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罗以澄,秦志希主编
出 版 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99印刷时间:开本: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029316包装: 平装目录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
论“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传媒批判的影响
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
重返与建构——浅析霍尔传播思想的突破与贡献
细读哈贝玛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英文译本比照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
鲍德里亚的主体观与网络传播
学理与方法
现代新闻学理论的三个支点
从新闻的客观性看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我国新闻学定量研究的动因、现状及发展方向
大学校园传播状况及效果的个案调查与分析
传播与文化
新闻“女性化”的走向——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
新闻传媒文化的知性化趋势
为“媒介批评”正名
新时期文学现象与新闻现象之比较
主动解读的差异在哪里——从接受美学与传播学的视角比较受众阅读行为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传播与社会发展
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一社会动作机制
比较新闻学
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关于党内和国家交往政策的论战
欧洲国家电视传播权的分散和集中
我国对外传播中国际受众心理研究
政治逻辑与资本逻辑的混血——美国反恐宣传战略及发展趋势分析
美国的新闻监督体制及其启示
人类传播史
新闻传播年表
站在世界的视角观察新闻传播的历史——从斯蒂芬斯的《新闻传播年表》谈起
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的舆论传播
关于邵飘萍政治身份之我见
论世界广告传播的萌芽及其最初形态
网络传播
网际网络时代下的小众媒介发展:虚拟社群的观点
传统媒体与网络的融合之路
媒介经济
我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产权分析
对我国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理解、鉴别和打造
媒介集团的中西比较
从过去走向未来:USP理论解析与透视
CI的社会学思考
体验与体验营销传播
学术动态
孰为最早:云梦秦简与里耶秦简?
……
附录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书摘插图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
论“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传媒批判的影响
传播批判理论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学术背景极其广阔,思想资源非常丰富。从实践层面来看,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大众传媒日益发达,传媒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其经济垄断和文化霸权双重角色日益凸显后,引起一批带有左翼思想色彩的知识分子不安和焦虑的产物。从理论层面来看,自二十世纪以降,一股席卷欧洲大陆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反思的过程中,以“意识形态”为宗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批判。在其批判的对象和“文本”中,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及由其生产的大众文化,是主要的内容。由于这股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又被普遍指认为“社会批判理论”,从事“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大多为现当代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涉及的领域遍及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历史学、法学、心理学等各个层面,故尔它为媒介批评理论提供了极为深厚的理论源泉和十分宽阔的思想背景。
追溯西方思想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以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为分界线,可以把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的演进历程划分为两大阶段,即l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格局。一般说来,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为基本内涵,对它的界定不会产生很大的歧义;而在20世纪的历史条件下,则出现了各种导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存的格局。具体说来,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深刻地分化。一方面,它同当代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其它理论成果交汇形成了众多马克思主义流派;另一方面,它被运用于不同地位的实际革命进程,由此而导致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模型,即社会主义模式。这样,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便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人们把后一种情形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的名称加以定义。对“新马克思主义”兴起的理论及思想根据,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分析,哲学界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不赘述。新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的社会思潮,给理论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运动以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