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
作者: 刘贤娟,村玉柱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329000版次: 1页数: 210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34469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点为指导,在分析水文资源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水资源,城市给水工程、城市防洪与排涝、地表径流的调节、城市生态与水环境建设、城市雨水利用与节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本书既可作为城市水利专业、水利工程建筑专业、供排水专业、水利系统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水资源管理有关领域的高校师生与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城市水资源系统
第三节 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
第四节 水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水文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水文学分类及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水文循环
第三节 水文要素及测算
第四节 水文统计方法
第三章 地表水源年径流的分析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影响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的因素
第三节 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计算
第四节 有短期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计算
第五节 无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计算
第四章 设计洪水的推求方法
第一节 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三节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第五章 径流调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库的兴利调节
第三节 多年调节水库的兴利调节计算
第四节 水库的防洪调节
第六章 城市防洪与排涝
第一节 城市防洪排涝的特点和任务
第二节 城市防洪
第三节 城市排涝
第七章 城市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节 制定水污染防治的方法
第四节 城市水环境保护与质量控制目标
第五节 城市污水的处置
第八章 城市生态与水环境建设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二节 城市水生态建设
第三节 城市水环境建设
第九章 城市雨水利用与节水
第一节 城市雨水利用
第二节 城市节水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城市节水指标体系
第四节 工业和城市节 水基本对策与技术途径
第十章 城市给水工程
第一节 给水工程分类
第二节 给水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取水工程
第四节 供水管网工程
第五节 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附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一、水资源的概念
近20多年来,“水资源”这一名词在我国广泛流行,但对其内涵,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公认的定论。究其原因,主要是:①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理解有差异,甚至相反;②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土壤水等,且相互之间可以转化;③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它至少包含水量和水质两方面,这两方面在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影响下是可变的;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水资源利用效率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⑤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它涉及众多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气象学、水文学、地质学等,并且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水资源的概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了它的数量和质量,又包括了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常以淡水体的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川年径流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含水层补给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
陆地上各种水体都处于水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径流、蒸发而排泄,并在长时期内保持水量的收支平衡。在多年均衡状态下,水体的贮存量称为静态水量,水体的补给量称为动态水量,前者与后者的比值即为更替周期。更替周期长的水体,如湖泊为17年,深层地下水为1400年,取用后难以恢复,一般不宜作为长期稳定的供水水源;更替周期短的水体,如河水为16天,浅层地下水约为一年,取用后容易恢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贮存的水量最多,它们分布在地球上的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地区,目前能够利用的还很少,只有一些高山冰川的融水,流到山麓平原地区,可以饮用或灌溉田地。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它们只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7/100000,淡水总储量的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