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机构改革——理论、路径与构想

分類: 图书,管理,金融/投资,金融理论,
作者: 唐旭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322000版次: 1页数: 293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94662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30年的中国金融改革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首先阐述了金融业作为整体的改革思想,提出了金融改革的总体构想;然后依次研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保险、农村金融体系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对基本理论与大量研究成果文献进行综述外,对相关行业30年的改革作了概括性描述和总结,根据相当充分的数据对该行业的现状展开分析,包括国际比较分析,找出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中国的金融改革完全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渐进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摸索达到既定目标的。本书阐述了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危机,即将出现的危机或已经出现的危机迫使中国开始并持续进行金融体系改革,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对理论界和公众关心的重大金融机构改革问题,如商业银行改制中引入战略投资人问题、农村金融改革问题、逐步放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目录
第1章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构想
1.1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与危机
1.2下一步改革的设想
1.2.1 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改革上市并向境外发展
1.2.2 组建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
1.2.3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应区分不同情况
1.2.4 小金融机构与社区银行应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1.2.5建立存款保险公司
1.2.6 强化证券公司资本金,推动私募基金发展
1.3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1.3.1 金融改革是超前、同步或相对落后于经济改革
1.3.2 中国的金融体系对经济改革的贡献
1.3.3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2章金融发展理论与结构的多样性
2.1金融体系理论文献
2.1.1 金融发展理论
2.1.2金融结构理论
2.1.3金融功能理论
2.1.4金融产业组织理论
2.2金融体系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
2.2.1 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分类与比较
2.2.2 典型国家金融体系特征与差异
2.3转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分析
2.3.1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简述
2.3.2 转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第3章中国金融产业及组织体系分析
3.1 中国金融业改革与结构现状
3.1.1 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简述
3.1.2 中国金融业结构现状分析
3.2趋向综合经营的中国金融结构-
3.2.1 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模式比较
3.2.2 综合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的国际经验
3.2.3 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3开放经济中的中国金融业
3.3.1 金融开放相关利弊讨论与金融市场开放的目标设定
3.3.2 中国金融机构的开放及所受到的影响
第4章银行业微观组织制度再造
4.1中国银行业现状分析
4.1.1 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4.1.2 中国银行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4.1.3 中国银行业与国外同业的差距
4.1.4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架构设想
4.2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4.2.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已经取得的进展
4.2.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的必要性
4.2.3 国家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5章处于改革十字路口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6章起伏不定的证券业
第7章潜力巨大的保险业
第8章农村金融体系的扩展
第9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位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构想
改革,总是在危机之后。危机是改革的直接动力,无论国内国际,概莫能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战略思路,从而解决了经济的长期后退问题,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在宏观经济周期中,进入危机就是下一轮改革的开始,通过危机来暴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却又是最能提醒人们关注问题的方式,成为问题获得解决的前奏。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是在不断地出现危机之后才得以采取行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