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第4版)(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

分類: 图书,传记,外国政治人物,
作者: (英)戴维麦克莱伦著;王珍 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544000版次: 1页数: 488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009221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麦克莱伦作为国际上知名的马克思思想的研究者,在本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走下神坛的马克思形象,书中除了对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作了比较系统的剖析外,还对马克思的生活细节、情感世界及其家庭所经历的辛酸、痛苦,快乐与幸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读者对马克思思想的伟大、超越个人私利的高远境界与他生活的艰辛和愉快之间的反差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另外,本书还记述了马克思与其周围一些人的交往关系细节,特别是细致描述了与恩格斯、海涅、赫斯、魏特林、拉萨尔、巴枯宁等一批影响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交往过程这些描述使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形象加真实和丰满。
内容简介
《卡尔马克思传(第4版)》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这里翻译的是该书2006年出版的最新版本,它的最大特色:一是详细部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牍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戴维麦克莱伦,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思想导论》《马克思传》等。
目录
第一部分 特利尔、波恩和柏林
一 童年时代
二 学生时代
三 新闻出版
第二部分 巴黎
一 婚姻和黑格尔
二 《德法年鉴》
三 《巴黎手稿》
四 在巴黎的最后几个月
第三部分 布鲁塞尔
一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二 魏特林和蒲鲁东
三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第四部分 科伦
一 从布鲁塞尔到巴黎
二 科伦的政治
三 《新莱茵报》
四 分水岭
五 《新莱茵报》
六 重返巴黎
第五部分 伦敦
一 伦敦的第一年
二 流亡者的政治
三 第恩街的生活
四 继续研究经济学
五 新闻工作
第六部分 “经济学”
一 “经济学批判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 “福格特先生”
三 马克思和拉萨尔
四 格拉弗顿坊的生活
五 《资本论》
六 英丹那别墅的生活
第七部分 国际工人协会
一 国际工人协会的源起
二 国际工人协会的发展
三 国际工人协会的顶峰
四 普法战争和国际工人协会的衰落
第八部分 最后十年
一 家中的马克思
二 工作
三 健康
四 欧洲景象
五 俄国、法国和英国
六 最后几年
第九部分 尾声
一 俄国参议员
二 美国参议员
三 落魄的普鲁士际军中尉
四 忠实的学生
五 无政府主义的对手
六 崇拜的女儿
七 英国绅士
八 马克思的自白
第十部分 马克思的遗产
马克思年表
马克思家谱
马克思“经济学”图表
Select Critical Bibliography
第3版译后记
第4版译后记
书摘插图
一童年时代
这似乎是一个矛盾,被现时代许多工人阶级运动宣布为自己的导师和绝对无往而不胜的革命领路人卡尔马克思,却出身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事实上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概括自己的思想的:人们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马克思成长于德国,悠久的历史赋予他传统感,也把他和当时德国不发达的残酷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的家庭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社会环境看成是一个统一整本。就马克思个人的情况来看。由于他未能在大学教育统(这种教育根本没有持不同政见知识分子的一席之地)中谋得一个教职,这更加强了他的疏离感。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特利尔城。当时这个城市有15000名居民,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的城市之一。它坐落在摩塞尔山谷,四周环绕着葡萄果园,其是几乎全部覆盖着地中海的茂盛植被。这个城市曾经被命名为奥古斯塔特瑞沃洛姆,一度被称为北部罗马,并曾作为罗马军队最大司令部所在地。马克思实际上是在黑门附近长大,这里有第四世纪时期宏伟的教堂,永久纪念着特利尔的庄严与辉煌。在中世纪,该城市作为诸侯一大主教驻所,边界曾延伸至梅斯、土化和凡尔登;据说它所拥有的教堂数量比德国任作一个与它大小相当的城市所拥有的都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