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周汝昌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100000版次: 1页数: 155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106179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在这里讲四大小说名著,是为了唤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感想乃至于疑问,领会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系列有关问题。
九旬高龄的周汝昌先生登上“百家讲坛”,以富有特色的启发式、漫谈式语言,与我们一起重温了四大名著的经典魅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本书即以作者在“百家讲坛” 所作相关电视讲座为基础整理、补充、润色而成。
本书看点:以一本书领略四大名著的魅力:单独解说《红楼》《三国》《水浒》《西游》的书很多,以一册书讲完四大名著却少之又少。作者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以一本书完整评说四大名著,这是第一次。
内容简介
九旬高龄的周汝昌先生登上电视讲坛,以富有特色的启发式、漫谈式语言,与我们一起重温了四大名著的经典魅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本书即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相关电视讲座为基础整理、补充、润色而成。
仲春二月,作者特为本书撰写小引、讲后小记及讲后感言,将讲座的内容进一步引申、发挥,其间于中华文化多有致意,广大读者或能领会作者的拳拳用心。
作者简介
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1918年生,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新世纪以来,周汝昌先生多次走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作为“百家讲坛”最年长的主讲人,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目录
小引
第一讲 《三国演义》的内涵
什么是小说
《三国演义》的魅力
《三国演义》的缺点
讲后小记
第二讲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与中华文化
《水浒传》里的人物
讲后小记
第三讲 从《三国》到《水浒》
从《三国》、《水浒》的语言说起
“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
再说说《三国》与《水浒》的缺陷
第四讲 《西游记》的真诚
真实历史中的唐僧——玄奘
《西游记》与《红楼梦》有相通之处
“金箍棒”的本义
讲后小记
第五讲 红楼梦中情
《红楼梦》有特殊的表现手法
情是《红楼梦》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再说说“四大小说”
讲后小记
第六讲 我心目中的《红楼梦》
一条大脉络,两个水源头
从“黛玉葬花”说起
附说 莫把怡红认赤瑕
讲后感言
附录一 《红楼梦》人物的内心世界
附录二 从中华文化看《红楼梦》
附录三 《红楼梦》的欣赏和续书评价 ——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演员学习班上的讲话
书摘插图
第一讲 《三国演义》的内涵
我们的题目是周汝昌怎么看四大名著小说,这样一个题目,大家想得很清楚。我的估计是诸位对四大名著都看过,看过几遍不知道,起码小说是怎么回事,它们的基本内容、情节、人物,一些普通的见解,都有这么个底子,如果没有的话,您不可能来听我这么闲谈。咱们今天怎么叫闲谈呢?我不能重复那些常识性的内容,同时这个讲座是普及性的,咱们就是平等交流了。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是什么学术性的大讲座,有多少章多少节,我们不可能那么做。这样的话,我讲的时候仍然是海阔天空,不是每字每句都局限在四大名著本身,那样的话就太死了,我也不会那样讲。有一些闲话,引起诸位的兴趣,我个人的经历、想法,都可以包括在内。诸位要知道是这么一个性质,就不会苛求于我,说你讲的这叫什么呀!您也没讲出什么来啊!您会失望。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开始了。
什么是小说
我们有句老话:“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就是说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我们今天讲的不是二十四史,而是四大小说名著,这个范围要小得多了,哪里有什么千头万绪?但是,说老实话,没有千头万绪,也有十头百绪,内容真是丰富复杂。好,姑且就从什么是小说讲起。
什么是小说?这个还要你讲,谁不懂“小说”这俩字?哎呀,不那么简单,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小说,它是什么呢?有个概念吗?如果我们去查字典定义,小说什么什么,是一种文学体裁,如何长短,那就又是书呆子气了,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在过去,小说叫闲书,休闲的书,没人拿它当回事。小说从什么时候才受重视,它的身份才提高起来,不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学,而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品种?是在清末的时候,这个风气可能是受了西方的影响。
简单说,小说的“小”就是无关重要。小说不是大说的对应词,不是大话、大言的对应词,而是正史的对应词,官方写的、刊发的正史。从《史记》、《汉书》,一直到南北朝、隋唐……这样数下来,官方的史官撰写,然后刊刻、发布,这是合法的、标准的。民间的某个人或者说一部分人,也对那些历史事情、人物有兴趣,也要写写,那叫什么呢?就是小说。所以小说另外的名字就叫外史、野史、稗史。稗就是稗子。稻子是正的,好东西,稗子跟稻子的叶子差不多,它在打混,是无足轻重韵、应该拔掉的东西。小说是这么一个性质。但是刚才一举就是三个史,外史、野史、稗史,还是史。
小说居然隶属于史的范围,我们永远不要忘掉这一点,否则的话会有很多问题。我们的四大小说没有哪一部离开了这个最根本、最原始的定义。小说的构成当然并不简单,但不管外层有多少包装,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史。这就像我们吃月饼一样,外层包装可能不少,但是里边呢,月饼就是那么个东西。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一点,明白了这一点,底下就好讲。
小说跟正史有什么分别?当然你可以说,老百姓、民众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跟官方定的那个有所不同。完全对,这是一大分别。但是还有呢?它怎么就小呢?《三国演义》写的诸葛亮、关公,人物都很伟大,它怎么小呢?这个“小"怎么讲啊?诸位想过吗?当然,大家都知道,不过是我重复一下,它就是针对着那个正史,正史说的就是帝王将相,治国安邦,有大功劳,有文治武功,还有若干可以感动人的可歌可泣的行为,比如救济人,在危难之中有出奇的别人办不到的事情,还有嘉言,好的几句话留下来,永远是我们中华人的格言、座右铭,这个大家都知道。
诸葛亮留下了什么?大家可能比我清楚,我已经背不下来了,因为年龄的关系,头脑不行了。但是我记得有“淡泊"两个字,又有“宁静”两个字,四个大字,这是诸葛亮教导人、做人的根本、指南针!你不能离开这四个字,这是他本人的人生哲学、人生经验,归结成这么四个字,这叫嘉言,正史上都要讲这个。
我们的小说,要让一般人觉得有兴趣,有情有味,你光是板起面孔来,道貌岸然,都是嘉言懿行,那可不行,读者一会儿就打盹了。所以,得找有意思、有人情味的细节。
再早,还没有这个长篇大论的时候,单篇的小文非常简短,记一个人、一件事,就是小说了。到了晋代,人们对小说的兴趣高涨起来。这时候有一部名著,叫《世说》,后来加了两个字叫《世说新语》,专门记名士、比较大一点的人物、王谢名族子弟等等之类的,记他们最琐碎、最不足道的事情,我们读起来反而实在是觉得有情有味。我最常举的例子。就是王蓝田性急的故事。就说这个王某,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夹,没有夹到,一气之下,扔到地上,鸡蛋转个不停•,就用木屐去踩,又没有踩到。这样,他就有点气急败坏,最后从地上捡起来,放入嘴里,咬破了再吐掉。您听听有趣没趣?可见,六朝时代写人物,已经在这个细节上下工夫,以细节来传人的精神和真正的性情、作风。
《三国演义》的魅力
三国是历史,去看《汉书》、《三国志》,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看《三国演义》呢?这里面就包含着我刚说的那些道理,《三国》不是正史,而是野史,里边不仅有嘉言懿行、文治武功,更为重要的是有了细节,人物活灵活现起来了,而不是一堆死板的历史,某年他生,某年他做什么,某年他又怎么的,最后某年逝世,那叫死文章。我们的文学为什么要叫文学?特别是我们的中华文学,诸位如果以前没有注意,请留神细细品味,一个大字,“活”。读死文字、死文章,您一会儿就睡着了。凡是您读着眉飞色舞,我们今天谈起来还是如此,那就是活文章:这个“活”范围也很广,比如作者的思维、看法,心灵的活动,笔的活,表现法的活……这样才有魅力,才能吸引你,甚至于百读不厌。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是在正史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将历史转化为文学,从而达到深入普通民众、普及历史与文化知识的目的。它来源于历史,却又区别于历史。它有历史的影子,却更多地体现在文学创作上。
另外一点,《三国演义》里边不是写什么武艺,那只是表面,深层里边有什么?斗智。武艺是一回事,军事、策略、作战又是一个概念、一个范围。两位武士对打,或者打擂台,可能跟军事战斗有关联,但并不是军事作战。军事作战是要用策略,《孙子兵法》讲的就是斗智。我不是军事家,但是有一点,我知道这四个字,“兵不厌诈”。诸位,这么寥寥四个大汉字,这个兵代表什么?当然既不是武器本身,也不是拿着武器的小兵卒,而是用兵战斗的策略,对不对?你的策略越机诈,没有一个实的,虚者实,实者虚,你这里怕人攻,那里不怕人攻,完全把目标转移了,迷惑敌方,弄得敌方不明就里,这不就是诈吗?诸葛亮也好,周郎也好,还有很多人物,每一个都没法诚实。当然,交朋友,在家里,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一坐在台上做元帅,指挥战斗,能够老老实实吗?他得诈,就是勾心斗角。假如您喜好下棋,我要问您,您这叫干嘛呢?您这一招一式,完全就是斗智、勾心斗角。《三国演义》演的是三方面的这个。
《三国》,还有一个中华文化上无比重要的思想意识观念,是什么呢?好像谈的人不多,我多次把它揭起来,写过论文,参加过文艺、文化峰会,我都用这个主题。我今天提醒一下,不知你们诸位想过没有,叫“三才主义”。主义是我加的,主义是从西方借过来的,我们中国人原来不知道有什么主义,只讲“三才”。
哪“三才”?天,地,中间有人,这叫“三才”。这个“才”不是吟诗作赋,佳人才子,这个“才”是你的抱负,你的能量,你的才华表现,你的志向,也就是你要做一份什么事情,你能够做出什么事情,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天有才。天怎么还有才呢?古人举的例子,风雷云雨,变化,那还不是才?空空无有,表现却是千变万化,给人也是千百种不同的影响。影响你什么啊?太多了,比如农业,你要不要雨?没有阳光,植物、动物能活吗?今天阴,我就害怕阴天,我的情绪非常低落,有没有影响?打一个大暴雷,古人认为打雷与妖魔鬼怪、邪物有关。你看看,天对地上的、人间的生活影响太大了,这是天的才,才华、才能、表现。
天有天才,地有地才。地有什么才呢?山川、物产,那还数得尽吗?光是植物、动物,您能数得出有多少品种?我们古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您看看那里边,光说可以入药的植物,您数得过来吗?人家分科分目,有的学者说我们中国人光会综合,不会分析,是这样吗?不要歪曲我们祖宗,我们祖宗的分析能力太强了。我们中医一摸“虚实寒弱,表里升降”,好多对称词,一清二楚,这不是分析?所谓辨症下药,你不能一味阿司匹林,治一万人都是阿司匹林,不分这个阿司匹林是热性是寒性,是升是降,是补是泄,不知道这个,那叫会分析?不能说外来的就是好,我们自己的就一钱不值,这是歪曲我们的祖宗,歪曲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你说地没有才吗?这就是地的才。
最后,落到天地之间有一个人,人为万物之灵,又说人是天地之心。如果光有天,光有地,榛榛莽莽,浑浑噩噩,再过上十亿年,一百亿年,一万亿年,仍然是原始大森林,里边有的是大怪物,它们有思想吗?我不知道,谁考证啊?它们有文化吗?更不知道。它们将来假如有文化,怎么进化啊?怎么发展啊?我也不知道。问谁去?问恐龙?恐龙今天只有化石了。可是,你看看人留下了多少东西?他会思考,他有感情,能说、能笑、能哭、能悲,还能表现、传达,这个是人的才。
天、地、人“三才”,被《三国演义》的作者抓住了,这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内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
所以,有这么样一个说法,曹操占了中原是占天时;孙权占了东吴,东南六郡八十一州,他得地利;刘备,什么都没有,被赶来赶去,挤到西南那一角,就是入了川,才得以稍微地安定。这样为什么能够鼎足而三?你看人家那个势力,那个条件,刘备什么都没有,就有个刘关张,就有个关张赵马黄“五虎将”,他得什么呢?这就是小说家、一般中华人,已经种了这么一个念头:刘备得人和。
《三国演义》的缺点
您会不会问我,《三国演义》有什么缺点吗?
缺点是有,第一,本来《三国》、《水浒》都是民间积累故事,跟一个个别作者的创作,比如说巴金作《春》、《秋》,不太一样。《三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民间流传。不知是多少代了,可能三国一结束,当时个别的故事就已经在那里传说,谁谁谁,他怎么怎么的,哎呀,我听说,我爷爷还赶上过关公,这是情理之中。他怎么怎么的,是这么来的,来了以后不断积累,串联了多少故事。然后,出来一个罗贯中,到底是不是罗贯中,没人敢保,反正是出来一个文人,把它整理、编整、调理、润色——还不行,他不放心,这就是文人的缺点,他说,这个不合正史。因为这里边有很多的想象,就是所谓编造、虚构,便找来一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里边的编年,从头到尾三国的事情都有,他去一核,有不对的,就改了;正史没有这个细节啊,这是哪来的,这不行,也删了。麻烦了。他往正史那儿拉,老百姓喜欢的艺术上的那个趣味、那个情调减了。这是损失,这并不是好!
然后,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出来一个毛宗岗。毛宗岗是批点家,他也做了这种工作。他自己在凡例里边说得很明白,就是我有增,有删,有改,还有什么,好多条。坏了!他是个文人,他一看不对味,不喜欢,他有个人的酸甜苦辣,个人的胃口,他不管咱们,他删了,删了不就是个大损失!坏了!又往正史那边拉了一步,大概是如此。
《三国演义》还有一大缺点我不满意,就是好像是木偶人耍帝王将相,没有任何一个别的身份的人,能够占据他们的地位,好比走马灯转来转去,好比木偶人耍来耍去,总是他们,那个身份、品格、阶层。下面真正的中国的人生、社会,其他各种人,我不敢说绝对没有,我的印象当中很少很少,大概可以这么说。这样的作品,我能否说它有缺点?当然诸位可以说,那个时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种性质的群雄割据一方的故事,您让它像我们今天一样写群众人民,这个要求是否太苛了一些?可能有这样的观点,这个我不敢自作主张,我只是向诸位表明我个人怎么看,怎么想,这也是今天这个小小讲座的基本目的。这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想,零零碎碎,不成系统。
至于今天我想不起来的内容,我们下回讲《水浒》,还可以回头来,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好不好?就到此。
[讲后小记]
《三国演义》的本名是《三国志演义》,流行的名称却把那个“志”字给省略掉了。一字之差,有何重要,也值得讲上一讲?说不重要也行,说重要也不为过。原来我们中华的史书经典,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以后,接着又有三部书,统称“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此所谓《三国志演义》,就是说小说作者是以“四史”中之《三国志》为基本框架而撰写成小说演义的。那么,“演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一个素材基础上敷衍发挥、点缀增饰,使得庄严正大的经史著作变成了通俗有趣的文字形式。用今天人们惯用的词语来说,《三国志演义》是以正史为素材蓝本,而又进行了艺术加工。
不待多说,聪明的读者已然看到《三国演义》的性质、体裁、写作手法都与其他三部小说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