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领导国学讲堂(二)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领导学,
作者: 骆建彬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160000版次: 1页数: 187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13991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四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人生事业的目标,以“仁”为事业的基点,以《孟子》所提出的诸多“仁政”措施为事业的出发点,通过以上几步,最终达到《中庸》所提出的人生事业的最高境界。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 张岂之
所谓健康的个人主义,就是有独立尊严,有个人自主性、独立性的人,掌握了一定的资产,不依附其他任何外力。这样的人可以有责任心,可以恒常不断地在财富积累、创造新的财富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哈佛大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哲学组院士 杜维明
只有化解人与自然冲突所造成的生态危机,顺应天时,才能成就富有之大业。要体认、把握阴与阳千变万化的道理与规则,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 张立文
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一定会需要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反映时代变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简单地照搬过去的思想体系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以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难题和困境。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书皖院长 朱汉民
曾国藩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文人,但后来形势需要他做军队的统帅,他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做得比当时所有的专业军事将领还要好,原因就在于他的综合素质非常好,也就是他的人格修炼得非常成功。
——著名作家,岳麓书社编审 唐浩明
内容简介
著名哲学史家张立文先生论述了他独创的哲学体系——和合学,提出了五大原理,对小至个人修身养性,大至国家与民族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著名思想文化史家张岂之先生论述了“四书”的文化意义,用“四书”把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贯穿起来,帮助人们从“四书”中读出人生的意义。
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朱汉民先生独辟蹊径,从书院的发展演变中梳理出宋明理学的发展轨迹,探讨了书院与宋明理学的关系,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人们对当今教育的反思。
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集其几十年研究曾国藩的心得,讲述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以及对后人的启迪,值得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深思和借鉴。
新儒家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先生讲述了在文化现代化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当前这个知识社会里,如何进行创新,如何发展创业精神等一系列问题,其思考的问题及问题的独特性都颇有启发意义。
目录
出版缘起
序
易、儒、道、释三句真言张立文
《周易》真言
生生之谓易
保合太和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儒家真言
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
以和为贵
道家真言
无为而治
有无相生
道法自然
佛教真言
明心见性
无念为宗
儒商与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儒商的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儒道二家对“天道”、“人道”关系的论述
诚——中国文化精髓最精练的表述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信原则的哲理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讲诚信原则,必须刻苦学习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体验方法
宋明理学与书院精神
书院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内涵
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产物
理学是文化综合的产物
……
“四书”的文化意义
和全学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知识社会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