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计算机基础操作实用教程(Windows XP+Office 2003)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系统开发,WINDOWS,
作者: 李杰红编
出 版 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25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2209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培训班编写的基础教材,其特点是基于Windows XP环境,强调其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技术、中文Word 2003、中文Excel 2003、中文PowerPoint 2003、字处理软件WPS Office 2005、计算机安全与病毒清除、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工具软件以及上机实验。
本书思路全新,图文并茂,练习丰富,既可作为各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成人院校、民办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算机概况
一、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的特点
三、计算机的分类
四、计算机的应用
五、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
一、二进制数的基本概念
二、其他数制
三、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四、BCD码
五、字符编码
六、汉字编码
第三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一、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三、计算机硬件系统
四、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四节微型计算机硬件、开机和关机
一、微型计算机硬件
二、开机
三、关机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二章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
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论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
三、操作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四、基本概念
第二节Windows XP的基本知识
一、Windows XP概述
二、Windows XP的新增功能
三、Windows XP的退出
第三节桌面管理
一、“开始”菜单
二、任务栏
三、我的电脑
四、网上邻居
五、我的文档
六、回收站
七、搜索
第四节资源管理器
一、启动资源管理器
二、改变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方式
三、创建新的文件夹
四、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五、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
六、更改文件和文件夹属性
七、创建快捷方式
第五节控制面板
一、鼠标和键盘的设置
二、日期和时间
三、显示属性
四、文件夹选项设置
五、创建新用户
第六节系统管理
一、磁盘管理
二、添加或删除程序
三、打印机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三章汉字输入技术
第一节键盘的布局和指法练习
一、熟悉键盘布局
二、指法练习
……
第四章中文Word 2003
第五章中文Excel 2003
第六章中文PowerPoint 2003
第七章字处理软件 WPS Office 2005
第八章计算机安全与病毒清除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第十章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工具软件
第十一章上机实验
书摘插图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算机概况
计算机从最早的自动计算机(也叫机械计算机)到现在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Numerical Electronic Computer,也叫电子计算机),其性能不断提高,而价格却越来越便宜,并逐步从尖端科学领域进入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于数值的计算以及信息的处理等。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加州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ENIAC研制的同时,匈牙利出生的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针对它的致命弱点与莫尔小组合作进行了EDVAC计算机(即离散变量电子自动计算机)的研究,确立了计算机的5个基本组成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并把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和要处理的数据都采用二进制来表示,还采用了存储程序的原理。该设计思想解决了程序的“内部存储”和“自动运行”两大难题,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相当于ENIAC运算速度的240倍。基于该思想,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电子元件的发展来看,主要划分为4代。
1.第一代计算机(194—1958年)
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其基本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有纸带、卡片、磁带、磁鼓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内存储器容量也非常小,仅为l 000~4 000字节。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还处于最低阶段,用一串0和1表示的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了汇编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