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形成(文史哲研究丛刊)
分類: 图书,文化,地域文化,华夏文化,
作者: 王保国 著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23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255011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从盘古开天地直至清代,中原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圈中先进文化的象征,并且也逐渐成为正统文化的代表。本书以翔实的资料,论述与分析了中原文化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以及在不同时代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的突出成就。同时也探索总结了中原文化向中国其他地区传播的特性、方式、路径;它与整个华夏文化逐步交融的特点,及在各类文化的发展态势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从中可窥中国文化是怎样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热潮,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保国,男,河南邓州人,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后分别在吉林大学和郑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后,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出版《两周民本思想研究》、《河南地方史》等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原文化的历史形成
第一节 史前文明的创化
一、中原初民
(一)盘古和女娲的传说
(二)南召人
(三)多源生发:考古学依据
二、迈向文明的足迹
(一)原始农业的发明
(二)陶器时代
(三)走出蒙昧
三、文化初创
(一)精神的磨砺
(二)朴素的信仰
(三)文字的起源
(四)哲思的发轫
(五)艺术的滥觞
(六)科学的萌芽
第二节 文明肇兴:夏、商、西周
一、禹夏始国
二、青铜时代
三、甲骨文和金文
四、■里易说
五、从神本走向人本
六、礼乐文明下的中原诸侯
第三节 “轴心时代”:春秋战国
一、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二、新士人队伍的崛起
三、百家争鸣与元典创制
四、人本精神的阐发
五、文学艺术的奠基
第四节 从一元独尊到多元并举:汉唐
一、政治统一与文化一统
二、文的巨丽与诗的朴美
三、经的谶纬与僵化
四、儒的顿挫与玄道佛的彰显
五、个性释放中的文学自觉
六、盛世帝国的中原事象
(一)东都洛阳的盛世繁华
(二)儒家思想的重振和“三教”的合流
(三)中原诗人在唐代诗歌中的突出贡献
第五节 成熟与雅致:北宋
一、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二、文化的复兴与理学的构建
三、婉约豪放的词精雅淡逸的画
四、市井文化的发达
五、政治中心的南迁与中原文化的嬗变
第二章 中原文化传播的动因、特性和方式
第一节 中原文化传播动因和模式
一、中原文化的泛政治化倾向
二、教化的政治与政治的教化
三、中原文化传播的模式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传播机制、特征和渠道
一、中原文化的传播机制
(一)内容单一的教育考试选拔机制
(二)排斥异端的思想一统机制
(三)以阐释儒家经义为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承机制
(四)多元互补的融会机制
二、中原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
(一)一元独尊的传播体制
(二)以《大学》“三纲”为目标的价值追求
(三)攻心为上的传播技巧
三、中原文化传播的渠道
(一)移民
(二)文化之辨
(三)战争
(四)教育
(五)婚姻
(六)经贸活动
(七)文人游宦
(八)屯田
第三节 “夷夏之辨”的文化使命
一、中原文化正统地位的形成
二、“夷夏之辨”中的中原文化
三、“夷夏之辨”与中原文化的传播
第四节 移民与中原文化的传播
一、中原汉民族的南迁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
(一)永嘉南渡:中原汉民族的第一次南迁高潮
(二)安史之乱后中原汉民族的第二次南迁高潮
(三)靖康之乱后中原汉民族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四)客家:汉人南迁的特殊群体
(五)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二、中原文化在民族迁徙中的传播
(一)中原移民与中原文化的扩散
(二)内迁少数民族的汉化
第三章 中原文化传播的路径
第一节 中原文化向东北方向的传播
一、史前中原文化的北传
二、三代文化的北渐
三、汉魏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内迁与中原文化的播散
四、唐宋时期中原文化的北传
五、元、明、清时期中原文化在北方的传续
第二节 中原文化向西北方向的传播
一、夏商文化的西传与“中原文化圈”的形成
二、秦对中原诸侯国文化的吸纳
三、西域的“凿通”与汉文化的在西域的传播
四、隋唐文化在西北的传播
五、宋文化在西夏的传播一
第三节 中原文化向西南方向的传播
一、巴蜀与中原王朝早期的关系
二、汉文化的传播与巴蜀文化的发展
三、文人入蜀与唐宋时期巴蜀文化的繁荣
四、西南通道的开辟和中原文化在滇黔的传播
第四节 中原文化向南方的传播
一、三代文化的南播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的南渐
三、秦汉南部疆域的开拓与文化南传
四、魏晋士民的南迁与中原文化的南传
五、唐宋时期中原文化的南播与文化重心的转移
第四章 文化元素的交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开放与增殖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交融与华夏文化的初步认同
一、史前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融
二、夏商周时期中原文化与四夷文化的混融
第三节 汉唐间的文化交融与中国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扩充
一、文化一统的崩解
二、汉胡文化的融会
三、“三教共弘”的文化盛举
第四节 两宋理学与中国文化的内省和定型
一、朔方冲击下的社会剧变
二、理学的构建
三、理学与中国文化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原文化的历史形成
一般认为,中原文化的发展史大致分作五个阶段:史前是中国原文化的孕育与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是中原文化的形成和主体地位奠基阶段,两汉魏晋是中原文化的发展和兴盛阶段,唐宋为中原文化的繁荥和定型阶段,元明清是中原文化的式微与嬗变阶段。由于地理的、经济的以及文化本身的原因,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原文化的发展逐渐超越周边地区,并且在中原地区催生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夏王朝存续约五百年,初步树立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强势地位。随后,借助于长期政治中心的有利形势,先进的中原文化不断向周围地区传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和范式。夏、商、周三代是中原文化重要的奠基时期,三代文明发轫于中原,又因循一千余年,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模式的生成和深层文化结构的奠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相当大的程度上说,作为“元典文化”的诸子思想正是在研究和总结三代文明基础上生成的,而作为封建政治基石的秦汉制度又是在对诸子思想遴选、整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王朝是以中原法家理论发起和构建起来的专制帝国。这尽管历年短暂,但其政治体制却被后世继承,汉王朝是因袭秦代的政治体制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不过,汉王朝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治国依据。儒学来自齐鲁,但它却借重于中原政治力量在中原生了根,并成长壮大起来。它最终还成了中原文化的最主要内容,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