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基金领袖
分類: 图书,个人理财,基金,
作者: 秦朔等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6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61182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不是荐股大全,不是实用手册,而是一本提供可持续的投资理念,思维与方法的图书。
资深传媒人秦朔对话11位著名基金公司领导人,透视基金的投资理念与方式。
内容简介
不管股市如何风云变幻,不管基金如何低落高涨,投资的智慧在于持有一颗平常心。
十一位基金经理的倾情对话,于访谈间透析基金,于问答中揭示投资真理。
无论在疯狂的牛市还是在低迷的熊市,股民和基民都需要冷静的投资指导,本书的意义即在于此。
作者简介
秦朔,《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第一财经电视频道“会见财经界”栏目主持人。著有《大变局——中国民间企业的崛起与变革》、《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感动中国》、《美国秀》、《告别GDP崇拜》等作品。
目录
序
王鸿嫔篇
追求合理回报,而非暴利回报
主持人语王鸿嫔的“投资之道”
赵学军篇
警惕市场从正向状态逆转
主持人语做最好的而不是最大的
领袖观点 以QDII为契机,构建基金公司全球投资管理能力
李选进篇
看好中国的资产和发展
主持人语李选进:看长不看短
领袖观点 两大主题支撑中国市场保持投资活力
沸腾岁月中的牛市演进
陈国杰篇
大牛市调整20%~30%不会是熊市开始
主持人语陈国杰:好市道注意风险,坏市场坚持投资
领袖观点上海速度VS长青基业
把握经济结构转型中胜出的优势企业
朱南松篇
把握空前绝后的机会
主持人语朱南松:避开市场的不确定性
领袖观点三大动力推动中国股市
穿越指数精选时机制胜个股
高良玉篇
股票市场一定会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主持人语高良玉:没有无缘无故的牛市和熊市
研究创造价值
朱平篇
坚持可能是获益最高的那种方式
主持人语朱平:2008是消化估值的一年
领袖观点两个猎人的故事:漫谈投资理念之价值型投资
追寻国家资本的意志
郑安国篇
知与行之间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主持人语郑安国:不忘照亮前路的明灯
领袖观点投资与风月宝鉴
雷贤达篇
控制风险是首要问题
主持人语雷贤达:十多年的求索者
张后奇篇
投资QDII,风物长宜放眼量
主持人语张后奇:乐观者和他的无虑近忧
市场将在高位震荡中寻找方向
但斌篇
选择能穿越时代的资产长期持有
主持人语但斌: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领袖观点估值的艰难与挑战
李振宁篇
在回调和震荡中坚持牛市信心
主持人语李振宁:曾经沧海依然弄潮
媒体评论
所有的投资工具其实都是双刃剑——它带来收益,同时也存在风险。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鸿嫔
基金公司存在的根本基础在于是否忠实履行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忠诚责任,二是谨慎责任。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学军
牛市之中,最大的获利者不是那些不断追逐市场热点的追风侠,而是那些抓住牛市演绎的主流脉络,紧紧抓牢核心资产不放的长线投资者。
——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选进
分散风险,放眼长远,这既是投资者的金律,也是基金存在的最大价值。
——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国杰
市场就像一个大海,深不可测,你只不过在中间划着一个小舢板,想着如何能幸免于难,而不是怎么征服大海。
——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朱南松
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你是否长期持有,而在于你持有的股票是否有足够的上涨空间。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 朱平
投资市场就像一面风月宝鉴,正面是遍布黄金的投资市场,反面是遍布陷阱的风险市场,老马识途才能绕过这些陷阱。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安国
实际上,时间是投资的函数,时间在投资方面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但斌
书摘插图
王鸿嫔篇
追求合理回报,而非暴利回报
访谈对象: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鸿嫔
王鸿嫔简历:1989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1992年加入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集团,2001年出任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3年到上海筹建合资基金公司,2004年5月至今担任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基金公司简介: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ment Co,Ltd.)成立于2004年5月,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为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中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1%,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持股49%。截至2007年10月23日,上投摩根已成功推出7只开放式基金产品,其中包括6只国内基金——中国优势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阿尔法基金、双息平衡基金、成长先锋基金、内需动力基金,以及一只QDII基金——亚太优势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自成立以来,上投摩根无论环境顺逆,都坚持为投资者争取最佳主动管理回报,跻身国内基金业领先行列。
访谈时间:2007年1月9日
访谈地点: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震旦大厦王鸿嫔办公室
访谈背景:当日沪市综指收在2807.80点,涨3.72%,成交877.37亿元。
对市场还是缺乏想象力
主持人:2006年,中国基金业真可谓似火牛年。从年初基金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4000多亿元,到年底已经达到800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许多基金给了投资者100%以上的丰厚回报。在年度的基金排名中,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累计回报率高达169.99%,在77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三。上投阿尔法基金累计回报率高达172.67%,在79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二。作为基金业资深人士,在2005年底2006年初时,你是否预见过2007年是这样的态势?
王鸿嫔:那个时候,我们认为2006年总的行情会不错,但是没有想到飙升得那么快。我记得大概在2006年8月份,我们实际上就已经在做2007年的预算了,我们内部评估2007年的高点是2800~3000点(上证综合指数)。当时还觉得这个预估会不会太积极了,而现在2007年才刚刚开始,沪综指就到了2800多点,可见我们当初的预估并不高。
2005年底、2006年初,上证综指大约在1100~1200点附近,投资者信心开始回来,大势开始向好,但是我们也没有预见到最终会出现井喷式的行情。我们认为2006年有机会创造出一个牛市,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对的,但也说明我们对市场还是缺乏想象力。一个国家的市场如果一年涨幅在30%以上,那么它在全世界应该可以排在前十名。我们没有想到的是2006年中国A股市场的涨幅几乎全球夺冠。
主持人:在过去的2006年,基金在整个市场中的作用已经是显而易见。我们看到在所有的机构投资者中,基金无论从份额还是倡导的方向,都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作为基金从业人士,你认为基金在整个市场中主要扮演着什么角色,对这个市场未来的走向有什么作用?
王鸿嫔:第一,对一般投资人来讲,基金能够体现真正的专业理财效果,因为基金本身是集资而来,然后再通过专业的投资理财团队,在制度的约束管理下进行投资,获利是由投资人共享的。第二,对资本市场来说,基金的好处是它改变了资本市场的结构。现在基金已经达到8000亿的份额,在整个资本市场的市值已经超过20%,这有利于市场的稳定。散户占大多数的市场是比较“浅碟型”的,它不是靠基本面来支撑的。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的入市,让市场投资行为更为专业,换言之,散户以后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合理的利润,但暴利不太可能。我认为这对股市来说是一个好现象。股票市场能够给投资人信心的就是,它能给投资人带来合理的回报,而不是暴利的回报。基金这样的专业机构的出现等于给一般的投资人提供了帮助,因为一般投资人本身并不一定具备投资股市的专业能力,他面对目前已经有近1500只股票且不断扩容的市场,其投资效益是不稳定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所以必须由专业的机构帮助一般投资人做出较好的资产配置。随着投资工具越来越多元化,投资人的选择也趋向更多元的组合。这时,专业投资机构的价值才容易显示出来。
主持人:目前,媒体、各种各样的评级机构经常性地进行基金排名,这是否给基金经理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是否影响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和评价?
王鸿嫔:我们要求基金经理排名至少要达到同行的同类型产品的前1/3,事实上,我们并不希望也并不认为我们的基金经理每次都可以得第一名,我们希望的是稳定的成长,同时也更重视长期的结果。我们基本上不会对基金经理进行短期的考评,因为这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一个月、两个月、一季度的经营业绩并不能公平地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合理的时间限度应该是半年以上。在其他市场,我们大概是按一年以上的业绩来看的,这样才比较公平。同时我们选择参照系也比较公平,即在同类型产品之间进行比较,并不会把平衡式基金与股票型基金混在一起排名。基金经理做到行业内同类型产品排名的前1/3,并能保持这个排名位置的稳定,就已经评得上优秀了。
不过对于广大投资人来说,基金排名也许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排名第一的也许并不是最适合你的基金产品,很可能是最不适合你的。
主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呢?
王鸿嫔:投资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自己的投资偏好,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财计划,无论持有基金还是股票,都要有投资组合的理念,就好像一支球队,要有进攻型的球员,也要有防守型的球员。投资工具也一样,需要配置股票型的基金,也需要适当配置防御型的,货币基金、平衡基金、债券基金等等,不管市场再好,也不要把所有资产都放到股票里面。其次,投资人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投资工具,如果承受能力较弱,就不应该选择进攻性强的偏股型基金,或者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偏股型基金上面,要适当配置防守型的货币型基金或平衡基金。投资一定要有组合。最简单的方式是三三制,即股票型基金、平衡式基金、货币基金/存款,各占资产的1/3。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各部分比例。年轻的、有冲劲、有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适当调高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压缩另外两部分的投入,但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不要调整成所有的资产全部是股票型。
说NO可能比说YES更难
主持人:随着股市景气,投资者的逐利心态也像股指一样飙升,短期获暴利成为人们的梦想,对此你如何看待?
王鸿嫔:不仅是国内的投资者,全世界投资者的心态都一样。我们能做的是提醒投资人:2006年的井喷式的行情是天时地利加人和,我们不可能天天吃鲍鱼的,市场也不可能每一年都像2006年这样达到百分之百的回报。一般来说,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基金每年的复利能够达到15%已经够好。所以投资人的心理预期要做调整,如果还是预期100%的回报,结果可能会不太开心。
主持人:虽然以基金为主的机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散户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操作,与机构博弈。相形之下,基金投资的主要理念如何,这些理念对于一般的散户在未来的投资有哪些借鉴作用?
王鸿嫔:大部分基金公司的投资都是基于基本面进行的,不同的基金公司有不同的投资理念,有主动型的,有被动型的。无论主动与被动,基金公司都会有自己的逻辑。主动型的会积极地去看公司做调研,发掘公司的价值面做出估值。被动型的基金比较看重指数权重,比较偏重数学计算。不管是哪一种风格都可以赚钱,只要风格一致就好。主动与被动也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对一般投资人来讲,他是否做公司基本面的研究都是可以的,他的投资行为可以是相对感性的。基金公司之所以称专业团队投资,就是因为它是通过基本面来做分析,它可以通过制度克制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基金经理也是人,他也会贪也会怕,基金管理的制度会制约基金经理的贪和惧导致的行为。普通投资者必须要有很好的毅力、自制力才能克服人性的弱点,这是很难的。基金发展了一百多年,它是通过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专业投资团队会做得比一般投资人好。
主持人:据了解,无论市场处于熊市还是牛市,你本人都经常去做一些讲座跟投资者直接沟通,进行投资者教育。那么,以你的经验看,目前中国投资者的这个优势和不足分别在哪里?
王鸿嫔:我觉得投资人的求知欲很高,这是优点。当然,最初来听讲座的人对投资的了解还不够,像2005年我们办了100场演讲,大部分投资者的问题都是来问A股到底可不可以买,因为大家对市场不是很有信心。到了2006年之后,投资者的问题就转向如何选择基金等。有的投资者求知欲很强,反复来听类似内容的讲座。
主持人:牛市中,基金不再像熊市一样担心首发、规模成长,但却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现在的市场应该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基金公司它如何进行风险的控制?一个基金公司如何对投资者负责来控制投资风险?你们有没有相应的规范或者要求?
王鸿嫔:上投摩根应该是比较早就控制规模的公司之一。当然,随着大盘股IPO越来越多,基金可以撬动的盘子也越来越大,比如说我们在2006年4月首发一个基金时,原本应该三个星期关掉,后来我们两个星期就关掉了,应该算较早控制额度了。公司最初的想法、理念其实很简单:我们从来不怀疑市场发展的机会,有时候说NO可能比说YES更难。不要贪心,规模不大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做好,这是从控制基金规模角度讲风险控管。其实目前整个基金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客户的需求。牛市的时候,资产成长很快,客户成长也很快,基金公司的准备包括经营的支持、基础建设是不是能够准备好,这对上投摩根乃至整个基金行业都是最大的挑战。真正的风险控管正在于此。面对牛市和投资人暴涨的投资热情,基金公司的确需要一些时间进行基础建设的扩充。
似火牛年,关键词是冷静
主持人:2007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封致投资者的信,希望大家增强对股指期货的了解,学习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如果股指期货推出将对基金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将是未来一年影响资本市场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
王鸿嫔:股指期货算是阶段性的波澜。就基金来讲,买空卖空等等令投资人担心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基金有很严格的规定——手上有仓位才能做。其实像股指期货等等延伸型的工具,是机构投资人包含基金、QFII、保险基金等殷切期望的。单边市场,我们缺乏避险的工具,所以我们其实是期望有适当的避险工具。不仅在股票市场,在银行、外汇等市场,这样的呼声也很高。所以基金是欢迎股指期货的。我们参与的理由是可以做适当的避险,全世界各个市场基本如此。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会导致市场振幅的加大,尤其是刚推出的一段时间。因为一般投资者需要学习与认识的过程。我的观点是不要把股指期货当做洪水猛兽,这是市场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必然阶段,短期的阶段性的震荡是在所难免的。我觉得证监会致投资人的信也算是及时雨,它提醒投资人,所有的投资工具其实都是双刃剑,它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存在风险,因为毕竟它不是一个保本的工具。其实就像大家都已经认识到的股票市场一样,赔钱风险与赚钱机会并存。我记得,股改的时候,中央文件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收益。这就是说,收益要合法,并没有说保证包赚不赔。也没有说保障投资人的一切权益。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是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市场越成熟,投资人越要有这样的意识。因为过去我们的工具相对比较传统,所以一般投资人会觉得做任何投资,都好像银行存款一样没有风险,即使有风险,他认为也是由国家承担。开放改革之后,市场化的环境,使得投资人的任何投资行为都要风险自担。在市场走向成熟的进程里,股指期货只是众多的新产品中的一项。
主持人:你作为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能为投资者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希望投资者的预期如何?
王鸿嫔:基金是随着市场发展的,我们希望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能够更蓬勃。因为我们比较苦恼的是我们可能有管理投资产品的能力,也做好了人员的培训,可是我们可以投的品种,却好像永远都不够。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投资品种可以让我们展现专业理财的价值。
基金可以帮投资人创造很好的投资回报,不过我觉得投资人也应该要有合理的预期,如果想要通过基金获取暴利,那最好不要。每一年大概15%,这样预期你的回报其实已经是很好。
另外,投资人应该在选择投资之初,就了解不同的投资品种,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全球化必将使可选择的投资工具也越来越全球化。当然,目前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一般投资人觉得比较偏好人民币的资产,但是我们相信未来,当中国越来越融人国际社会时,你的资产可能也会做适当的调整。
最后,我们建议投资人花点时间,多了解一下自己投资的产品。似火牛年,也许我们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冷静。
主持人语
王鸿嫔的“投资之道”
在2008年、2009年,投资者不再会赚容易的钱。而在2006年、2007年,投资者考虑的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虽然是震荡,但并不悲观。
生于台湾的王鸿嫔女士是业内资深人士,敬业和专业是她留给我的突出印象。在做过她的采访之后,我们餐叙过一次,也通过一次电话。她在台湾的报纸工作过,很了解媒体,也尊重媒体。
从接触中感到,王鸿嫔是一个既乐观又理性的人。从投资角度,她一向推崇的基金投资方式是定期定额投资,而不是波段投资。她说:“一直以来,不论牛市熊市,我给亲朋好友们多年不变的投资策略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有的朋友会嫌我无趣,甚至嫌我懒惰,万年不变的意见,以为我没有认真给建议。”这个建议一点都不“炫”,如何赚大钱?但不论是理论上或是实证上都显现,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看来呆板、平凡,但却可以依靠纪律性、一致性,打败股票市场的高波动性和高风险性。尤其在熊市和平衡市,有纪律性的投资虽然没有很大的暴发性,但是长期来看还是非常稳定的一种投资方式。
无论是在我的采访中,还是在她经常性的对投资者的演讲中,王鸿嫔都坚持“不要把全部资产投入股市,要进行资产组合”的观点。即使是激进型投资者,也不要孤注一掷。她建议,对于资金少的投资者来说,可以从定期定额投资开始,压力会比较小;刚刚起步定投,没有必要把每个月的结余都投入;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投资结余资金的一半,如果偏于保守可以投资1/3的结余。但是,定投必须要有纪律性,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