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此,不再开口就紧张:如何在任何场合讲话都不怯场

从此,不再开口就紧张:如何在任何场合讲话都不怯场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人际沟通,

作者: (美)莫纳斯,凯丝著;洪友译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3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68835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们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帮助所有深受说话恐惧之害的人。我们理解你的处境,因为我们曾遇见成千上万名这样的人,并帮助他们成功走出害怕讲话的苦境。

——本书作者

你由内而外充满自信的讲话能力,将打动更多的听众,并为你更好地打开成功之门。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做到这一点!

——布莱恩崔西(著名演讲家、作家)

有些人怕蛇,这不无道理,毕竟蛇会咬人!但很多人害怕在公众场合讲话,这是没有道理而且完全可以克服的,本书为你在这方面作出改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塞思•戈丁(畅销书作家、《紫奶牛与它身上的丰厚奖赏》作者)

当我们当着别人的面说话时,我们传递着自己的知识、对别人的兴趣和我们的价值观。现在,幸亏有了莫纳斯和凯丝,他们的这本佳作为成功演讲打开了胜利之门。

——苏珊•罗恩(畅销书作家、《如何搞定一屋人》作者)

当众讲话使许多本来精明能干的人面临巨大压力,结果他们的焦虑感给事业生涯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莫纳斯和凯丝在这部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作品中,为消除焦虑和恐惧提供了“解毒剂”。这要比吃一片安定容易得多、安全得多!

——戴安娜•布赫尔(畅销书作家、《自信说话与自信交流》作者)

如果你想树立信心、说服别人认同你的思想、有效提高自己的口才,就必须读读这本书!

——黛比•艾伦(《厚脸皮自我推销者的内心独白》作者)

本书是同类书中的优秀作品。只要顺应书中的高超指点去做,即便“紧张的发言者”也能控制—满屋人。

——马克•利维(《怎样说服不想被人说服的人》作者)对于那些希望提高口才、一次性战胜发言焦虑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真是太重要了。它文字优美、充满了实用性建议,而且建立在已被实践证明的策略之上。我肯定会把它推荐给我的客户、学生和同事。

——马丁•M•安东尼(多伦多利尔森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作者)

内容简介

你一直为之恐惧的时刻来到了。随着讲台下的听众一一坐定,窃窃私语声逐渐平息,人群开始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开始将目光集中在你身上。有些脸孔正在充满期许地微笑着,另一些人则在漠然地打量着你,静候好戏开场。你觉得如鲠在喉,心在胸膛中狂跳:你感到嘴唇发干、舌头生津。

你竭力想笑一笑。然而面部的肌肉却像瘫痪了一样。曾经反复演练的开场白好像突然从记忆深处消失,你所能感受的,仍然是那种曾经多次完全控制你身心的恐慌感。

所有人都会遇到这种事——从面向公司股东发表演说的《财富》500强企业CEO,到面向满满一礼堂同学和教职员工讲话的学生。你也可能是一个项目经理,希望在公司集会上提出独创的思想观点,却担心由于发言而成为在场人员关注的“众矢之的”。

是的,从这样那样的角度讲,有些场合的确让你感到压力。然而,许多在职业生涯中必须以发言为己任的人,却能想方设法渡过难关;无论形势好坏,都能走出困境。也就是说,只要害怕发言而导致的恐惧感不占上风,我们都能恢复正常的发言水平。可由于无法适时而自信地表达思想,所以有些人只能对职业生涯中那些“绊脚石”干瞪眼。

不过,这种对于公共场合发言的恐惧感,并不只影响那些正在青云直上的“弄潮儿”,或为事业发展奋力打拼的企业家。它能使任何带有某种目的与别人交流的人发挥失常。它对有些人士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无论什么社交场合,只要他们必须在规模不等的观众或听众面前陈述自己的思想,就会极力退避三舍。

我们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帮助所有因当众讲话而深感恐惧之人。我们理解你的苦境,因为我们曾经帮助成千上万名遇到过同样现象并为此痛苦不堪的人。这些情形曾迫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敢参加社交活动,使他们在事业生涯中坐失发展机遇。

作为具有社会性的高级动物,所有人都必须自信而有效地与人交流,以便别人倾听我们的思想,得到我们所需的一切。如果由于害怕而不敢这样做,我们就只能过一种抑郁寡欢的生活。

我们希望你确信:你现在体验到的感受并非罕见。我们能帮助你消除对公共场合发言的畏惧感,一次性克服各种妨碍或削弱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症状”。我们知道你有许多话要说,也坚信你一定能战胜心中的恐惧。

作者简介

哈里森莫纳斯,亲手创办了一家在美国颇有影响的人际交流公司“领袖制造”,并专业从事演讲培训,为全球500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职场员工和政坛竞选人物提供过服务。通过这家演讲培训公司,哈里森汇聚了一批由教练、培训师和行为改变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他们精诚合作、热忱帮助客户克服最具挑战性的人际沟通问题,通过公共演说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他人。哈里森从事这一服务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成为此行业的权威人士。他曾经帮助欧美许多顶尖公司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准备关键性的商业会谈和讲话。他还为一些顶尖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提供个案指导,这些公司包括:美林公司、英特尔公司、思科系统公司和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此外还有一些美国国会议员。

目录

第一篇是恐惧让你开不了口

第一章当恐惧左右你的时候

第二章对当众讲话的几种错误认识

第三章感触而不是回避你内心的恐惧

第二篇克服讲话前的内心焦虑

第四章明确定目标并组织好讲话内容

第五章为成功演说做好准备

第六章放松并管理好预期焦虑情绪

第七章当众讲话之前应把握的要点和禁忌

第三篇让你不再因讲话焦虑不安的秘诀

第八章改变你的想法和行为

第九章运用你身体、面部和声音的力量

第十章增强信心的技巧

第十一章如何与听众合作

第四篇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说话的技巧

第十二章即兴奋讲

第十三章大型陈述和培训班发言

第十四章社交活动

第十五章专门适用于男人和女人的技巧

第十六章如何避免演讲中出现重大错误

第十七章寻找训练机会提高说话技能

书摘插图

第一篇是恐惧让你开不了口

第二章对当众讲话的几种错误认识

你听到或想到的与焦虑有关的观点当中,有许多根本就不正确。其实,你在发言时为战胜恐惧而做的一切。只能使感觉更糟而非更好。对焦虑的错误认识使人们千方百计去克服焦虑感,然而人们所做的一切,却只能使他们在发言时更紧张。

现在我们担任的角色是你的私人教练,任务是纠正人们对当众讲话的一些错误观点,并提供对这种恐惧感的正确认识。懂得这一点,你就能克服与公共场合发言相关的各种压力和紧张情绪了。阅读本章内容时,不妨认真思考你对每种错误看法的态度;你过去一直相信那些使你感觉不佳的认识,但是,一旦走出认识误区,你就能顺利改变这些看法了。

认识焦虑的12大误区

误区1:焦虑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强——许多人担心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今后就会越来越难控制,或者认为迟早会出大事。还有些人害怕焦虑感会持续增强直到失控,害怕自己会发疯,害怕颜面尽失,担心今后无法面对同样的局面或者心脏病发作。其实并非如此。

当你烦躁不安时,神经系统的交感部分会被激活,你会感到肾上腺素在体内急剧奔涌,使你心跳加快,同时伴有出虚汗、手足打战。这种反应会自然减退,因为神经系统的副交感部分会起到降低焦虑情绪的作用。我们称此为“适应能力”。你的身体和思维会适应这种焦虑感,从而导致焦虑感逐渐减弱。

适应能力会持续出现,使恐惧感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这是一种生物反应系统。你的焦虑感会递减。每种有生命的有机物都有适应能力。拉里娜有一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事喜欢说这样一句话:“连海参都有自适应能力”。

如果我们特别紧张,形成适应能力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总体而言,形成适应能力的时间长短与恐惧的强度有关。换句话说,恐惧感越强烈。神经系统适应它花的时间就越长。

有人之所以显得没有形成自适应能力(换言之,总觉得焦虑感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过度补偿行为使焦虑情绪得以保持。过度补偿行为起到了人为降低或阻碍焦虑感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的存在,使适应能力无法形成。

把焦虑感想象成一个浮在水面的小球。如果你向下按它。它还会再冒上来,是不是?将球向下按犹如逃避某件事,或者运用某种过度补偿行为。如果不将小球向下按(换言之,不作出过度补偿行为或逃避行为),小球也能慢慢地径自漂到远处。我们可以把飘向远处的小球比喻成随时间推移或南于适应性形成过程而自然减弱的焦虑感。

有时候,焦虑感主要表现为“预期焦虑”。其意思是说,恐惧感在某种形势出现之前达到最高,因为此时我们在期待它、为它的到来做准备。之后,一旦我们置身于形势当中,焦虑感就会逐渐减弱。逃避只能使担忧情绪徘徊不去。倘若形势带来的主要压力在你的预料之中,那么只要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你就会很快形成适应能力。

误区2:焦虑感是危险的——你可曾认为自己体验到的焦虑感是有害的?是否认为由于过度紧张而有受伤害的危险?你是否试图对自己说:我最好尽快平静下来,否则麻烦大了?

许多人认为恐惧感本身会带来伤害。因为你害怕焦虑之后会在现实中造成负面后果。焦虑和压力的叠加效果的确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这没错:但如果说焦虑感在当时、当场就会直接导致精神崩溃,那就言过其实了。

恐惧本身是一种生理反应,类似于参加体育比赛或上下楼梯时产生的反应。你会出汗、心脏怦怦直跳,脸红心慌、头重脚轻,还可能手足颤抖。我们在一段高强度跑步或者上完强度很大的骑自行车课之后,不会认为自己身处危险。为什么发言紧张时会这样想呢?因为正如我们讨论的那样,焦虑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想办法脱离现实。最担忧的时候,我们似乎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会昏倒或突发心脏病,但这些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其实,天长日久,无论是恐惧感还是焦虑感,都会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恐惧感和焦虑感存在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你,而不是伤害你。这些情绪能起到使你为某种可怕局面做好准备的作用。

误区3:焦虑会使你表现更差劲——人们普遍认为,表现不佳,往往是因为感到焦虑不安。其实,这种看法恰恰是形成焦虑的主要原因和保持力量。战胜了这种信念,你很可能就会克服大部分紧张情绪。

恐惧时,我们通常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形势的走向。你认为这是评估你外在表现的有效性和质量的正确方法吗?如果你认为不是,那么你就开始懂得恐惧起作用的方式了!至于为什么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形势的走向是不正确的,有好几个原因可以解释。

1.我们有许多情感都是别人看不见的。有人认为自己做的某些事别人看在眼里,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关于这一点,有一些较常见的例子,比如,认为“我的脸涨得像个红番茄,因为我觉得浑身发暖”;认为“肯定形势不妙,因为我心跳得厉害”:认为“我肯定说了一些蠢话,因为思维已经失控”。

2.担忧时,我们的想法会歪曲。考虑到人在极度焦虑和担忧时思想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下降,因此此时下定的许多结论都无效。

3.我们是自己最苛刻的批评家。当我们还在后悔忘记把某件事说出来的时候,听众却在为我们刚才提出的四条了不起的观点兴奋不已。

4.人很可能在体现出某些紧张情绪的同时,还能使别人给予你的发言或表现以很高评价。通常情况下,我们评价一个人表现如何,其依据是我们从他的表现中收获了什么、其主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如何,以及可见的素材质量如何等等。表现出紧张情绪并不能抹杀所有这些。事实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还能使别人喜欢上你。

不错,如果你看上去紧张得厉害,人们对你的评价可能会降低,但这很可能只是8分和l10分之间的区别。拉里娜经常让那些在别人面前发言时表现紧张的客户上台讲话,然后让旁观者评价他们的表现。她不止一次地发现,高度紧张与表现不佳并无关联。发言者的焦虑程度可能为9分(假设焦虑程度最高可达10分、但同时表现也可能得9分(以10为最佳表现计算)。有人经常说这样的话:“我能看出乔发言时的确紧张。不过他却能坚持往下讲,而且还能妙语连珠,这种超强能力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由于很多人在发言时显示出不安的迹象,因此,即使他们表现出某种焦虑的征兆,大家也不会过于惊奇或不舒服。关键在于你在表现出这种焦虑情绪时作何反应。在这里我给大家一点提示:退一万步说,以过度补偿行为(比如一再认为自己刚刚说过的某个观点是错误的)或逃避行为(离开发言现场)作出反应至少不会被听众看好。

此外,评价者对目睹的焦虑表现的评价,几乎永远没有发言者自以为的那么高。发言者可能给自身焦虑程度打8分,而旁观者可能只给他打3分。这进一步证明了一种看法:我们内心感觉到的和实际表现出的并不一致。

误区4:别人看到你焦虑不安时,会自动给你负面评价——多数人都不会因为看到你紧张而自动给你以负面评价。实际上,人们发现别人在表现出某种不安迹象时反而更显得平易近人、更加真实、更加谦逊。一般情况下。过于自信、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或趾高气扬的人反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从另一方面讲,适度紧张的人往往被人视为诚实可信。有些研究甚至觉得,人们认为容易脸红的人更招人喜爱、更讨人喜欢。

即便别人看到你焦虑时不积极地评价你,也不一定会给你以消极评价。人的印象是在多个变量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焦虑不过是其中一个因子而已,往往甚至连因子都算不上。

此外,即便不算大多数人,可以说大部分人对于在公开场合发言或多或少都有些担忧,因此,当他们看到你紧张不安时,可能对你正在经历的困窘局面深有同感。他们甚至可能希望帮助或支持你。

你也许不明白:要是那些以貌取人的笨蛋以否定眼光看我怎么办?对了。听起来似乎你恰恰回答了自己的提问。这些人只是以貌取人的笨蛋。此类人的存在是永远避免不了的,不过你只用自问这个问题:即便这样又能如何?为什么要在乎这些人怎么说、怎么想?他们总是要鸡蛋里挑骨头,即便你不紧张,他们也会从你的声调、头发或鞋子上找出毛病来。这种人通常自己便存有不安全感,以貌取人不过是他们采取的补偿行为而已。

如果你非得在乎他们的想法不可(比如说此人是你的老板),我们可以为你提供许多技巧,帮助你变得更有信心。眼下的问题是:你必须首先亲历焦虑感,然后才能够战胜它,而当你亲历了焦虑感之后,结果很少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具有灾难性。

误区5:要是逃避可怕的局面,焦虑感便会逐渐减弱——这是一种普遍看法,它之所以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因为它建立在一种自然反应之上。不妨想想别人把我们弄疼时会发生什么——我们会想办法逃脱和躲避。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这个道理。小时候,你是否烫过自己或者被蜜蜂蛰过?你是否此后设法远离火苗或对所有蜜蜂唯恐避之不及?肯定会这样,因为这是人自然的、本能的反应。

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上,这种自然反应是最无效的反应。逃避行为出现时。焦虑感便会上升。

焦虑感之所以会随着逃避行为的出现而上升,是由于逃避行为使你不可能确证或反证自己担心的后果是否属实。比如,如果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紧张感可能逼迫你自以为在当众出丑。如果你避免当着许多人的面发言又会怎样呢?是的,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这种基于焦虑感作出的预言是否正确,于是就情不自禁地假定自己的预言是对的,认为你最好不要当着一大群人的面发言。

你越是逃避某种事物,恐惧感就越会有增无减。假如你一直都害怕黑暗。让室内的灯连续亮上4个月,始终不让它熄灭而导致漆黑一团。你觉得晚上电灯突然熄灭而让你置身黑暗中时,会发生什么呢?你肯定胆战心惊。这里的关键在于:逃避行为会增强焦虑感,而战胜这种行为的关键便是停止逃避。

“预期焦虑”(即在发言场合来到之前便紧张不安)是逃避行为导致的。其反应包括:

只要有了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的心理准备,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哪怕连续好几个月都不必在公开场合说话,但只要想起发言或演讲,我还是不由得忧心忡忡。

发言的前一天夜里,我感到十分紧张、胃痛难忍,甚至辗转反侧,通宵无法入睡。

发言的当天早上很可怕。我战战兢兢、紧张不安,脑子里不停想着可能发生哪些问题。

在参加一次会议的途中,我开始感到紧张。当我认为主持人可能叫我站起来发言时,感到一股热潮涌遍全身。

快要发言时,我觉得自己似乎被一股害怕的浪潮撞击。心跳得仿佛快要停止,我变得脸红脖子粗。我想,哦,别这样!

预期焦虑可能发生于发言前的任何时刻。这种焦虑可能于发言前几个月持续挥之不去,也可能作为一种惊恐的感觉,在你快要开口讲话时才猛然出现。这种焦虑感和你真正开口说话时感到的担忧并非一回事,相反,它指的是你就发言问题思考和酝酿时产生的紧张感。这种情绪往往是指对某件即将到来的事情的担心。许多人说,他们在构思发言时无法摆脱的那种恐惧感,要比真正开口发言时怀有的感觉更糟糕。

你越是逃避某个局面,就越会紧张地等待这一局面的出现。如果你编造巧从此,不再开口就紧张!妙的借口和由头,以逃避在公共场合发言,那么下一次必须讲话时,你很可能就会产生很强的预期焦虑。因此,你应当停止逃避,直面焦虑。你将发现自身的适应能力很快形成,因为一般来说,一旦置身形势之中,你就会发现原来局面远远没有事先预料的那样艰难。

误区6:多练习、多试讲。便会无所不能——人们一般认为发言之前应该多练习,这样一来,发言时就不仅对素材驾轻就熟,而且说出来也朗朗上口。尽管事实的确如此,但是过度准备也可能矫枉过正。如果试讲的次数过多,那么这种演练便会成为一种过度补偿行为。天长日久,你会认为自己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排练而即兴发言(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结果肯定会表现不佳。这便导致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你很快便会把发言的成功归功于反复练习,认为不经常地、多次试讲便无法在公共场合说话。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必须作即兴发言或无准备的讲话时,这种想法便会使你的自信心荡然无存。

我有一位客户叫玛丽亚。她说,她在每次发言之前大约要练习100遍,而这种做法在“问答”阶段来临前一直很奏效。如果有人就她尚未准备好的问题提问,她脑子里想的就是:“哦,坏了,对此我毫无准备!”她的问题在于:认为自己经过无数次练习之后能够自如发言。而一旦说到事先没有练习的内容,她便不知所措。

过度练习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发言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就怀疑你经过反复演练。多次练习过的讲话肯定会枯燥无味、照本宣科。你发言的效果让人听起来像读稿机发音那样一字不差,而不会使人觉得是有感而发。

误区7:将发言内容写下来再读几遍,就不必担心为回想要说的话而搜肠刮肚了——同样,这种看法只对了一半。多写几张便笺以便在发言期间起到提示作用,这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千万不要照稿子念。

你是否见过写好之后再读出来的发言?它的效果怎样?多半是让人不胜其烦、苦不堪言。既然成功发言的关键之一在于和听众交流,那么开口讲话时应该怎样做呢?你所能与观众互动的唯一途径便是发言稿。就算真想读一篇发言稿,也一定要做到迅速低头看一眼以唤醒记忆,然后再抬头发言。

有人经常担心:如果不把发言内容全部写下来,那么发言时怎样才能不忘词?不要忘了:你肯定已经针对此次发言进行过练习。因此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不需要书面文字来提醒自己说点什么。写几张简明扼要的小纸条也许有帮助,但是纸条的数量和上面写的内容都应当尽量少。

……

从此,不再开口就紧张:如何在任何场合讲话都不怯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