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家长们的21个教育方法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贻祥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1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643200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好的方法能激励成长,一本好书,会改变人生轨迹。
各种科普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陶冶情操的良好方法。在许多获奖科学家身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
内容简介
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但所有的父母都一样——渴望孩子长大成材;所有的家长对孩子所采的教育方式也许都不尽一样,但所有的成功的孩子的家长,特别是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家长们的教育方法却是迹可寻、有法可依的;许许多多的教育科学研究者和教育专家都在关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之道,关注他们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他们总结出了21条成功的的教育方法……
各种科普活动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陶冶情操的良好方法。在许多获奖科学家身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
目录
第1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2章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3章 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第4章 保护孩子的兴趣
第5章 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6章 让孩子具有独立的个性
第7章 勇敢与自信是孩子不可缺少的品质
第8章 鼓励孩子读书
第9章 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尊
第10章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第11章 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
第12章 后天的培养也能使孩子成才
第13章 启发与引导孩子向前
第14章 与孩子一起共同的进步
第15章 高尚品的教育意义
第16章 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第17章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第18章 培长孩子的智慧与知识
第19章 让孩子自由玩耍
第20章 挫折教育,让孩子树立执著精审
第21章 锁定目标,立志成才
书摘插图
第1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学渊源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诞生于安徽合肥,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幸运的是,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家庭,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
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杨振宁10个月大的时候,他考取省官费负笈美国,历时5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于1928年归国。归国后,武之先生先后执教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
杨武之先生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感情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不畏艰苦、努力读书、正直做人的一生。他常用自己9岁丧母,12岁丧父,寄于亲戚篱下,阅尽人间冷暖,从而发奋读书,坚持不与纨绔子弟和不求上进者为伍的人生经验告诫和教育他的孩子。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中国历史,讲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本人颇具中国古典文学造诣,也常让孩子们诵读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名曲,令他们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大地发生战乱而孩子们无法坚持到学校学习的情况下,他会亲任家庭教师,从一切可能之处借阅画报书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家里的客厅时常挂着一块黑板,那是父亲和孩子们讨论难题,传授知识的工具。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主张凡教育者,首要处就是要知人,认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克制短处,才有成大器的可能;他还主张教师除了教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也应教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品德和道德修养。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首先对自己的儿女实施。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贤惠、克勤克俭的妇女,为了一家七口人的冷暖温饱,她日夜操劳,凡事亲力亲为,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她也颇有见识,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