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网管——网络管理从入门到精通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配置与管理,
作者: 崔北亮 著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732000版次: 1页数: 466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518114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历时1年精心编著而成,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网络实验环境,便于读者在此之上深入领会网络管理技术的精髓。全书共分为4篇13章,提供了64个实验。其中既包括了网络的基础知识、服务器架设和管理的相关知识,也包括路由和交换等在网络管理中较难学习和理解的内容。本书适合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学习和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教程,或社会培训机构相关领域的培训用书。
10年资深网管员细致解读网络管理核心技术;
64个经典实验全面提升网络管理实战技能;囊括主流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应用配置及测试,直击VoIP、AAA部署、VPN配置、PPPoE计费等网络应用热点。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网络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网络管理方方面面的知识。
全书共分为4篇13章,提供了64个实验。其中既包括了网络的基础知识、服务器架设和管理的相关知识,也包括路由和交换等在网络管理中较难学习和理解的内容。为了便于读者能够融会贯通书中内容,快速解决网络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以实验的形式,给出了64个较为完整的实验解决方案,使读者不仅具备理论基础,而且能够真正动手解决问题。
本书适合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学习和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教程,或社会培训机构相关领域的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崔北亮,现任职于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中心,从事网络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10年,负责全校的服务器架设和网络管理工作。
2000年取得微软MCSE认证;2001年取得思科CCNA认证;2006年取得思科R&S CCIE认证;2007年取得锐捷RCSI讲师认证;2008年通过思科SecurityCCIE笔试。
受聘江苏省电教馆,负责全省中小学网管课程的讲授,2003年至今开班36期;受聘工大瑞普培训机构,负责CCNA、CCNP课程的讲授;受聘锐捷公司,负责RCNA、RCSI课程的讲授;受聘IBM兼职工程师,负责扬州京华城网络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受邀为趋势科技、江苏省电信、南京市移动等多家单位进行行业培训。
曾在《电脑报》和《电脑教育报》等发表文章10多篇,如“远程自动备份”、“Winroute远程管理您的网络”、“网络的远程管理”、“自制软盘快速恢复机房系统”、“针对校园网中ARP攻击的切实可行的防御”等。
曾负责多个大型网络项目的组建:2002年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网络组建;2003年常州市海鸥集团网络组建;2006年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的测试和验收;2007年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网络中心设备升级优化项目测试和验收;2008年参与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设备运行管理服务系统的开发等。
目录
第一篇网络基础篇
第1章网络基础知识回顾
1.1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验1-1通过无线网卡共享ADSL上网
1.2网络体系结构
1.3ISO/OSI参考模型
实验1-2查看局域网中的某台主机是否在线
实验1-3查看ADSL网获取到的IP地址
实验1-4查看服务使用的端口号
1.4TCP/IP
1.4.1TCPhP参考模型
实验1-5使用Sniffer软件监控网络
1.4.2TCP/IP参考模型与ISO/OSI参考模型比较
1.4.3IP地址划分
1.4.4子网划分的具体方法
实验1-6IP子网计算
实验1-7IP子网划分
实验1-8IP路由汇总
第2章网络硬件知识
2.1 网络传输介质
2.1.1传导型介质
2.1.2辐射型介质
2.1.3传导型介质与辐射型介质的比较
2.2网络硬件设备
2.2.1 网卡
实验2-1修改网卡的MAC地址
2.2.2中继器
2.2.3集线器
2.2.4网桥
实验2-2网桥的工作方式
2.2.5交换机
2.2.6路由器
2.2.7网关
2.2.8宽带路由器
2.2.9防火墙
2.3双绞线的制作
2.3.1双绞线的种类
2.3.2水晶头的针脚
实验2-3双绞线制作的具体步骤
……
第二篇服务器架设和管理篇
第3章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和配置
第4章计算机管理
第5章配置常用服务器
第6章组策略
第三篇路由和交换篇
第7章路由器的硬件和软件
第8章路由
第9章交换机
第10章访问控制列表
第11章AAA(认证、授权、记帐)
第12章VPN(虚拟专用网)
第13章VoIP(IP电话)
第四篇高级应用和故障排除篇
实验A路由器上配置DHCP
实验B策略路由
实验C路由器NAT实验
实验D网关冗余
实验E交换端口分析
实验F配置QoS
实验G网络负载平衡
实验H限制BT流量
实验IARP攻击的攻、判、防
书摘插图
第1篇网络基础篇
中国有旬古话叫“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习网络的基础理论就像练功一样重要。本章主要介绍网络的基础、网络的体系结构、ISO/OSI(International StandardOrganization/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其间穿插大量的实验和技巧,有助于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无线网卡直接互连的配置,ISO/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以及每一层的功能,TCP/IP参考模型的4层结构以及每一层的功能,Sniffer软件的使用,IP地址的分类、计算、划分、汇总等。
1.1计算机网络基础
在成为一名好的网络建设者之前,首先要成为一名好的网络使用者,正所谓“用然后知不足”。本节重点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并陆续在以后的章节中实现该功能,最后演示无线网卡之间的互连。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969年12月,DARPA的计算机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ARPANET的成功运行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各终端通过传输介质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但分组交换网则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边缘。主机和终端构成了用户资源子网。用户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以共享用户资源子网丰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这种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在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中,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分散又统一,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原来单一主机的负载可以分散到全网的各个机器上,使得网络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而且在这种系统中,单机故障也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全面瘫痪。
在网络中,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必须高度协调工作,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早在当初设计ARPANET时就有专家提出了层次模型。分层设计方法可以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且易于处理的子问题。
有了网络体系结构,使得一个公司所生产的各种机器和网络设备可以非常容易地被连接起来。但由于各个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同公司之间的网络不能互连互通。针对上述情况,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7年设立专门的机构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并于不久后提出了一个使各种计算机能够互连的标准框架——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OSI/RM),简称OSI。OSI模型是一个开放体系结构,它规定将网络分为7层,并规定每层的功能。OSI参考模型的出现,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发展到第三代。在OSI参考模型推出后,网络的发展道路一直走标准化道路,而网络标准化的最大体现就是Internet的飞速发展。现在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Intemet遵循TCP/IP参考模型,由于TCP/IP仍然使用分层模型,因此Intemet仍属于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如今,计算机网络从体系结构到实用技术已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工程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