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 (美)田辰山 著;萧延中 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17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9218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是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写出的书。它是一部潜心考察和深邃思索的比较哲学专著。其特殊贡献在于呈现贯通中西的壮阔视野,是历史性突破研究的杰出成果。
这部哲学著作的问世,为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学术之争画上了句号。它是首创,是从比较哲学角度追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代哲学关系的先驱。它对未来中国比较文化和思想的研究必将带来巨大反响。它在比较政治理论、比较哲学和比较思想史领域,是一部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门研空中国传统的辩证法是如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相结合而形成今天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著作。作者重点要研究的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对来自西方的辩证法的理解的。换个角度说,作者要说明的是,中国人是如何把中国传统的《通变“思想体现在辩证法之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成为被中国人所广泛接受的思维模式的。
作者简介
田辰山(Chenshan Tian),著名比较中西方思想文化专家。长期于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研究,主持美中文化教育交流。曾为夏威夷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在学国和中国多所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负责人,文教专家,全美政治学会会员,美国中国政治学会会员,国际中国哲学会员,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还曾任夏威夷华人作家协会副会长和美中人民友好协会檀香山分会理事.2001年论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再阐释》荣获全美政治学会克里斯第安贝最佳论文奖。在美国《中国哲学学刊》《东西方哲学学刊》《中国政治学学刊》和中国《文史篇》《孔子研究》《儒学年鉴》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 西方辩证法的中国化历程
第1章 “通变”:一种中国的思维风格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初渐中国
第3章 对辩证法最初的“通变”释读
第4章 瞿秋白对辩证唯物论的解读
第5章 辩证唯物主义通俗化
第6章 艾思奇: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化
第7章 毛泽东: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形成与成熟
第8章 结论:后毛泽东时代的辩证法
翻译琐记
书摘插图
导论 西方辩证法的中国化历程
或许,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思想中提供与中国哲学传统相应部分之对话机会的最为重要的要素。在这一对话过程中,发展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在毛泽东的思想中达到了成熟。在这其中具有突出特色的部分就是有关“dialectics”或辩证法的解读,现在中国流行的哲学术语“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贯穿于哲学层次的对话中,而且也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言说和思维习惯中的日常用语了。
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西方人所讲的“dialectics”与在汉语中呈现出来的对应词“辩证法”,含义并不相同。中国人所说的马克思的辩证法与作为欧洲文化遗产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所指涉的并不是同一种内涵。这样就出现了一些需要解释的问题。中国式的辩证法究竟是什么?这种中国式的辩证法与西方原初形成的辩证法其区别究竟何在?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是怎样以及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中国式“辩证法”这样一种形式的。
我的这一研究至少可能产生几项必然的结论:
1.中国式的辩证法体现出了一种清晰的“思想”风格。这一思想形态具有鲜明特色,但我们也不能把它看作只是中国传统知训所滋养而成的独一无二的产物;
2.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从中国哲学传统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从而克服了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产生出来的某些哲学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