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复旦博学·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郭镇之著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2页数: 32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906090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广播电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世界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验为教学内容的史论性教材。全书分“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两大部分。上篇从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体制发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作了宏观阐述,并以翔实的材料和凝练的笔法对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作了深入的梳理贯通。下篇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融史料和论述于一体,对中国本土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构筑了完备的框架。
新版作了较多的变动:外国篇删去了拉美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内容,强化了广播电视体制的论述;中国篇增补了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广播电视事件。与旧版相比,新版更加精炼,更具时代性。
本书侧重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观点立足于深入的研究,屡有新的见解;史料选择丰富精当,叙述严谨清晰。不仅适用于广播电视本科专业学习使用,而且对广电研究者和从业者也颇多启发。
作者简介
郭镇之,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委员会会长。1989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1988—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从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工作。1994年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工作,1997年提升教授。担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05年正式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曾由国家公费派出,在加拿大、美国、韩国和德国做访问学者。曾到英国、意大利、瑞典参加学术活动,并在国内组织国际会议。主要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史论、中外广播电视研究和大众传播史论,代表作有:《中国电视史》、《北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主译)、《中外广播电视史》等。
目录
编委会
总序
上篇 外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第一节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一、 电子媒介的科技基础
二、 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一、 近代电子传播事业的发展
二、 广播事业的诞生
三、 电视事业的诞生
第三节 广播电视科技的革新
一、 纪录媒介
二、 彩色电视
三、 卫星传播
四、 线缆传播
第二章 广播电视体制
第一节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一、 广播电视体制的起源与基础
二、 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
一、 美国商营广播体制的建立
二、 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
三、 电视网的黄金时代
四、 公共广播电视体系的建立
五、 三大电视网黄金时代的结束
第三节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
一、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沿革
二、 英国广播电视体系的特点
三、 英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史
四、 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多元格局
第四节 苏联及俄罗斯广播电视体制
一、 苏维埃广播电视的历史状况
二、 苏联广播电视的国营体制和传统特点
三、 俄罗斯广播电视体制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一、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及起源
二、 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批评
第二节 美国电视节目史
一、 电视移植广播节目(1945—1952)
二、 大发展时期(1952—1960)
三、 电视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四、 电视广播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
第三节 英国电视节目史
一、 1950年代
二、 1960年代
三、 1970年代
四、 1980年代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下篇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五章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1922—1978)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1979—1991)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92—2007)
第八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第九章 香港、澳门、台湾广播电视史略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 主要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广播电视是电子传播媒介。从技术上说,广播电视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连续的电子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供视听者收听收看的传收媒介。英文broadcastin9包括广播和电视,中文的广播通常指音频广播,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大众媒介,广播电视具有一些独特的交流性质。首先,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即时性,广播电视传受双方的活动是同时进行的,这种即时性所带来的,是交流“场”的直接感受,它较之延时的、因而间接的感受,要更有影响力。其次,是广播电视传播的直感性,广播电视是通过视听感官的直接刺激进行传播的,较之抽象的符号,例如文字、数字,生动形象的广播电视更具有情感的感染力。第三,是由以上特点而来的广播电视传播对象的广泛性,较之印刷媒介,广播电视没有文字阅读的“门槛”,它本性上是通俗的、大众的。规模巨大、成分各异的人群在同一时间接受直观通俗的相同视听信息,使这种传播产生极为明显的动员效果。
广播电视的这些传播特征来自电子媒介的技术特质,涉及多种方面和多个层次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曲折的过程。当然,在网络时代,网上广播电视的性质和特点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节广播电视科技的发明
广播电视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在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的历程中,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众多的业余发明者为此作出了贡献,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代表以他们的名字标志着早期电子科技一步步的前进足迹。广播电视科技是全人类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