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伤痕(美国的冷战历史观与世界)(上、下)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美)德瑞克李波厄特著,郭学堂,潘忠岐,孙小林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2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4262753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五十年伤痕》一书敢于尝试对冷战的得失平衡进行评估……在我们进入另一场长期斗争的时候去读这本书,你会碰到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约瑟夫奈(Joseph S.Nye Jr),《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系列之一的《五十年伤痕(上下美国的冷战历史观与世界)》,书中考察了1945年至2002年间美国的对外政策:从二战结束开始,到纽约和华盛顿发生“911”突然袭击结束。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中文版序言(一)
中文版序言(二)
导言
第一章 1945年:峰顶浪尖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回到未来(1946-1950)
第三章 习惯成自然(1950-1953)
第四章 绝非如此简单(1953-1956)
第五章 适应漫漫旅程(1956-1961)
第二部分
第六章 责任与荣誉(1961-1963)
第七章 重任在肩(1964-1969)
第八章 战争阴霾(1969-1975)
第九章 波谷(1975-1981)
第三部分
第十章 重创(1981-1985)
第十一章 分崩离析(1985-1989)
第十二章 意外结局(1989-)
结论
鸣谢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1945年:峰顶浪尖
未来几十年将是艰难困苦、必须咬紧牙关的过渡时期,我们将在历史潮流的激浪中生存下去。
阿瑟•柯斯勒(Arthur Koestler),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英军受命磨枪上阵时爆发,在现代德国使用闪电式方式入侵俄国时——骄傲自负的德国人使用的马匹比卡车还要多一一达到高潮,最终在原子弹的硝烟中结束。由于这场战争,工厂装配飞机的速度比40年前制造手推车还要快,世界也因此而处于转变之中。战争的需要推动了喷气式飞机、导弹、原子弹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人们没有料想到的情况是,所有的事情都改变得太快了。
本章将简单分析一下美国人在1945年看待自己的方法,将重点描述美国的政策由于缺乏前车之鉴而很快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偶然性、反应性、代价昂贵和随意性的特点,斯大林时期俄罗斯的现实情况,以及一个同时面对灿烂未来和无限危险的美国。
冷战不是在1946年或1947年的某个时候一夜成形的,它早在1914到1918年期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就已经诞生,足足用了30年才获得了完整和致命的生命。一战使二战几乎难以避免:国际关系因此被政治和战争科技所控制,而不是被贸易和一般文明习惯所控制。要实现一个公正和持久的世界体系比以前变得更加困难。一旦极权主义在一个大国开掌权之先河,为了对付它,下一步很可能又会出现一个专制政权对手。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破坏欧洲原有的秩序,冷战及其所有的牺牲很可能就会避免。不幸的是,就在我们的后代憧憬未来之时,他们却一直听到8月份战争结束的枪声。
对于很多现在仍然活着的人来说,在他们的一生中,20世纪注定是一个集体主义——如果与文明无关的话——和极权主义的世纪。30年代的“未来浪潮”——俄罗斯的共产主义、意大利的法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看起来仅仅是一个开端。从西班牙到东欧国家,法西斯和准法西斯政体纷纷出现。在亚洲,日本欲壑难平,全国上下渗透着神圣的优越感和种族征服意识。在非洲,欧洲的精英们对他们能够控制大部分地区的命运仍然信心十足,而且他们还相信华盛顿也同意他们在非洲,甚至中东的做法。在北美这个大陆岛上,美国人仍然显得那么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