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我们民族留下的记忆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上海海事大学,中国航海日活动办公室,中国海洋学会编
出 版 社: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11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27705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上海海事大学、中国航海日活动办公室、中国海洋学会联台主办的“2007中国航海日文化论坛”专家系列报告编辑而成。他们分别从不同方面讲述了中国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探索和认识海洋的艰辛历程。在漫长的进程中,中国人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以及思考曾经历了不同的变化,海洋对我们民族的发展、统一、安全和盛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录
第一讲:乘桴浮海——先秦两汉的海上航迹
第二讲:中古早期中国人的跨洋远航——晋法显的旅行与唐贾耽的“通海夷道”
第三讲: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元代航海家汪大渊的足迹
第四讲:帆鼓西洋——外国人眼中的郑和远航
第五讲:从海禁到筹海之争——戚继光、俞大猷的海疆抗倭
第六讲:近代中国人海洋强国梦的追求——从魏源、林则徐到孙中山
第七讲:航海与龙的传人——海外华人的足迹
第八讲:论建设海洋强国——现代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讲 乘桴浮海——先秦两汉的海上航迹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人类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航海活动,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之前就没有航海活动。如今,研究古代的航海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考古的证据。就是根据现存的并被发现的古物复原出当时航海的实际情况。世界上很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发现过古代独木舟,这一点上,各民族的智慧是相当的。他们开始看到一棵树或一根木头在水里浮着的时候,就加以利用,之后发现把中间挖空一部分会更加稳定,而且可以装载更多的人或货物。同时,各地还发现一些古代留下来的船具:有桨、有锚,甚至有些地方发现了完整的船。根据船上的木材等遗迹,可以复原出它是什么时代的,就能够知道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具备了航海能力。还有就是异地文物,比如在美洲发现有中国瓷器,那么,这些瓷器是怎么运输过去的呢?一般来讲,是通过航海贸易。通过分析这些瓷器是哪个时期过去的,可以复原出航海的历史。但是,同时也应看到,仅仅依靠考古证据是很难复原出航海全貌的。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难解之谜,如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文化的相似性,他们是怎么传播的等等。
第二个方面是文献的证据。因为文献记载往往有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地点,据此可以复原出古代航海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