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背后:里尔克论艺术
分類: 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作者: 张冲著
出 版 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17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862509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以一种艺术史的方式去理解文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式去理解艺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尘卦已久的历史。本书为《艺术的背后》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里尔克的生平及艺术观。
目录
里尔克
生平简介
学术思想概述
里尔克论艺术
艺术是一种人生观
在忍耐和孤独中追寻完满——罗丹论
用心脏和灵魂思考——俄罗斯艺术
光的征服——印象主义绘画
自然和人的关系——论风景画
卑微者的财宝——梅特林克的戏剧
书摘插图
里尔克论艺术
艺术是一种人生观
里尔克“把艺术称作一种人生观,就是认为它决非虚构。人生观在这里是这个意思要成为艺术。那么,决不可为某种目的而约束自己和限制自己,而应当信任一个确切的目标,无忧无虑地放松自己。”他认为艺术可以显示为一种人生见解,宗教、科学和社会主义大概也是这样。前者区别于后者,主要在于它不是由时间引起的,而是在于是要达到终点的世界观。
艺术的生命观即是:本色做人。不是小心谨慎,而是明智的盲目,无畏地跟随一位敬爱的领袖;不是一点一点、不声不响地积攒,而是不断挥霍所有变换的价值。人们发现:这样做有些天真,有些不由自主,有点像无意识的那个时代——童年,它的最好的标记就是一种愉快的信任。童年是伟大的正直与深切的爱的王国。世界对于童年来说是个美丽的碗,里面的东西什么也丢不了。而且他觉得一切都是他的。所以,孩子们才是那样地富有。孩子的财富是赤金,不是普通的货币。教育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概念代替了最初个性化的不知不觉形成的印象,并按照传统将事物打上有价值、无价值、值得追求和无所谓存在的烙印,教育的力量越强大,那孩子的财富就越贬值。从市民的意义上来理解的话,这种教育使得孩子成长,变得有头脑,将来会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公民,他加入他的那个时代的工作当中去,接受它的职务。或者,这个孩子只是静静地,从他自己最独特的内在的儿童状态中成长出来,变得成熟,这就是说,他成了具有一切时代的精神的人:艺术家。
里尔克认为真正艺术家的根是在内心深处扎下的,不是在学校的那些日子和经历里。它们处在这更为温暖的土壤里,在宁静而幽暗的成长中,从未打破过这宁静,这种成长对时代的标准亦一无所知。从教育中吸收力量、从受表面变化影响的严峻土地中生长出来的别的枝干可能比深深扎根的艺术家之树长得更高。艺术家之树并不将它那经历春与秋的短暂的枝杈伸向上帝,它只是延伸自己的根,在那极其温暖而又幽暗的地方,将事物后面的上帝圈住。因为艺术家更深地向下深入到一切成熟过程的温暖之中,于是在他们身上流向果实的是另外一种汁液。他们是范围更广地循环,不断有新物质加入进来。艺术家是唯一可以自白的人,而其他人则提着暧昧的问题。谁也不知道艺术家的存在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