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图说泌尿外科学丛书(三)泌尿外科肿瘤学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作者: (日)吉田修编著,吕家驹 等译
出 版 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字数: 290000版次: 1页数: 191印刷时间: 2006/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3142971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新图说泌尿外科学丛书”之一,由日本临床一线的著名专家、学者联合编写。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泌尿外科肿瘤学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泌尿外科肿瘤学总论和泌尿外科肿瘤学各论两部分,内容包括: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病理学,癌化学治疗,肾肿瘤,膀胱肿瘤等。本书思路新颖,图文并茂,颇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日本泌尿外科同仁对学术求精求实的精神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该套丛书包括《泌尿外科诊断学》、《尿石症及泌尿男生殖系感染》、《泌尿外科肿瘤学》、《内分泌疾患及性功能障碍》、《小儿及女性泌尿外科学》和《肾疾病及神经、老年泌尿外科学》共6卷,由日本Medical View出版社发行,在日本泌尿外科学界享有极高声誉。该书虽已出版数年,但其内容仍具知识性和参考性,加之丰富的图表,使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吉田修,医学博士,1935年3月生于台湾,1960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院,现任奈良医科大学校长。1973年~1997年任京都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教授、主任,1993年任日本京都大学附属病院院长,1997年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现任奈良医科大学校长。曾任日本泌尿外科学会会长及执行主席,日本临床肿瘤学会执行主席.日本腔内泌尿外科及ESWL学会会长、执行主席。在国际上曾担任韩国泌尿外科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微创治疗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泌尿外科学会执行秘书长、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基金会及联谊会执行主席。1985年以癌症研究获日本高松公主癌症研究基金会奖,1997年获日本政府紫绶带勋章。现担任《Intemationa1J.Ur01.》、《Acta Urol.Jpn》杂志名誉主编,担任《Current Opinion in Ur0109y》(UK.)、《The Prostate》(USA)、《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Allied Technologies》(UK)、《Jpn.J.Cancer Res.》、《Internationa1J.Clinica1Oncology》等杂志编委。以英文及日文形式共发表论文1650余篇。
目录
泌尿外科肿瘤学总论
肿瘤分子生物学
癌的基因改变
遗传基因改变
后生性基因改变
癌研究中的新进展
泌尿系肿瘤与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的调控点(checkDoint)
端粒酶
微卫星标志物(Microsatellite marker)
分子学分期
基因治疗
以癌基因、抑癌基因为靶标的基因治疗
自杀性基因治疗
基因免疫治疗
应用多药耐药基因强化化疗
肿瘤病理学
肾肿瘤
肾实质性肿瘤
肾盂肿瘤
肾母细胞瘤性病变
发病率
膀胱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上皮异常及瘤样病变
肾源性化生或腺瘤
发生率
前列腺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上皮异常及瘤样病变
发生率
睾丸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
含有生殖细胞及性腺间质成分的肿瘤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皮质肿瘤
肾上腺髓质肿瘤
癌化学治疗
癌细胞增殖动力学
抗癌药1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烷化剂
亚硝基脲
抗代谢剂
抗生素
植物烷化剂
内分泌治疗药物
其他抗癌药物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新生血管阻滞剂
……
癌免疫治疗
癌放射治疗
泌尿系肿瘤学各论
肾肿瘤
肾盂、输尿管癌
膀胱肿瘤
前列腺癌
睾丸肿瘤
阴茎肿瘤
尿道肿瘤
脐尿管肿瘤
腹膜后肿瘤
肾上腺肿瘤
小儿肿瘤
书摘插图
泌尿外科肿瘤学总论
肿瘤分子生物学
本书《图说泌尿外科学》的第一版发行至今已经7年余,这期间肿瘤学在诊治技术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有关癌基因异常的基础理论逐渐阐明,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异常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早期诊断,癌症的基因治疗技术也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尝试。
本章对癌症与基因异常的关系、肿瘤基因异常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和治疗肿瘤进行概述。
癌的基因改变
20世纪90年代中期,肿瘤基因改变的研究大体是基因的点突变、缺失、插入及染色体的缺失、易位等基因的一级结构改变,这被称作遗传(genetic)基因改变。如果基因的一级结构没有变化,而由于RNA剪接引起的基因表达调节改变及DNA甲基化引起的表达量调节改变等称为后生性(epigenetic)基因改变。本章对泌尿外科领域中一些与肿瘤相关的基因改变,包括遗传基因和后生性基因的变化予以概述。
遗传基因改变
癌基因的异常
癌基因的研究从分离出鸡肉瘤病毒src开始。以此为契机其他许多具有强致癌作用的RNA肿瘤病毒的基因构造相继确定,之后鉴定出许多显示有致癌性的新基因(癌基因)。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src的基因产物具有酪胺酸激酶活性,其他的癌基因功能也逐渐阐明。以后从其他动物体内也相继发现病毒癌基因(v—onc),进一步认识到与这类癌基因相同的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致癌基因(与v—onc相区别,称作细胞癌基因c—onc)也跨越种属广泛存在,而且发挥一定的功能。多数c—onc是对细胞增殖及分化起调控作用的基因,与v—onc不同,其自身并不能引起癌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