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

分類: 图书,旅游,北京/山东/天津/河北 ,
作者: 刘保全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50000版次: 1页数: 259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2350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北京胡同》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吸纳了一些专家、学者和“胡同居民”的著作。
此书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中国旅游出版社向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献礼!
在这里,没有壮丽的高山大河,没有细腻的江南秀色,这里只是北京再普通不过的一条条小胡同。北京的胡同可谓名扬天下,人们提到北京的街巷,就免不了谈及构成街巷的胡同。胡同是北京街巷的地方特色。 本书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吸纳了一些专家、学者和“胡同居民”的著作。
目录
序
前言: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在行动
第一章 北京胡同的起源
第一节 硪解北京胡同起源之谜
最早对胡同进行收集和介绍的图书
“衚衕”是南方“弄”的音变
“衖衕”是吴音方言“弄”
“衚衕”二字的使用
明以前“衚衕”的写法,是“胡洞”
元、明两代古籍读物中“胡同”的写法对比
辽金时,“胡洞”二字已在北方民间广泛流传
明代胡同大发展,与汉代“巷”的读音“虹”有关
第二节 北京的命名
都城的命名
城门的命名
城坊的命名
第三节 胡同名的分类
寺庙类
动物类
树木类
军营类
桥类
井类
仓和库
碑类
以认识度高、标志性强的实体命名的胡同街巷
第二章 北京胡同的历史与变迁
第一节 历代北京城市格局的演变和胡同的成因
元大都的规划
老北京的胡同
第二节 胡同的变迁
胡同形态的变迁
胡同等级的变迁
老北京胡同与老北京地名文化的传承
第三节 踏迹北京的早期胡同
北京地理的开端
蓟丘千年古道
南菜园的由来
四川营——纪念一位女将军
校场头条至九条一近代思想启蒙之地
宗教兼容之区
闻名的大栅栏
第四节 北京天桥的地各文化与民俗特点
第三章 胡同里的四合院
第一节 善待北京旧城的“胡同——四合院”
第二节 胡同与四合院
胡同的构成细胞——四合院
四合院与中国传统礼制
四合院的类型
四合院的院门
第三节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与人文精神
二里头
九宫格
明堂背后
寸园遗绪
北京的宅门与砖雕
礼之制
宅之门
砖之雕
第四章 现存的典型胡同
第一节 北京的胡同之根——砖塔胡同
万松老人
塔与胡同
周围的胡同
第二节 九经九纬的南锣鼓巷地区
元代时该区坊巷布局
该区明清的四合院
第三节 住在北京的胡同
胡同里的天地
什刹海的风韵
从银锭桥到白米斜街
胡同中的精品——东四四条
魅力西四
万国之城——东交民巷
曾经的金融街——西交民巷
附录一 北京旧城的胡同数量统计表
附录二 老北京城区胡同街巷拆除情况统计表
附录三 老胡同的踏迹寻踪表
第五章 胡同往事
第一节 胡同的记忆
园景胡同
难忘的井台儿
园景7号
春天来了
快乐的夏天
金秋时节
雪后的胡同
过年
第二节 南沟沿老家
老家院
冬夏
往事如烟
第六章 胡同里的名人故居
第一节 名人故居的魅力与价值
附录 各人故居知多少
名人故居索引表
第七章 胡同物语
第一节 胡同里的饮食
第二节 北京小吃在哪边,京人手指胡同间
第三节 老北京的玩意儿
拉洋片
拍洋画
耍咕丢丢
放风筝
兔儿爷
捏面人
鬃人儿
磕泥饽饽
吹糖人儿
噗噗噔儿
耍猴儿
跟斗猴儿
毛猴儿
耍耗子
灯笼
放爆竹
拨浪鼓
踩高跷
滋水枪
踢毽儿
蹴球
抽陀螺
抖空竹
冰床与冰车
斗蛐蛐
养蝈蝈
养鸟
养鸽子
养小金鱼儿
绢花绢人
草编
刀马人儿
泥塑脸谱
后记
编者的话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北京胡同的起源
第一节 破解北京胡同起源之谜
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北京城三千年的发展,演绎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独有的“京味”特色。“文革”时期,有人提出过“水井假说”,认为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语的汉字表音。接下来,未经考证的假说被搬上银幕,以讹传讹的结果是某些媒体、出版物,甚至导游词、中学语文书也纷纷效仿,把胡同说成是来自蒙语“水井”的说法几成定论,竟然忽视了对胡同的进一步探索。
最早对胡同进行收集和介绍的图书
在北京的历史上,最早对胡同进行收集和介绍的,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张爵编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衙衙集》。
《京师五城坊巷衢衙集》记述了明代北京五城33坊的名称、位置和各坊的街巷胡同。在这本书的自序里,张爵特别叙述了自己收集胡同的过程,“予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衚衙亦书之,取其大小远近,采葺成编”。由此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张爵虽然收集了北京胡同,但却不是胡同二字的创始人。说明从明代开始,才把流传在坊间的胡同记载到文书里,使胡同成为正式使用的街巷名称。不过明代胡同的写法比现在复杂,在“胡”和“同”这两个字外面都加有“行”字,写成“衙衙”,表示胡同是可以让人随意行走的小巷。直到清末,因“衚衙”两个字写起来不方便,才有了简写的“胡同”。
1957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永定门外蒲黄榆发现了张爵和他妻子王氏的合葬墓,同时出土了长达1200多字的墓志铭。根据墓志铭记载,张爵字天锡,别号省庵,又号竹坡。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原籍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他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