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究论丛第十八辑
分類: 图书,历史,世界史,亚洲史,
作者: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 编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47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23402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大约在一百年以前,韩国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之为“隐士之国”,该国的情况还鲜为世人所知,尤其是西方人士知之甚少。当时,欧美人士只知道这是一个远在地球东端边远地区无比寒冷的国家,那儿居住着一群信仰奇特宗教的神秘居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经过近百年的沧桑,风风雨雨,剧烈变迁,如今的韩国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
回顾韩国人民经历的最近百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前50年是争取国家独立、摆脱日本帝国主义者对该民族的奴役,创建民族独立国家的过程;后50年是努力建设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力争使国家与民族踏入世界现代化行列的过程。韩国人民用他们的英勇奋斗与艰苦劳动为本民族争得了独立和富强,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扬。
韩国与中国是邻邦,有着数千年的交往历史。按理说,中国人民对这么一位邻居应该知之甚多,知之甚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制约。中韩两国人民的交往一度被割断了数十年。中韩两国之间的信息交流被限制在最小最简单的限度之内。因此,原本不应该如西方人那样把韩国视为遥远的“隐士之国”的中国人也把韩国视为一个十分陌生的国度,尤其是今日年轻一代中国人对其了解甚少。
目录
总序
冷战后东北亚民族主义复兴的条件与机制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与中韩合作
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朝鲜问题
开放和兼容:重建东北亚地区秩序
朝鲜半岛安全与中美关系互动
朝美关系正常化:变量和前景
析论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
朝鲜停战谈判与美韩同盟的形成
美国在韩核部署的历史分析(1958-1991年)
朝鲜半岛与日本“政治大国化”战略
论制约日朝关系发展的三大因素的互动及其前景
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前景分析
朝核政治: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局
新保守主义语境中的美国朝核政策
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选举
韩国集权体制的转型及其条件探析
韩国示范科技园区模式特点及其政策启示
——以区域发展作用分析为视角
论“韩流旅游”及对中国旅游业的启示
韩国光复军官兵消费合作社问题研究
战后中韩东北地区韩侨问题交涉述考
论清朝对朝鲜政策的转变及评价
1867年日韩捧兵事件:朝贡制度网络功能初探
壬辰战争之际明朝与朝鲜对日外交的比较
——以明朝沈惟敬与朝鲜僧侣四溟为中心
“丁卯之役”的交涉及战后金鲜的矛盾冲突探析
高丽时期“为人女”女性在财产关系中的地位
穆克登错定图们江源及朝鲜移栅位置考
论同春堂的四端七情说
知讷的“心”本体论哲学思想初探
日本饮食文化中来自朝鲜半岛的要素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大事记(2007年1月-12月)
书摘插图
朝鲜停战谈判与美韩同盟的形成
三、“抛弃”与“牵连”视野下的美韩同盟
美国新现实主义同盟理论家格伦斯奈德(Glenn H.Snyder)在分析同盟内外部关系的过程中借用了迈克尔曼德尔鲍姆(Michael Mandelbaum)剖析核武器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时所使用的“抛弃”(abandonment)和“牵连”(entrapment)两个概念,提出了“同盟困境”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同盟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参与同盟的国家经常担心盟友的背叛,包括没有依据盟约向已方提供应有的支持、解除盟约甚至与敌国结盟等等(“抛弃”)。同时,同盟形成的基础之一是针对某一敌国或敌对集团,于是同盟成员国又害怕因盟友的利益而被拖入一场与自身利益相悖的冲突(“牵连”)。每个结盟的国家都在“被抛弃”和“受牵连”间权衡。为避免“被抛弃”,就必须以行动取得盟友的信任,而这样做势必增加“受牵连”的危险;为避免“受牵连”,就必须与盟友保持距离甚至在盟友与敌国发生冲突时不过深介入,但这样做又可能冒“被抛弃”的风险。“同盟困境”的另一层涵义是与敌国力量对比的困境。如果一国为了增强自身安全感而强化同盟,那就可能引起敌国敌意的上升。可如果一国为避免引起敌国加深对它的敌意而选择弱化同盟,又可能事与愿违地纵容敌国的扩张意图。
斯奈德是在讨论同盟形成后所面临的内部困境时引入“抛弃”和“牵连”这两个概念的。事实上,就美韩同盟而言,“被抛弃”和“受牵连”的恐惧早在同盟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并成为二者结盟的主要动因之一。从美国的角度讲,结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阻止朝鲜、中国和苏联“侵略”韩国,进而保卫日本以及亚太地区其他“自由国家”的安全;另一个是获得李承晚对朝鲜停战协定的支持,继续保有对韩军的管辖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