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互联与测试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作者: 管秀君,卢川英 主编
出 版 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39000版次: 1页数: 244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845450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强调实践,面向就业,产学结合。
本套丛书特点: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来说明各知识点,使学生学为所用。
突出实习实训,生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内容衔接合理,采用项目驱动的编写方式,完全按项目运作所需的知识体系设置结构。
配套齐全,不仅包括数学用书,还包括实习材料,教学课件等,使用方便。
本书是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指定教材,针对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特点,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强化技能,重在实际操作,在完成必要的理论阐述之后,以网络互联设备仿真实训基地为实训环境,重点详述了OSI七层参考模型和常用的TCP/IP协议、网络互联技术常用的测试命令等;国内主流网络互联设备锐捷二层、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和常用配置命令;交换机VLAN的划分,交换机冗余链路的管理和配置;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方法和常用配置命令;路由器中路由协议的配置;常用的广域网协议及其配置;路由器的ACL配置和NAT地址转换等。全书以实际项目设计为贯穿,在每项技术讲解完成后,再辅以实训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以两个实际的中小型局域网拓扑结构为例,让学生能在综合实训过程中亲历一个完整的网络互联配置的工作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讲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用到的网络互联基础知识,包括OSI七层参考模型和常用的TCP/IP协议、网络互联技术常用的测试命令等;国内主流网络互联设备锐捷二层、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和常用配置命令;交换机VLAN的划分,交换机冗余链路的配置;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方法和常用配置命令;路由器中路由协议的配置;常用的广域网协议及其配置;路由器的ACL配置和NAT地址转换;综合实训项目等。
本书注重实用性和技能性,以网络工程技术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实训项目的选材来自背景任务或实际项目,图文并茂,语言力求浅显易懂,适合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及学生特点,每章配备习题和实训项目,在加深读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
本书内容翔实、叙述清晰、注重实践,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工程公司技术人员、初学者、交换机和路由器技术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网络互联基础
本章学习任务
1.1 网络基础知识
1.2 TCP/IP协议集合
1.3 IP地址的分配与子网规划
1.4 因特网域名系统
1.5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6 常用网络测试命令
本章小结
实训项目一 TCP/IP参数的设置和有关协议的应用
习题一
第2章 网络互联设备
本章学习任务
2.1 传输介质
2.2 物理层互联设备
2.3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2.4 网络层互联设备
2.5 应用层互联设备
本章小结
实训项目二 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
习题二
第3章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配置
本章学习任务
3.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2 交换机的配置方法
3.3 交换机的操作模式及基本配置
3.4 交换机的堆叠与集群
本章小结
实训项目三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及远程登录
实训项目四 交换机菊花链式堆叠
实训项目五 利用TFTP管理交换机配置
习题三
第4章 交换机VLAN应用技术
本章学习任务
4.1 VIAN的基本概念
4.2 VLAN的划分方法
4.3 VLAN的通信
4.4 交换机VLAN的配置
本章小结
实训项目六 交换机VLAN配置
习题四
第5章 管理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
本章学习任务
5.1 交换机网络中的冗余链路
5.2 生成树协议(STP)
5.3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5.4 STP(RSTP)的配置
5.5 以太网链路集合
本章小结
实训项目七 生成树配置
实训项目八 AP及其冗备份
习题五
第6章 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配置
第7章 IP网络间路由选择
第8章 广域网技术
第9章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管理网络流量
第10章 NAT地址转换
第11章 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第12章 常见网络故障分析及处理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网络互联基础
本章学习任务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及功能
•掌握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
•掌握TCP/IP协议集中几个重要协议的功能和应用
•学会IP地址的分配与子网规划
•掌握因特网域名体系和CS模式的特点
•学会几个网络常见测试命令的使用
1.1网络基础知识
1.1.1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把地理位置分散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链路相互连接起来,并能按照网络协议实现信息传输和信息的分布式处理,最终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的共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使广大用户能够共享网络中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资源共享可以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的作用和特长,实现协同操作,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同时避免了重复投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几十万个局域网和几万个广域网。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在网络之间交换信息,又在不同范围内实现网络的相互连接,形成了若干由局域网络组成的互联网,因特网就是最大的全球互联网,大量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正在源源不断地加入到因特网中,但是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许多研究机构、计算机厂商和公司自行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在体系结构上差异很大,以至于它们之间互不相容,难于相互连接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为此,许多标准化机构积极开展了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SI参考模型是研究如何把开放式系统(即为了与其他系统通信而相互开放的系统)连接起来的标准。在这一标准的规范下,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功能越来越多,组成也越来越复杂。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标准化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标的计算机网络,一般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