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文集(卷九 )数理化通俗演义(下)(精装)
分類: 图书,科普读物,其他科普知识 ,
作者: 梁衡 著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1字数:版次: 1页数: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7154461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这本书值得一读,特别值得青年记者和通讯员阅读。一是书中许多稿件为我们保存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年中这一段历史的珍贵资料,如关于拨乱反正,关于平反冤假错案等。时间愈久,这些材料将愈显示出它的价值。二是可以看出,这些稿件是下了功夫的。作本是一个散文作家,所以他又是以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来写作新闻的。关于新闻与文学间的关系,本书把握得很好,有创造性,值得借鉴。三是书中的四十多篇“独白”,或叙写新闻的采写经过,或补充原稿的背景,但每篇都能超出原稿,归结到新闻理论或写作技巧上去,这种发自内心的、边讲边议的研究方式,使读者感到亲切,许多意见也中肯。总之,这本集子给我们提供了新闻写作的一些思路。
这本书取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指在那些不大易出新闻的地方写出来的新闻,我特将此书推荐给读者,是想让青年记者和通讯员学会怎样在困难的情况下抓新闻,并努力写出好新闻。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科学史章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人杰鬼雄》,政论集《继承与超越》。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奖等。散文《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入选中小学和师范院校课本。
目录
第四十二回踏破铁鞋得来却在故纸里种瓜得豆辛苦总会有收成——惰性气体的发现
第四十三回运筹帷幄一副彩牌定乾坤决胜千里三国学人拜下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四十四回一声霹雳满面鲜血高呼胜利万贯资财终生发明全留后人——强力安全炸药的发明
第四十五回小医生叩响物理大门啤酒匠发现科学新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
第四十六回略施法术铜铁竟能作人语费尽心机棉线也会放光明——电灯的发明
第四十七回看门人推门闯进小王国磨镜翁窥镜发现微生物——微生物的发现
第四十八回求佳人才子喜得贤内助攻化学医学却展新前程——微生物学的确立
第四十九回 五年环球先从自然探得实际六个便士只向爸爸买点时间——进化论的创立
第五十回飞鸿一叶华莱士已着先鞭掷笔三叹达尔文欲弃前功——进化论的发表
第五十一回 大主教口溅飞沫护上帝小斗犬灵牙利爪捍新论——进化论的传播
第五十二回荧光闪闪揭开物理新纪元白骨森森美人哪能不落泪——X射线的发现
第五十三回错中错却见真成果新发现又有新牺牲——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第五十四回奇女子异国他乡求真知好伴侣濡沫相依攻难关——镭的发现(上)
第五十五回愿将事业作爱子却看名利如浮云——镭的发现(下)
第五十六回巧设计是光是电见分晓细测算质量电量全找到——电子的发现
第五十七回悄然无声张原子变成李原子喜报忽至化学奖却送物理人——原子衰变的发现
第五十八回茫茫太阳系皆是小原子小小原子内却是太阳系——原子核的发现
第五十九回晴空里飘来一朵乌云死水上吹起一阵清风——量子论的产生
第六十回小实验捅破旧理论巧裁缝难补百衲衣——以太说的被否定
第六十一回天马行空小职员发表高论价值连城知论文装备大军——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第六十二回太阳作证相对论颠扑不破纳粹逞凶科学家流落异国——广义相对论的独立
第六十三回王子追电子探得微观新奥秘数学加物理辟出力学新体系——量子力学的创立
……
书摘插图
第四十二回踏破铁鞋得来却在故纸里种瓜得豆辛苦总会有收成——惰性气体的发现
上回说到天文学家让逊和洛克尔在日食光中发现一种新谱线,给物理学家出了一个难题,有好几年谁也无法解释。人们只好猜测太阳里可能有一种新元素,于是就把它定名为“氦”(希腊文太阳之意)。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92年,洛克尔突然收到一封信,信中提出一个无法解释的疑团,洛克尔就干脆把它发表在自己主办的《自然》杂志九月号上:
“今有一事特向贵刊和贵刊的读者求教。我最近多次用两种方法制取氮气,但它们的密度总不一样。既是同一物为什么会有两种密度呢?”
各位读者,你知道这个瑞利(1842—1919)是谁?他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此人有极好的耐心,因此他也就选了一个极要耐心的研究题目,那就是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密度是指一升气体在0摄氏度和一个大气压下的质量)。而他的实验室里也有当时极好的一架天平,灵敏度可达到万分之一克。他制作了一个大玻璃球,用真空泵将球内空气抽空,称出球重,算出体积,再充进各种气体,称出净重,求出密度。干这种重复枯燥的事,他真能不厌其烦。每种气体都要称几次,而且气体每次都得以不同方法制得,如果测量结果都一致了,这才放心。他就这样称了氢气又称氧气,称了氧气又称氯气,称了氯气又称二氧化碳,对着那个玻璃球,抽了又充,充了又称,称了再算,从1882年开始一直干了整整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