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列宁(新)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 张一兵 著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481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404870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条解读路径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奇迹:一个经历了存在的考验,得以被最新的现代思想成果实验解读的列宁空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作为阿多诺、福柯和拉康同时代人的列宁,他已对我们发出邀约,指引我们继续他的批判性思考之路。在今天,“回到列宁”对我们意味着:与列宁一同前行!
张一兵教授的新著不只是一个中国事件:对每一个意欲在哲学的深度上复兴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来说,都深具要义!
——斯拉沃热齐泽克
正像他在《回到马克思》一书中所作的经典性研究一样,张一兵教授始终致力于从缜密的文本解读的角度来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通过借鉴罗兰巴特的观点,张一兵再一次证明了文本解读并非只是向“作者本人”的一种简单、本本主义式的“回归”,而是研究者和读者共有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思想经历。
——特瑞卡弗
张一兵教授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列宁思想所作出的重要解读,是以如下观点为理论前提的:在1914年,亦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列宁系统研读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却抹杀了列宁在这段时期所经历的意义深远的思想转变。张一兵从传统上对列宁、马克思及辩证法的教条主义的解读视域中抽拔出来,从当代法国的文本学批判的视角出发,对列宁关于黑格尔的哲学笔记进行了卓越的解读。
——凯文安德森
内容简介
本书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一个导言和上、下、两篇。在导言中,我主要是介绍列宁“哲学笔记”的文献情况,评说传统列宁“哲学笔记”研究中已有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而重点是说明我在本书中新提出来的思想构境理论,特别是与其同构的拟文本解读方法和思想史构型。在上篇主要是青年列宁在哲学理论认识上的一个概要的早期思想线索,这从1894年他所写下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什么是“人民之友”?》开始,一直到他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前后的哲学思想变化过程。下篇的中心思想,是在颠覆前苏联学者的“计划构想论”先验构架后,发现列宁在接近黑格尔哲学的认识过程中发生的深刻思想转变,即从理论构架向自主性阅读构境空间的转换。关于这转变的分析和讨论,是本书关于列宁哲学思想研究最重要的进展,它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前苏东学者在列宁哲学研究中的传统观念。最后,我将自己25年前写下搓于辩证法理论逻辑的一篇论文作为本书的附录,因为它多少与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空间和列宁在“伯尔尼笔记”最后获得的实践辩证法观念相关联。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言
一、列宁哲学思想的非同质性
二、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三、“哲学笔记”文本的基本概况
四、“伯尔尼笔记”的文本结构
五、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中的林林总总
六、换一种思路想问题
七、“伯尔尼笔记”: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思想变化的历史原像
上篇走向哲学圣殿的列宁
第一章革命实践中的青年列宁与历史的主客体向度
一、青年列宁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
二、青年列宁与他的哲学老师普列汉诺夫
三、青年列宁读《神圣家族》
四、主体向度:青年列宁思想的最初变化
五、阶段意识与革命的能动性
第二章列宁、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唯物主义
一、列宁首次系统地学习哲学理论的背景
二、拟文本:阅读批注及其解读方法
三、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批注
附文物关系拜物教:一场被忘却的思想交锋——评1908年普列汉诺夫与波格丹诺夫的哲学论战
第三章列宁与狄慈根的哲学唯物主义
一、关于狄慈根哲学唯物主义的阅读
二、狄慈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同志”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第四章列宁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初步了解
一、列宁阅读中的反常
二、关于莱伊《现代哲学》的批注
三、宽阔的哲学研究视域:西方哲学与科学研究的札记
第五章列宁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摘要笔记
一、自然界与宗教
二、唯物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第六章俄国思想家:仍然是唯物主义
一、物质实体本体论: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一文批注
二、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七章全面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二、《卡尔马克思》中的哲学观点
……
下篇“伯尔尼笔记”:站在哲学巨人肩上的列宁
附录一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内在逻辑结构
附录二列宁“伯尔尼笔记”的意义
附录三列宁和布哈林关于弗涅夫斯基《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一文的便条往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走向哲学圣殿的列宁
在上篇中,我们将主要研究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前两时段,即从19世纪末一直到1913年前后列宁哲学思想的变化。
从1894年到1906年前后,是其中的第一个时段。在此期间,列宁留下的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文本十分鲜见,我们只能从他写下的大量关于现实问题的政论文献中,征候性地探寻其时列宁所据有的哲学语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