哭。全市各电影院里,观众都自动地停止观看,悲痛地离开了影院,电影随即停止了放映。在新华书店,人们排起了长队,含泪购买毛主席画像……

新华社西宁九日电:……全市6个新华书店门市部立即排起了购买毛主席像的长队,人们用手绢擦泪,书店里一片哭声。到晚8时止,卖出毛主席遗像21100张。在市区和郊区的8个百货店,到晚8时止卖出黑纱3万多尺……

新华社唐山九日电:……在唐山市内的成千上万名群众,在广播喇叭下哭声四起。有的伏在自行车把上抽泣,有的靠在路边的墙上掉泪。一位老大娘盘着双腿坐在抗震棚前,拍着膝盖放声大哭。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坐在一堆瓦砾上双手掩面痛哭失声。记者在市委大院里看见,六个同志因极度悲痛当场晕倒……

新华社合肥九日电:……当高音喇叭里传出播音员悲痛的声音时,一个55万人的城市突然沉静下来了。所有的车辆马上停下,所有的行人立即止步,一齐站在高音喇叭下肃穆静听……

各地新华社记者的描述是真实的。我也亲身经历了这一悲痛的场面。9月9日午饭后,分社领导让我到天津第一机床厂,说是下午4点钟有重要广播,让我和工人一起收听,并反映收听情况。但他没有说“重要广播”是什么内容。

我到天津第一机床厂时,已有数百人集合在露天广场上(地震期间各种活动都是在露天进行的)。3点钟,厂领导人从市里开会回来。他以手掩面。哭着走下汽车,泣不成声地说,“毛主席逝世了!”他话音刚落,立刻就有几个人放声大哭起来。听广播时整个会场一片哭声。

哭是可以感染的。当你置身于一片哭声之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我平时很少流泪,对人的生死我也持超然态度。按理说我不会哭的。但是,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我也泪流满面。我想:一个伟人逝世了,一个时代结束了。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几天以后,我一人独自到天安门广场。我在这里漫步、沉思。在学生时代,我在这里参加过多次国庆活动,多次看到毛主席在城楼上挥动大手向我们致意。现在,我仰望着空空的城楼,深深感到伟人身后的寂寞和空虚,深切体验到一个时代结束的伤感。

不管是他的敌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承认他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他结束了清王朝崩溃以后几十年的战乱,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中国;他抵御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伟人对社会施加影响,靠的无非是两样东西,一是权力,二是思想。秦始皇靠权力,孔丘靠思想。毛泽东不仅有支配10亿人的权力,还确立了他的思想体系。他运用权力使中国天翻地覆,几亿压在社会底层的人见到了天日,而千百万处在社会上层的人被打入了底层。他用他的思想改变了几亿人的思维方式。《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的发行量、译本的数量和种类之多,使《圣经》黯然失色。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身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是毛泽东生前的抱负,还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

9月18日下午3点钟,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100万人参加的追悼会。全国各地的追悼会的分会场不计其数。在同一时间内,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亿中国人都在为他默哀。那天下午,天津市在中心广场也举行数十万人参加的追悼会。同时,每个单位、每个居民委员会都设立了灵堂,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电视机前、在天安门广场和各地的中心广场同时举行悼念。那时,我因采访任务从天津睦南道骑自行车到中心广场,路过劝业场一带繁华商业区,所见街道上没有一辆汽车,没有一个行人,商店里也没有一个顾客,到处是一派寂静肃穆的气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景象。

对毛泽东的悼念超过了国界。联合国大厦降半旗致哀。123个国家的政府发来了唁电。

一个伟人辞世带给社会的震动,往往多过他带给人们的悲哀。

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得知毛泽东逝世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天崩地裂的消息。”确实,共和国政治大厦的顶梁柱崩塌了,对在这所大厦里活动的人们造成的心灵震动是可想而知的。在震天的哭声背后是悲伤,是恐惧,是忧虑,是彷徨,还是期冀?都有。只不过是因人而异罢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借助这位伟大舵手的权威打击异己的人,在悲伤中带有恐惧。因为他们所打击的异己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大部分已经官复原职,并且成为掌管国家重要权力的“务实派”。在中国,哪一个皇帝驾崩后,这样的人不遭灭顶之灾?这些人私下之间的接触比过去多了,他们说话比过去少了,行动更谨慎了。他们在观察,在计议。他们想干什么呢?

更多的人在彷徨。“毛主席”,这是一代中国人用得最频繁的3个字。在所有的报刊杂志上,在所有的书籍上,在所有墙壁的标语上,哪里不把毛主席的话当作最权威的引证呢?从幼儿园的儿歌,到人民大会堂的庄严报告;从家庭里的和谐交谈,到论敌间的激烈争辩,那里没有“毛主席”这3个字呢?“毛主席”充满了整个空间,占据了人们的心灵。“毛主席”成了人们的“上帝”。“上帝”死了,我们怎么办?也有不少人怀有期冀之心。在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中受到错误打击和不公正待遇的人们怀有期冀,他们希望在毛泽东之后,有重见天日之时。在频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中心力交瘁的人,在控制和禁锢得有点过分的社会中很不自在的人,希望有改弦更张之日。还有一大批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希望在毛泽东之后,日子有可能过得好一点。在当时,这些人还不是满怀希望的。他们的情绪中更多的是感到前途莫测,只是在茫然中存有一丝期冀而已。

他们把期冀的目光射向了一个身材矮小的老人。他就是邓小平。此时的邓小平在干什么呢?

此时的邓小平还在北京宽街的家中。他头上还戴着一顶很大的黑帽子:资产阶级的总代表、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他在这个庭院里一圈一圈地散步。在四周的哀乐声中他放慢了步伐。他在沉思。他对毛泽东的逝世持什么样的感情呢?是失去老领导的悲伤?是失去重压的轻松?是重新上台的希冀?还是兼而有之?

不管邓小平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如果他有机会重整山河,他必知识分子的忧虑也不少。他们都明白,毛泽东是在争夺接班人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逝世的,因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第二节权力的集中——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毛泽东缔造了一个统一的、强盛的国家。

自从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以后,中国的国内战争连绵不断。不管是孙中山、袁世凯,还是蒋介石……不管是举世闻名的革命者,还是手握重兵的政治强人,谁也不能结束战乱,谁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统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毛泽东是历史的幸运儿。在40年的分裂和战争之后,他赶上了分久必合的历史契机,他运用自己的超人才智和胆识,克服了中国共产党内的大大小小的“山头”。他运用中国共产党这个强大的组织,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几代人没有实现的理想:战乱息,山河一。

这是一个空前统一的国家。从东海小岛上的渔村到喜马拉雅山麓的木屋,几乎都挂上了毛泽东的画像。从新疆的阿拉山口到南海的曾母暗沙,都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在巡逻。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飘扬着一样的旗帜——五星红旗。56个民族一都唱着同一首歌曲——《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新政权把旧社会一切肮脏的东西清理得干干净净。乞丐、娼妓、流氓、小偷,都几乎绝迹。赌博、卖淫、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扫荡殆尽。50年代初枪毙了天津地区的两位腐败的高级官员,使各级政权保持清廉达30多年之久。器具脏了可以用水洗净,社会脏了,脏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就只有用血才能洗干净。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数以千万计的胜利和败者的血,把中国社会洗得空前干净。50年代初期的中国,成了真正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我在系红领巾的少年时代,在偏僻的大别山农村,也亲身感受到了这种理想社会的温馨。这个统一的、强盛的国家是由强大的国家机器来维系的。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共产党有3500万名党员。她已经有55年历史,在中国执政26年了。在执政前的1948年,中国共产党只有300多万党员。毛泽东逝世的时候90%的党员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入党的。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苏联共产党的模式建立的。列宁之所以能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取得革命胜利,关键在于他建立了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有铁的纪律的政党。苏联在建党时,曾经有过尖锐的意见分歧:列宁主张把党建成“有组织的部队”,马尔托夫等主张把党建成”一种不定形的东西”。所谓“不定形的东西”,就是我今天赞成党的纲领和政策,就可以自行列名入党;明天我不同意党的纲领和政策,我就不是党员。这类似目前西方国家的政党。在争论中,列宁的意见得到了支持。没有这种“组织严密的、有铁的纪律的党”,就不可能夺取政权。但是,以后的历史证明,这种“组织严密的、有铁的纪律的党”,有可能成为个别领导人实行专断的工具。这个问题在苏联的斯大林时代出现过,在毛泽东的晚年也出现过。在毛泽东晚年,党内不同意见很难发表,对党的领导人的权力制衡和监督的力量很微弱。

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城市按部门或单位建立组织,在农村按属地建立组织。这些组织与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相平行(实际上是在各同级国家行政机构之上),都设立了党委会,基层组织为党支部。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实行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内又产生政治局,政治局内又设常务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会是掌握实权的领导机构。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由它产生的委员会。地方党委会内也设常委,执掌日常实际权力。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特征,一是它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执政地位。按照党的理论,共产党执政一直到国家消亡、实现共产主义为止。二是党的机构全部国家化了。党的专职干部就是国家干部,他们的工资由国家开支,党的活动经费也由国家财政支出。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但在毛泽东时代,实际上集中多于民主。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以后,再没有人敢于批评共产党。1959年党内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以后,党内也不敢批评领导人,不敢批评党的政策。各级党委中相当多的党委书记成了“家长”,毛泽东是全党最大的“家长”。党的各级领导人既缺乏来自党外的监督,又缺乏党内的监督。从1957年以后,党内特权滋生。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之一,就是想解决党内的特权问题。但他没有从权力制衡方面来根除特权,而是用自己和周围的人的没有制衡的权力来解决特权问题。“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党内的特权现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散和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内的不同看法靠民主集中制来解决,即通过协商、讨论,少数服从多数。而对重大问题的争论是靠“路线斗争”来解决的。这种路线斗争是很残酷的,因为路线斗争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当时的党史专家认为,到毛泽东逝世时为止,中国共产党经历了10次路线斗争。不过,80年代初,邓小平不同意“十次路线斗争”的提法。

……

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纪实(签名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