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新学与文学——以王安石为中心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方笑一 著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241000版次: 1页数: 231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254993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以王安石为核心的北宋新学,对于整个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很大的。王氏藉相位之力,得以建立一套变私学为官学,以国家意识形态统一士大夫思想的权力机制,使学术制度化,与现实政治运作紧密结合。这在事实上替其后的程朱理学成为统治理论的新形态开辟了道路。北宋蔡京,曾将王安石与新学作为旗号,党同伐异,禁毁元祐学术与文章,制造文学狱。其所作所为当然不能由新学来负责,但王安石的学术一元化倾向和实用文学观,与宋以后的文化专制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此书作者隐约摸索到了推行文化专制的祖宗的穴位,可供后来人深入挖掘。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北宋新学的名称与分期
第一节 北宋“新学”名义考论
第二节 北宋新学的分期
第二章 北宋新学发展历程述略
第一节 新学的酝酿期
第二节 新学的创立期
第三节 新学的衰落期
第四节 新学的鼎盛期
第三章 《诗经新义》研究
第一节《诗》、《礼》相解与“诗”之“法度”
第二节《诗》、《礼》相解与过度诠释
第三节《诗》、《礼》相解与意识形态
第四节《诗义》“尊《序》”问题的深人考察
第五节 尊《序》与《诗义》凿说
第四章 《尚书新义》研究
第一节《书义》概况
第二节 注解穿凿与道术“不正”
第三节 天道与人事
第四节 君道与“君臣之分”
第五节“以道揆事”
第五章 《周官新义》研究
第一节《周礼义》概况
第二节《周礼义》与新法
第三节《周礼义》与王安石的礼学思想
第四节《周礼义》的穿凿
第六章 经义文的形成
第一节 宋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
第二节 北宋科举改革与经义文的形成
第三节 传世宋代经义文的形态
第四节 试经义与北宋后期学风、士风
第七章 以经术为文章
第一节 经术与“诠释体”古文
第二节 经术与王安石古文的表达策略
第三节 经术与王安石的古文风格
第八章 王安石的佛学思想与佛理诗
第一节 对佛教的认识与态度
第二节 晚年佛学思想
第三节 佛理诗的类型与艺术得失
第九章 “一道德”思想与实用文学观探源
第一节 柳开对思想纯净度的追求及其文学影响
第二节 孙复、石介的学术一元化思想与实用文学观
第三节 王安石的实用文学观与“一道德”主张
第十章 二程对新学的评价
第一节 程颢与新法之关系
第二节 对新学道论及功利性的批判
第三节 对王安石“学行不一”的批判
第四节 对新学具体著作的评骘
附录:论欧、苏、曾、王的记体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北宋新学的名称与分期
北宋新学在当今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不过,笔者发现,关于新派一些根本问题,似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或未有定论。比如“新学”云云,究竟是当时人的称呼,还是出于后人的追述?又如新学的历史几乎贯穿北宋中后期,而其发展历程又该依据怎样的标准来分期?本书之主旨虽不在于全面研究新学。但考察北宋新学与文学关系时,仍然无法回避诸如此类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拟先对北宋新学的名称和分期问题作一番考论。
第一节 北宋“新学”名义考论
黄宗羲著、全祖望补的《宋元学案》至今仍是研究新学宋学的重要参考书,该书卷九八为《荆公新学略》,系全氏所补。虽然于尊崇理学的正统观念,该书仅将新学略加阅述,列于全书正文之后,但“荆公新学”一词却由此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后世所习用。
据我们考察,“荆公新学”之称非但不见于宋人的著作,在全祖望之前,似乎也没有人这样指称王安石一派学术。它是全祖望自己发明。这样称呼,能将王安石一派学术其他新学术中分离出来,使人一目了然此“新学”为王荆公之新学,而非别家之新学。不过从史源学的角度讲,“荆公新学”毕竟是后人创造的一名称,而非王安石同时代人对其学术的称谓。要辨析“新学”之名称与意义,必须上溯至王安石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