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石赟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190000版次: 1页数: 219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3396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他们的死并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他们的死同时也牵动着时代的脉搏,与王朝的兴衰更替紧密相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设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嫉妒,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常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力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常常会无名火起,拍案痛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愤怒、悲凉和无奈。
综观中国历史,能够善始善终、全身而退的功臣少之又少。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便你是功勋卓著的肱股重臣,被主子视为“国家栋梁”,倚为“国之长城”,但如果不知进退,或让主子不爽,或让小人妒火中烧,那么离掉脑袋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目录
第一章 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
一、出使越国,饱受磨难
二、越国战败,谋求媾和
三、孤身入吴,达成议和
四、韬光养晦,兴越灭吴
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六、劳苦功高,后人评说
第二章 千古奇冤,忠臣死节——伍子胥之死
一、国仇家恨,怀志出逃
二、韬光养晦,静待吋变
三、振兴吴国,能力尽显
四、大仇得报,鞭尸疑云
五、谏不能用,含恨而终
六、千古冤案,死亡真相
七、性格剖析,成败有凭
八、“叛国”疑案,正说英雄
第三章 车裂以殉——改革先驱商鞅之死
一、少好刑名之学
二、因势出人,因人成事
三、西行人秦
四、觐见秦孝公
五、舌战群臣勇者胜
六、立木变法,诚信震天下
七、开疆辟土,迫使魏王丧权辱国
八、心狠手辣,用酷刑维护改革
九、固执己见,不听忠告
十、变法功高
十一、身遭车裂
十二、司马迁说商鞅
十三、商鞅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功名利禄的牺牲品——吴起之死
一、名德有亏,被曾子逐
二、杀妻求将,为鲁王用
三、威镇河西,国内改革
四、公叔算计,无奈奔楚
五、变法强楚,征战诸国
六、悼王驾崩,乱箭穿身
七、治军有方,赏罚分明
八、暴戾还是仁德
第五章 汨罗江畔的悲歌——屈原之死
一、出生昇乎常人
二、美政理想
三、尝试变法,锋芒初露惹众议
四、遇谗
五、遏制朋党比周之害
六、怀王挥手又何如
七、从灵魂深处与社会关系中透析屈原冤案
第六章 法术大家——韩非之死
一、韩非的权术
二、师事荀卿
三、秦王兴师三十万,只为韩非
四、韩非失民众
五、必死无疑的法家鼻祖
第七章 范雎进谗杀白起——白起之死
一、白起为将,范雎力相
二、长平大捷,坑杀赵卒四十万.
三、范雎的个人战争
四、诬杀白起
五、冤死的灵魂不服输
第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秦相李斯之死
一、走上从政之路
二、心胸狭隘的小人
三、秦王朝的搭建人
四、焚书坑儒的帮凶
五、最丑陋的人生一幕
六、丞相的宿命:腰斩咸阳
七、寂寞身后事,有人要评说
第九章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之死
一、承胯下之辱,临寄人之羞
二、从怀才不遇到登坛拜将
三、好虚名,封齐王留下隐患
四、功高震主
五、谋反证据不足信
六、韩信一命归钟室
七、韩信之死冤还是不冤
八、不能把兔死狗烹视为历史规律
第十章 不成熟的政治家——“智囊”晁错之死
一、年轻有为、功勋卓著的晁错
二、从“削弱诸侯”到“七国之乱”
三、“七国之乱”的起因
四、晁错性格的分析
五、虽是忠心耿耿,但却血洒东市
六、晁错并非对皇帝尽愚忠
七、后人从“七国之乱”的结局中汲取的教训
第十一章 平乱四方,功盖其位——周亚夫之死
一、将门之后,治军极严
二、平定七国之乱
三、功盖其位
四、饿死在狱中
五、是非功过周亚夫
第十二章 名门之后,国之风士——李广之死
一、地灵人杰,将门家风
二、军事奇才,机智勇猛
三、伐吴楚受命平叛,夺军旗威震昌邑
四、战雁门重伤被俘,假昏迷夺马归营
五、以狠对外,以爱对内
六、摆圆阵智勇杀敌,射大黄塞上扬威
七、悲情将军,受辱自刎
八、忠尽爱国,廉洁奉公
九、汉武帝为何不重用李广
十、李广之死的历史评判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
一、出使越国,饱受磨难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十分激烈。吴、越两国兴起于现在的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它们都与楚国接壤。开始时,吴国国力较强,越国国力较弱,两国关系素来不好。后来晋国联合吴国牵制楚国,而楚国则联合越国来对抗吴国,吴越两国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吴国集结精兵五万到吴、越两国的边境,给越国施加强大的压力。
文种,楚国人,当时任大夫一职。他鼓动楚王派两万军队到楚越两国的边境,想以此给越国助威,他还建议楚王联合越国一起对抗吴国。楚王听从了文种的建议,于是派文种出使越国,商讨与越国结盟一事。楚王希望双方的联盟能给强大的吴国敲响警钟,让吴国明白,小诸侯国联合起来的实力不容小觑,现在这样的行为不会再发生。
受楚王的命令,文种出使越国。而越王允常因为没打算过要与吴国开战,他害怕得罪吴国,因此他不喜欢来越国游说的文种,但表面上还是敷衍文种。就这样,文种在越国备受冷遇。
吴国的侦探得知楚国派使臣去越国谋求联盟,急忙把这一消息上报给吴王阖闾。吴王大怒,决定先派兵攻打楚越边境的两万楚兵。在楚越边境,吴军将楚军重重包围,结果吴军诛杀了五千楚兵,其余的一万五千楚兵也全数被擒。吴国统帅伍子胥命令带兵统帅王子累将俘虏押去挖煤,王子累嫌路途遥远,最后竟然将一万五千楚兵悉数活埋。楚王得知后暴跳如雷,把罪责全部归咎于文种。他命人去越国抓捕文种,准备押他回楚国问罪。
而这时期的越国正经历着一场劫难,老越王允常刚刚驾崩,石买等少数几名权臣利用允常刚死,发动了宫廷政变。勾践是太子,他终于挫败了石买等人的罪恶阴谋,得以继位为王。勾践继位后,先是重用范蠡,范蠡又向勾践举荐了文种。范蠡告诉勾践,文种有经天纬地之才,重用文种,越国必定会强大。听了范蠡的建议,勾践马上拦下押送文种回楚国的囚车,让文种成为越国的大夫。危难关头被解救的文种自然而然对勾践感恩戴德,为越国鞠躬尽瘁,以至后来文种成为传颂千古的谋臣、干臣和铁骨铮铮的谏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