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受益一生的100个父爱故事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小说,
作者: 刘英俊,黄棋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162000版次: 1页数: 206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17615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聆听父爱,传承感动。
如果说母亲赐给了我们血肉,那么,是父亲铸就了我们骨骼,让我们学会了站立,父爱如山,它深沉内敛,威严凝重;父爱无言,它羞于诉说,从不张扬。父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口测不出深度的井,是让我们受益一生的爱。
内容简介
父爱是粗糙的双手,是严厉的目光,是挺直的脊梁,是宽厚的肩膀。父亲就像一棵大树,延伸着自己的枝叶,无怨无悔地为儿女遮风挡雨。
本书精选了近100个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父爱故事,这些真情记录是现实生活的片段,将深厚的情感,生活的感悟和温暖的故事相结合,如天空般广袤而悠远,阅读这些故事,可以瞬间将小学生的心灵与父亲拉近,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亲,更好地感受那表面无言却内涵丰富的爱。
目录
第一辑 只要你过得比他好
冰雪燃情
时光就这样夺走了父辈的梦幻
影子里的父爱
有多痛就有多快乐
父亲的角色
讲究
父亲的本能
我与父亲的秘密
时间会告诉你
爸爸是只大猩猩
与父亲握手
敲雪
哑巴父亲
第二辑 父爱,藏在岁月的深处
在痛苦深处微笑
父亲的那些秘密
亲情是根折不断的篾
回回头,看见爱
藏在背后的眼睛
亲情的财富
悠长的鸟鸣
父亲的稿费
父亲
父亲的光头
我看到了一条河
第三辑 我是如此地爱你
云彩的位置
六只柿子
父爱的尊严是一种痛
父亲不累
父亲的拥抱
父亲
最凶险的时刻
父亲的算式
爸爸能够看到我
中尉的微笑
生命时钟
父亲的手机
我是如此地爱你
第四辑 一个父亲的箴言
一个父亲的箴言
如果你足够优秀
父亲的推荐信
爱悬一线
钟点工
丢失的玩具
感谢父亲
儿子的鱼
父亲的格言
让孩子看到光亮的一面
父亲给我的人生智慧
挑水
特殊的礼物
第五辑 当爱抵达深处
女儿最开心的礼物
50个布娃娃
父亲的毛衣
父亲就是打破神话的那个人
五米深的父爱
当爱抵达深处
父亲最后一句话
父爱深处有片海
无须证明的父亲
父亲的怀抱
谁能让我忘记
叫我乳名的父亲
第六辑 父爱昼夜未眠
天下父亲
爱处无声
那些你不懂的执著
想起那件旧雨衣
父亲节
怎么说,您才肯信
有没有一张床,给我们的爹娘
吊在井桶里的苹果
一点七三米的父爱
温暖我一生的冰灯
爱如山路十八弯
隔窗相望
父爱的高度
粒米之爱
书摘插图
第一辑 只要你过得比他好
冰雪燃情
天色阴沉昏暗,气温骤降,看样子快要下雪了。寂静的盘山公路上一辆别克车急驰而过,詹姆斯手握方向盘心急如焚,车上有他的妻子凯蒂和7岁的女儿。两小时前,他已意识到迷路了,得赶快离开这渺无人烟的鬼地方,万一大雪封山,后果不堪设想。
感恩节假期,詹姆斯全家外出旅行,出发时还艳阳高照,没想到回来的路上却风云突变。为了赶路,他不小心错过了高速公路的出口误人深山。
夜幕降临时,下起了雪。密集的雪粒急促地敲打着挡风玻璃,詹姆斯不由得加大了油门。走到半路,车子突然熄火,汽油耗尽了。他并未慌乱,冷静地掏出手机,拨通了报警电话。可他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说不清具体方位,只能反复描述四周的地貌特征……话未说完,手机就没电了。
詹姆斯一家只能躲在车里焦急地等待,只要雪停了,就能搭上顺风车。然而,翌日一早,雪下得更大了。毫无疑问,大雪封山,所有进山公路均已封闭,詹姆斯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车上的食物最多只能维持两天,饥饿和严寒随时可能将他们推人绝境。女儿躲在妈妈怀里怯怯地问:“爸爸,我们还能走出去吗?”詹姆斯假装抬头看了看天,然后回过头笑着说:“当然!明天雪一会停,到时就有人来救我们了。”他努力装出轻松的表情,心里却一点底也没有。
两天过去了,大雪依然纷纷扬扬。一家三口躲在车里,紧紧拥抱着靠体温取暖。车上只剩下最后一块面包,詹姆斯再也坐不住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浮现:他决定独自下车,徒步走出大山求救。妻子凯蒂坚决反对,外面天寒地冻,没有食物,缺乏足够御寒的衣物,还得时刻面临迷路的危险,出去几乎是九死一生。“别担心,难道你忘了我曾是登山运动员吗?”詹姆斯显得无比自信,他抬腕看了看表,“现在是上午九点,下午两点前我一定回来。”
詹姆斯亲吻了熟睡中的女儿,然后紧紧拥抱着妻子说:“凯蒂,一定要挺住,等我回来!”一双网球鞋,一套运动衣,外加一件夹克衫,这是他全部的装备。
又是三天三夜,大雪终于疲倦了,风也停了,阳光透过车窗温柔地抚摸着凯蒂苍白的脸,她微微睁开眼,却被耀眼的光芒刺得晕目眩,随即又不省人事。不知过了多久,她再次睁开双眼,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女儿睡在身旁,手上插着透明的输液管。
被困5天后,母女俩终于获救了!凯蒂心里刚掠过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突然又意识到了什么,疯狂地大叫起来:“詹姆斯,詹姆斯……”然而,回应她的只有闻声而来的护士。
原来,营救人员并未见到詹姆斯。他们首先发现了被困的车子,于是救下了凯蒂母女。詹姆斯极有可能迷路了。搜救工作立即全面展开。
次日傍晚,警察终于找到了詹姆斯。他静静地躺在雪地上,蜷缩成一团,早已停止了呼吸。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冰天雪地里詹姆斯竟然全身赤裸。人们在不远处发现了他的内裤,已被撕成两半,另一半不知去向。
詹姆斯右手紧攥着,警察用力掰开他僵硬的手指,一张纸条从指间滑落,几行歪歪扭扭的字依稀可辨:“我们在山上迷路了,我的妻子和女儿被困在车上,请赶快救救她们!沿着路上留下的服碎片一直找,要快……凯蒂,还有我的孩子,我爱你们!”
时光就这样夺走了父辈的梦幻
我依稀记得年不时许多夏日的傍晚,父亲都会在忙完一天的活计后,爬到平房上去,旁若无人地吹起他心爱的口琴。都是很老的曲子,他却吹得极其认真,就像周围正有许多忠实的听众,在侧耳聆听。那是他一个人的演奏会,我与弟弟们,在院子里笑闹着,时不时就学鬼,将彼此吓得尖叫声声,而父亲忧伤的曲子,就在这一阵阵袭来的声浪里,脆弱得像海藻一样,倏地被淹没了。直到我们玩累了,在凉席上鼾声渐起,那曲子,才重新像一弯浅浅的小溪,随着清凉的小风,缓缓漫溢过来,直至将我们的梦,浸湿了。
那是我见过的最真实温柔的父亲。日间他的暴躁和冷淡,在那一刻,如阳光下的冰雪,与音符一起即刻消融了。母亲的唠叨,孩子的任性,劳作的艰辛,生活的琐碎,世事的繁杂,全在那动人的曲声里,暂时地隐退。他只是一个活得散淡自由的诗人,或是歌者,俗世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但那时的我,并不了解父亲,只是觉得他有些不讨人喜欢的孤僻,爬到平房上吹口琴的目的,也不过是像母亲说的那样,逃避饭后的家务。所以常常奉母亲的命令,将他的琴声打断,或者干脆爬上平房去,将他那片静谧的小天地吵个天翻地覆。他偶尔会呵斥我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将琴声戛然止住,而后叹口气,起身下房。
那把口琴,到现在,早已不知被弟弟扔到了何处。但我记得那曾是父亲的宝贝,我们兄妹几个,谁碰了,他都会大发一顿脾气,甚至我偶尔尝试着吹几下,他都像有洁癖似的,用毛巾擦了又擦。那是他与母亲一次吵架,出走到姑姑所在的武汉,带回来的礼物。一起带回的,还有一本厚厚的歌词本。记得封面上是一个妖冶的女郎,但里面的歌,却都是那个年代的经典。父亲读书的时候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这样的艺术细胞,等我们相继出世后,便只剩了一个残留的尾巴。而且就是这样一点,也因为我们渐渐地长大,学费日渐地高涨,到最后,淡到只剩了这把口琴。
我16岁那年,父亲吹奏乐器的爱好,彻底结束。那时我晚上需要安心学习,而且有轻微的神经衰弱,任何的声响,到了我这里,都变成了让人头疼的噪音。母亲说过一次之后,父亲便忍痛割爱,不再吹奏。电视,当然更影响我的学习,他就是在那时,开始与村子里其他农民们一样,坐在村口,听人神侃。他永远都只是个听众,一个漫不经心的听众,看不出有多少的喜乐,只是随了别人,笑,或是蹙眉。那个在静寂的暗夜里,本应卸去日间伪装的男人,却是用外人的言谈,给自己罩上了更厚的外衣。
那时我曾经偷偷看过父亲忘了上锁的抽屉,里面竟有一本厚厚的日记,记录了许多琐碎的事情。最后一个日期,大约是我10岁那年的春天,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父亲的日记,寂然结束。是母亲的争吵?因为我记得最后一篇,是写母亲与奶奶的纠纷的,父亲的立场,当然是站在奶奶一边的。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孝子,所以为了平息婆媳之间的战争,他宁肯将这夜间心灵的抚慰,就此打住。
再后来,父亲也曾努力培养过别的一些喜好,譬如编漂亮的草篮,看我和弟弟买来的小说,或是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连播,但这样的爱好,始终都无法逃离世俗生活的冲击。日益加大的经济压力,让他最终丢掉了一切,只留下那个日复一日劳作挣钱的躯壳。而这样一个奔波劳碌的男人,便构成了我对他大半生所有的记忆。那些与灵魂相关的瞬间,则不过是他历经的岁月里,一些极轻易便被人忽略掉的呓语罢了。
如今的父亲,想看电视,却很少能够找到他喜欢的节目;想要读书,却不过是几行,便眼睛酸痛;想要吹奏乐曲,牙齿都已经落光;想要出去遛鸟,却常常刚走出家门,就在车水马龙里,迷失了方向。他就这样在时光里,老成一个真正孤僻无助的男人,老到连与自己的孩子交流的能力都不再有。
而我们的父亲,亦是这样,在疼痛的挣扎里,将所有的梦幻与喜好,依依不舍又义无反顾地,交付于俗世的岁月。
影子里的父爱
今年夏天,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气温达到37℃,热得最凶那天,诊所里开着空调也抵御不了汹涌而来的热浪。小护士不停地向地上洒水,以获得一点清凉。但我仍感觉透不过气来。小护士指着窗外说:“看看那些进城来卖菜的农民吧,他们一直在烈日下晒着呢,你应该满足了。”正说话间,几个人抬着一个病人进来了。
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双目紧闭,面色潮红,完全处于昏迷状态。床边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对病人喊着:“爸,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我为他量了体温,看了看他的舌苔,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中暑了,就给他打了一针。看着还在一旁哭泣的小男孩,我说:“别哭别哭,你爸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男孩听我这么说,才放心了。边说着谢谢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然后从布包里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孩子数着钱:五毛、六毛、一块、两块……他把那些毛票递给我说:“医生叔叔,一共七块三,够不够我爸的药费?”孩子的脸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看着他饱含真诚仰望我的眼睛,我忽然对他产生了好感,就问他:“你挺壮实的,你爸中暑了你居然没事儿。”孩子说:“天太热了,街上没有树,我们也没有伞,我爸怕我晒着,就让我蹲在他背后的影子里。后来他就晕倒了……”
听着孩子的诉说,我的心被震撼了。就在这时,小护士进来了。她告诉我,我父亲刚才来过诊所,见我忙,把东西留下就离开了。我从她手里接过父亲送来的东西:一把遮阳伞,还有一小瓶仁丹。手里握着这些东西,想着父亲,我烦躁的内心蓦地清凉无比。
那天,我想的都是“父亲”这个字眼。想着每一个做父亲的,都会把关爱子女当成一种人生习惯。生活条件好一些的父亲,会记着在这烈日炎炎的天气里为孩子送一把遮阳伞,一瓶提神的仁丹,而像那位中暑的父亲,尽管他贫穷得只剩下自己的影子,也会把影子作为庇护孩子的一片阴凉。
有多痛就有多快乐
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和父亲正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拔草。邮递员在地头停下来,大声喊他的名字,父亲走过去接了信,拆开看后装进口袋,对他说:“你考上大学了。”然后蹲下身子,接着拔草。
那天他和父亲表现得都很平静。尽管他知道,录取通知书对他的将来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晚上,父亲拿出一沓钱对他说:“就这么多了,能借的都借了,还差几百块,你自己想办法吧。”他红着脸说:“那我不去了。”父亲瞅瞅他没说话,静静地点燃旱烟。烟雾缭绕中,父亲盯着那张录取通知书,表情卑微而虔诚。许久,父亲抬起头说:“明天,去山上捉蝎子吧。”村后的山上有蝎子,把捉到的蝎子晒干,拿到县城的采购站,大的一只能卖两毛钱,小的一毛钱。几年前,闲时捉蝎子是很多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
那个夏天,他和父亲拿着镊子和竹筒,爬遍了村后所有的小山。
离开学只有三天时,父亲去了县城。那天他在家中坐立不安,不知道他和父亲花一个夏天捉到的蝎子会不会变成钞票,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踏进朝思暮想的大学校园。 父亲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目光急切地迎上去,却不敢问。父亲朝他笑笑,说:“一切顺利。”父亲松开紧攥的手——几张钞票早已被汗水濡湿。他接过那些钱不敢松手,仿佛只要一松,他的大学梦就会突然破灭。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快乐的。他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精力全用到了学习上。他的努力很快有了回报,第一年,他就得到了最高的奖学金。可是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一他必须谨慎地对待每一分钱。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他几乎是在家乡的山上度过的。他和父亲拿着镊子和竹筒,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翻找蝎子。经验帮助了他们,那年暑假,他和父亲捉到了更多的蝎子。仍然是在他开学的前几天,父亲拿着那些蝎子去了县城。
父亲带回来更多的钱,父亲把那些钱递给他时,倚着门轻轻地喘息。他发现父亲脸色苍白,便问:“您不舒服吗?”父亲朝他笑笑,说:“没事,走得急了。”笑容让父亲脸上的皱纹更加拥挤。
第二年暑假,他仍然急切地奔回家,然后拿着镊子和竹筒,和满山的蝎子捉迷藏。他对父亲说:“如果今年能卖更多的钱,您买件新衣服吧。”
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买过衣服。从他记事起,父亲就穿那几件破旧的衣服,他长大了,父亲就穿他剩下的衣服。父亲长得瘦小干枯,穿他的衣服又宽又大,不成比例。父亲经常身着他的运动服、衬衫、肥大的裤子、露了脚趾的运动鞋……穿着它们下地、走亲戚、去山上捉蝎子、去县城的采购站……他想,父亲真的需要一身体面的衣裳。
可是父亲还是没为自己花一分钱,从县城回来,父亲脸色苍白,倚着门框剧烈地喘息。他扶着父亲在坑头坐下,看父亲把钱一张一张地展开,每一张都让他的眉头轻轻舒展。
第三年暑假,他已经在城里做着一份家教,赚来的钱加上奖学金,足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可是他仍然要捉蝎子,捉蝎子好像已经成为他的乐趣和习惯。他和父亲还是捉到了更多的蝎子,数量几乎达到前几年的总和。快开学时,父亲笑着说:“明天,我再去县城。”
从县城回来的父亲突然在他面前摔倒,想爬起来却几次都没有成功。父亲面无血色,汗水沿着深深的皱纹慢慢往下流。他想:如果明年还捉蝎子的话,说什么也不能再让父亲去卖。这么远的山路,父亲已经吃不消了……
大学最后一个暑假,他带回一个令父亲振奋的消息:他的工作已经找到了,要去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做白领,以后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那天父亲很高兴,请了很多乡亲,在院子里摆了酒席,高兴地说:“儿子要成白领,在城里扎根了。”尽管父亲不知道“白领”是什么意思。
他还是想上山,再捉些蝎子,换些钱给父亲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父亲想了想说:“好吧,那就等你捉多了,我再去县城。”可是他哪能再让父亲去县城呢?那天,他背着父亲,带着一个夏天的劳动成果,偷偷跑到了县城。他想给父亲一个晾喜。
他找到那个采购站,将一大包蝎子放在柜台上,柜台里的男人莫名其妙地看着他,说:“我们十年前就不收蝎子了。”他愣了,说:“怎么可能呢?我父亲年年来卖蝎子啊!”男人说:“真的不收了。”他仍然不相信,认真地向男人描述父亲的样子:驼背、白发、瘦黑、咳嗽……男人终于回忆起来,说:“是有这样一位大伯,四五年前的一天,他拿了一包干巴巴的蝎子来卖,我告诉他不收蝎子了,可他就是不走。他说他一定得把这些蝎子卖掉,因为这些蝎子是他儿子最后的机会。他在这里站了整整一个上午,就差给我们跪下了。实在没有办法,我告诉他,离这儿不远有个血站,如果他愿意,可以去卖血……”
那天他很晚才回家。他捧给父亲一件新衣,说:“这是我给您买的。”父亲问:“你哪来的钱?”他说:“我在县城的采购站,卖掉今年夏天捉的所有的蝎子……”
父亲有些尴尬:“我去卖血,因为我是父亲,是为了你的学业和前途;可是你去卖血,却只为给我买一件新衣服,这值吗?”
“值!我去卖血,不仅仅因为我想给您买一件新衣服,还因为我想知道,当那根粗粗的针头扎进身体的时候,有多痛就有多快乐……”
父亲的角色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一所重点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刚3岁半的儿子得了病,经医院检查确诊是一种严重的肾病。不久,肾病又转为严重的尿毒症,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第一次动手术,需要各项费用6万元。这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他的工资是每月200多元。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在教学之余,买了一辆二手三轮小货车,趁星期天的时候,到冷饮市场批发一些冰棍,然后在校园里四处叫卖。毕竟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化人,而今要与集市里“引车卖浆者”一样沿路卖冰棍,心头不免有点斯文扫地的疙瘩,每当熟悉的同事或学生走来时,他都羞得直想钻地缝。
更让人难堪的是,他还常被一些不知情的群众误解。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孩子在他那儿买了根冰棍,在转身离去时,那年轻的女人对孩子说:“你若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像他一样,只能卖冰棍!”听了这样的话,他的心里一阵阵绞痛,但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不得不抛弃文化人的清高,忍受和适应这种小贩生活。
第一个月下来,他挣的钱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可以支付儿子半个月的透析费了。他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那是儿子生的希望啊。后来,他干脆提前离休,在校园里开了一家小卖部。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老燕为雏燕衔泥做窝一样,用自己的辛劳,为身患绝症的儿子垒起了一道生命的防护墙。
如今,他已年逾古稀,为儿子操劳得两鬓霜白,背脊弯曲。由于过度劳累,自己也落下了一身病。近20年来,他为儿子的病花去了各种治疗费用共计150万元。这些钱,除了他那微薄的离休工资外,都是他卖冰棍一元一元吆喝出来的。
和他儿子得同样病的许多病友,都先后去世了,唯有他儿子,还活得好好的,如今都大学毕业了。连主治医生都不得不惊叹这是一个奇迹。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奇迹是这位父亲用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和决心创造的。
当记者采访这位父亲,问他从一所重点大学里一位堂堂正正的教授,沦落到一个如同贩夫走卒的小店主,内心有何感受时、他只轻描淡写地对记者说了这样一些话:“我只是在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面对孩子,我的身份已经无足轻重了。即便我不是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而只是肩扛锄头的一介莽夫,在孩子生病后,命运只赋予了我一个角色——那就是父亲。”
在他眼里,父亲这角色,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言语去粉饰,有的,只是无怨无悔、无欲无求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