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索赔全程操作(修订版)

分類: 图书,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作者: 嵇绍军,王伟 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4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366640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法律快易通系列是一套大众法律读物。本书《工伤事故索赔快易通》为其中的一本。全面的介绍了工伤事故索赔中的常识、事故的责任认定、找谁赔偿、赔哪些、赔多少、怎样有效获得赔偿。以大量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工伤事故索赔的全流程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从具体案例看索赔流程:当工伤发生时如何处理现场危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算不算工伤,伤残鉴定的流程是怎样的,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效力有何不同,司法局、律师 协会能提供哪些法律援助。
常用法律文书实例阐释,相关法律依据细致指引。
目录
引子——从一个具体案件说起
1 工伤事故索赔的法律常识
1 什么是工伤事故
2 当工伤事故发生时
2 工伤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1 工伤事故责任的法律条件
2 工伤事故责任认定
3 对责任认定不服怎么办
4 特殊情形下的工伤认定
3 防残鉴定(劳动能力鉴定)
1 伤残鉴定的流程
2 伤残等级的确定标准
3 鉴定费用知多少
4 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怎么办
4 谁对赔偿负责
1 确定谁该赔偿的一般标准
2 特殊情形下谁来赔偿
3 工伤争议处理中如何看待“工伤协议”
5 工伤事故赔偿项目的确定与计算
1 工伤待遇应由谁支付
2 工伤待遇的具体赔偿项目及具体赔偿标准
3 工伤待遇认定的方法
4 工伤待遇认定的其他相关问题解答
6 工伤事故索赔的法律途径
1 协商或调解解决
2 劳动仲裁
3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4 工伤劳动争议民事诉讼
7 工伤事故索赔的其他法律途径及社会救助
1 非法用工单位工伤的一次性赔偿
2 农民工的工伤赔偿问题
3 事业单位的工伤赔偿问题
4 人身损害的民事赔偿案件
5 工伤事故索赔的社会救助
8 工伤索赔法律文书写作指南
1 在劳动部门认定工伤时相关文书写作指导
2 在人民法院办理工伤案件时相关文书写作指导
9 工伤索赔的法律依据
书摘插图
2
工伤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工伤事故责任认定的基础是发生了工伤事故,没有发生工伤事故也就不能产生工伤事故责任。受伤职工是否可以请求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取决于所遭受的伤害是否为工伤。在确定所受伤害为工伤,所遭遇的事故为工伤事故的前提下,受伤职工或其亲属才能请求工伤损害赔偿。
1工伤事故责任的法律条件
工伤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用人单位不管是否有过错,都应该对工伤事故遭受人身伤亡的职工或职工家属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非工伤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则要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来分配责任。确定某一事故是否为工伤事故,用人单位是否应接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赔偿责任,是处理工伤事故纠纷的关
键。
一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
工伤事故是用人单位的职工在工作中所遭受的人身伤亡事故,被害人是用人单位的职工是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才具有构成劳动事故的潜在可能;没有建立劳动关系,无论受到何种程度的何种伤害,都不属于工伤事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判断: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各类企业(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三资企业)以及个人雇工(包括个体户或者个人合伙),凡使用劳动力,均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包括个人雇工)的职工。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也是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据。至于劳动合同的形式,按我国法律的规定,原则上应采用书面形式(也就是劳动合同书),而对于一般的个人雇工等,依据社会惯例,法律允许口头约定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现在很多单位用工很不规范,用人单位出于自身的考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并没有订立劳动合同,这样劳动者的权利便容易被“忽悠”。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1995年《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即使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只要二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也应当确认这种劳动关系的有效性。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事实上已经成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或个人合伙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了有偿劳动。判断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无,可以参考下面几个因素:(1)双方是否有隶属关系,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职工由用人单位负责管理,按约定参加生产和工作;(2)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组织工资分配,按规定或约定为职工支付劳动报酬;(3)职工一般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工作,当然也有非固定场所工作的情况,要综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