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
作者: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80000版次: 1页数: 243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344674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和水利部领导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枢纽管理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综合运用行政、工程、科技、法律、经济等手段,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在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实现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连续8年不断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书对多年来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分析和总结,由五篇十三章组成。第一篇三章,介绍了黄河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国内外特别是黄河水资源危机的突出表现。第二篇两章,着重论述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环境保护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三篇两章,全面回顾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的背景与决策、筹备与启动,重点介绍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初级阶段的具体实践。第四篇三章,重点介绍和展望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创新与发展。第五篇三章,系统全面地对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工作人员及广大关心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篇黄河水资源危机与对策
第一章黄河水资源
第一节黄河流域概况
第二节黄河水资源概况
第三节黄河河川径流变化趋势
第二章国内外水资源的普遍危机与警示
第一节国外河流普遍面临水危机
第二节我国北方河流普遍的水危机
第三章黄河水资源危机与对策
第一节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节黄河水资源危机的突出表现
第三节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原因
第四节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
第二篇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保护
第四章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
第一节水资源监测与调查
第二节规划管理
第三节黄河初始水权建设
第四节水权转换管理
第五节供水管理与水量调度
第五章水环境保护
第一节黄河水环境保护机构
第二节黄河水环境监测
第三节黄河水功能区划
第四节黄河水环境保护、监管与水量水质统一管理
第三篇初始阶段:黄河不断流
第六章决策与组织
第一节历史上的黄河水量调度
第二节实施统一调度决策背景
第三节统一调度的策划与组织
第七章初级调度的成功实施
第一节来水情况
第二节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工农业耗用水变化趋势
第四节初级阶段调度成效
第四篇创新发展阶段:迈向现代化
第八章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系统——迈向科学调度
第一节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节系统总体目标
第三节系统总体框架
第四节系统建设
第五节系统的成功运行
第九章《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颁布实施——迈向依法调度
第一节依法调度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初步实施
第十章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扩展与深化——迈向全面调度
第一节黄河重要支流调度——干支流统一调度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
第五篇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显著效果
第十一章社会效果
第一节初步遏制了黄河下游断流的恶化趋势
第二节兼顾了各地区、各部门用水
第三节促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改善了部分供水区的人畜饮水水质条件
第五节保证了中下游水库调水调沙用水
第十二章生态环境效果
第一节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第二节保证了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三节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良性发展
……
第十三章经济效果
附件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篇黄河水资源危机与对策
第三章黄河水资源危机与对策
第四节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
二、加强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流域取水许可管理
(三)实行多种水源的联合配置与调度
按照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统一配置的原则,流域管理机构在进行黄河地表水年度水量分配和调度时,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利用。各省(区)在用水、配水过程中,根据年度分配的地表水量指标,以及地下水监测情况,联合配置和使用黄河地表水和地下水。
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管理。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的地区,如汾渭盆地,要控制地下水的开采规模,划定地下水的禁采区和限采区;在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宁蒙灌区和下游引黄灌区,要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运用和配置。
统筹考虑黄河水量和外调水的配置,实行外来水和黄河水的统一分配和调度。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
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以节水型灌区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在重视工程节水的同时,突出经济手段的运用,切实转变用水方式和观念。
(一)体制完善和制度建设
1.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同时,推进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行政区域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实行各种水源来水的联合调度、水量水质的统一管理,统筹涉水事务,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
2.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1)在明晰水权的基础上,结合年度来水情况,加强流域和行政区域年度水量分配和调度管理,逐级明确省(区)、市(县)直到各用水户的用水指标,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