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出南亚

分類: 图书,小说,军事,
作者: 无住 著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564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5542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愤怒的子弹》作者周健良、《雪亮军刀》作者张磊联袂推荐。
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之战,后又攻胡康河谷,穿孟拱河谷,围密支那,渡怒江,战腾冲,克松山,占龙陵,最后解放滇西,反攻缅北,中国远征军痛击日寇,壮我国威!
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兵出南亚,势如猛虎,与欧美盟军并肩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而光彩夺目的篇章!
本书由《愤怒的子弹》作者周健良、《雪亮军刀》作者张磊联袂推荐!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戴安澜(时为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
物资胜于精神,此次我军缅北作战之所以成功者,实以我军装备较敌为优。我之火力完全可以压倒敌人,敌日埋头于工事中,坐受我炮火之轰击。而空军又绝对优势,我昼夜自由活动,敌则昼伏夜动,彼我情势实与我上海战役相反。此足以证明我军只要有好装备,即可战胜敌人……盖我军精神条件早经具备,所缺者物质条件耳。如能以物资上之充实,精到之训练,则可战胜一切也。
——赵学渊(《缅战回忆录》作者)
蒋介石认为,中国军队刚刚进入缅甸,立足未稳,应该首先把脚站稳,然后才能考虑进攻的问题。史迪威不听蒋介石的,结果中国远征军最初的惨败,败得很惨。所以,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史迪威是个笨蛋,完全否认史迪威的军事才能。我认为他看得不全面,史迪威在后面的作战里,特别是指挥从印度进攻缅甸的那支部队打了很多胜仗,所以,应该说史迪威是对中国抗战有功的国际友人。但他看不起国民政府,看不起蒋介石,而且曾经想夺取中国的军权,甚至曾经计划要暗杀蒋介石。
——杨天石(民国史专家、中国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员)
1942年夏季,中国远征军是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以自己的悲壮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决定性会战的胜利,并通过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朝胜利方向转变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大环节,这就足以证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重大军事贡献。
——倪乐雄(著名军事学者、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核心卖点
《愤怒的子弹》作者周健良、《雪亮军刀》作者张磊联袂推荐:
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之战,后又攻胡康河谷,穿孟拱河谷,围密支那,渡怒江,战腾冲,克松山,占龙陵,最后解放滇西,反攻缅北,中国远征军痛击日寇,壮我国威!
内容简介
1942年1月,驻泰日军越过泰缅边境发动了侵缅战争。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5、第6、第66军共十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从1942年3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先后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战役的胜利,这是南进日军自太平洋战争以来遭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中国军队这次远征作战,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而,缅甸失守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至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的空中航线。退入英属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则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指导下进行整训,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在滇西组建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为盟军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反攻作准备。
1943年10月,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攻势,贯通中印公路,中国驻印军于缅北开始实施反攻作战计划。1944年3月,我驻印军先后攻占孟关和孟拱,逐渐包围密支那。5~6月间,中国远征军在怒江地区全线反攻,战腾冲,攻松山,克龙陵,将入侵日军赶出国门。与此同时,我驻印军占八莫,克南坎,在芒友与南下的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打通。我驻印军新1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戍,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圆满结束。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海外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主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三十余万多人,伤亡十余万人。
作者简介
无住,云南省玉溪市人。自小生活在中缅边境云南小镇畹町。潜心十余年,始成此书。此书于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时为《国军行动——中国远征军入缅战记》。
目录
第一章 缅甸危机
第二章 风云突变
第三章 拯救英军
第四章 血溅日寇
第五章 魂断瓦城
第六章 野人山记
第七章 异国他乡
第八章 临危受命
第九章 初战失利
第十章 乱中打狗
第十一章 渴望胜利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缅甸
1
国军暂17师代理师长钟进山上校,身负重任,带着副官范一林要去云南昆明走一趟。
昨天傍晚,范一林中校刚刚回到营地,悄悄地告诉钟进山,据重庆方面可靠消息,国军在中缅边境将有一场大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围绕保卫滇缅国际公路而进行的。听说有大仗要打,钟进山仿佛渴望搏击的斗牛士进到了斗牛场一样兴奋,遂将去广西南部战场参战的念头暂时掐灭了;得先到昆明探听一个究竟,然后再作别的打算。
天才蒙蒙亮,范一林便自己驾车陪着钟进山,悄悄驶出了营地。
峰高天矮,崇山峻岭,天空飘着细雨小雪,道路泥泞不堪。吉普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不时碰到沿路开往湖南前线的部队。第二次长沙会战刚刚结束,小日本吃亏不小。中日双方均不甘心,暗自纷纷调兵遣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帷幕悄然地拉开了,战局再度吃紧,国民政府不得不面对战场离重庆愈来愈近的现实,调集国军后方预备队日夜兼程地往湖南集结,为薛岳统兵的第9战区补充有生力量。
“一林呀,”钟进山拍了一下范一林的胳膊,没有外人的时候,钟进山总是这样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副官,“你说说,云南可是大后方,真的会有大仗打啊?”
范一林略微侧过脸,对钟进山说:“师座,听说过滇缅公路,也就是现在讲的中缅公路吗?”
钟进山摇了摇头,他只是略有一点点儿模糊的印象。
范一林深知师长钟进山的为人。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职业军人,以带兵打仗为天职,每天心里只是想知道某一个战区谁赢了,谁跑了,为什么僵在那里。至于什么欧洲时局、太平洋战局和重庆上层方面的消息传闻,钟进山总是漠不关心的,自然也没有更多的人向他提及。
范一林接着说:“四年前,委座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云南省府主席龙云在一起探讨局势走向,他们都担心中国大后方的出海口。龙云在会上提出:上海一失,我即无国际港口。日军南进政策付诸实施,南方战区可能会扩大,连接香港和越南的铁路也成问题。建议国民政府修筑中缅公路,从昆明出发,经云南大理、保山、畹町到缅甸北部重镇腊戍,再连接腊戍至仰光的缅甸铁路。蒋委员长欣然同意,确定了中央补贴、地方筹款的原则,指派交通部一位次长亲自督办筑路事宜。”
“哦,原来是这样的。”钟进山佩服范一林学识渊博,怎么知道那么多,可转眼一想,不禁问道,“范副官,你在大学里,应该不是教筑路的吧?”
“师座说哪儿去了!”想起当年在家乡当县长的父亲,由二哥搀扶着亲自率领两万民工,背着口粮,携带一些刀斧、锤镐、炮杆等简易工具,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悬崖绝壁和高山峡谷之中,最后活活累死在筑路工地上,范一林情绪有点儿激动,“滇缅公路东起昆明西至畹町,境内全长959.2公里,二十万民众九个月就建成通车,眼下是中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海外交通线。”
下午四点多钟,终于到了昆明。这里是云南省的省会,也是大后方。抗战以来,从华北、华东一带撤退的大批学校和工厂,纷纷到昆明安家落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国内几所一流名校联合,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云集了方方面面的精英。美国空军退役上校陈纳德领导的美国志愿航空队,进驻昆明巫家坝机场,将指挥部设在昆明城西一幢三层楼房里,引来大批美国军人,喧闹的昆明由此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城南一个不怎么起眼的旅店,清清静静;俩人落了脚,擦了擦满脸汗水,范一林便陪钟进山来到护国路上。找到以滇味出名的鸿来饭馆,范一林要了一个雅间,点了三七气锅鸡、蒸肉饼、回锅肉等几道云南菜。钟进山是山东人,口淡怕辣,范一林特意交代伙计少放辣椒,另外准备几根大葱和面酱。俩人喝着茶,一边等着上菜,一边等人。
不一会儿,一个伙计悄然掀起帘子:“哪一位是范先生,有人找。”
紧接着走进一位看上去二十六七岁的女人,她身着军装,穿黑色高筒靴,腹部一根皮带恰到好处收紧腰,隆起高耸的胸部,亭亭玉立。她恭恭敬敬地朝范一林微微颔首:“范老师好,你们来得这么早呀。”
范一林连忙起身,向钟进山介绍说:“师座,这位就是我的学生肖娜,中央通讯社记者。”
钟进山伸出手,与肖娜主动伸出的手握了握,客气地说:“幸会,肖记者,幸会。”
“欢迎两位长官到昆明,走了很长时间吧?”
“清早出门,一路跑了十多个小时啊。”钟进山爽爽一笑,似乎坐飞机来那么简单。
三人礼让一番前后落了座,尽管前几天刚刚见过面,范一林依然客气地对肖娜说:“此次来昆明,师长和我担子不轻,你要多帮忙啊。”
“老师要我做什么事呢?”肖娜微笑着问。
范一林朝钟进山递一个眼色说:“师座,你想了解的问题,请肖娜告诉你吧。”
山东大个儿钟进山面泛几丝腼腆,心想她是副官的学生没什么大不了的,脱口而出:“肖记者,范副官讲中缅边境要打大仗,可真有这么回事儿?”
肖娜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中央通讯社,后来爱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军队,一门心思做了战地记者。前些日子在重庆,整天和军政部、军委会办公厅参谋副官们打交道,自然了解许多军事方面的动态。有一天到昆明第5军采访,遇到了杜聿明将军,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肖娜知道了杜聿明可能要领军出国打仗的消息。正巧在昆明意外碰上几年未曾见面的大学老师范一林,是她悄悄告诉老师有关国军出国消息的。没想到范一林穷追不舍,终于叫上自己的师长一起到了昆明,大有刨根问底的架势。
她看了一眼范一林,喝口茶抿了抿嘴唇,爽快地说:“是啊,钟师长。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后,日本南方军最高司令寺内寿一的部队席卷了太平洋诸国。目前,日军正在全力攻打菲律宾,麦克阿瑟将军率领驻守马尼拉的七万五千美军已经撤往巴丹半岛。要不了多久,寺内寿一就会腾出手来进攻缅甸和印度的。”
“这和我们打仗有什么干系?”钟进山弄不明白。
“当然有关系了,钟师长。”肖娜接着说,“日军进攻缅甸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切断中缅公路,从云南大后方夹击中国;二是打压英国在亚洲的势力,进一步夺取英属殖民地。因此,军政部正着手筹建一支部队,开赴中缅边境甚至进入缅甸,准备和日军作战。”肖娜不愧是战地记者,对亚洲战场的军事态势了如指掌。
伙计把菜一一上齐了,钟进山兄长似的和蔼招手:“肖记者,咱们边吃边聊,中不中?”
“请!”范一林冲肖娜点点头。
三人拿起筷子,边吃边说。肖娜认认真真地向钟进山讲述东南亚战事,钟进山终于搞清楚了——军政部将从川滇黔三省交界一带进行整训的部队中,挑选一部分加入出国作战的国军序列,中央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很可能是这一支队伍的指挥官。肖娜的详细描述,撩拨着钟进山的心;他暗地里毅然决定,无论如何要搭上去缅甸的车,见识见识国外的战场。
没有喝酒,晚饭吃得快。钟进山心满意足地起身说:“肖记者,我和一林不虚此行,谢谢你了。”
“钟师长见外了,你要赶快把八字的另一撇写上,暂17师保准是远征军。”肖娜听钟进山说起与杜聿明不一般的交情,心想没准儿会撞运成了心愿的。
范一林和肖娜陪着师长回到旅馆门前,钟进山转身告诉范一林:“你去吧,替我问候老人家。”
范家是滇西的大户人家,范一林的父亲范舒珍为官,二叔范舒桂从军,三叔范舒经商。范一林的女儿范思欣从北平辗转接回昆明后,就由三叔范舒帮着照看,一晃几年光景了。大凡昆明方向有公干,钟进山总会照顾范一林跑单,目的就是让他回家看一看女儿,一个人又当爹又是娘的,真不落忍。肖娜心细知道宽慰人,顺路去杂货铺买了一袋好吃的糖果点心,跟着范一林去看女儿。
范一林一笑:“家里有这些东西,没有必要买吗。”
肖娜以亲昵的口吻说:“我第一次登门拜访,总不能两手空空呀!”
2
“是,请部长放心,我一定会安排好交接事宜。”
与重庆军政部何应钦通了电话,杜聿明心里踏实了许多。这位国军抗战五虎将之一,从古北口长城抗战以来,率领部队从北到东,从东到西,一直在率兵作战。日本人入侵法属支那南部后,蒋介石心里火急火燎了,急招杜聿明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光亭啊,西南可能要出大事了,你去救一救急吧。”
校长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忘不了他这个黄埔一期毕业的学生。于是杜聿明奉命撤出第九战区系列,率第5军两个师先期进入云南。他是陕西米脂县人,1924年看到《新青年》招生启事,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举荐进入黄埔与陈赓、关麟征同学。“淞沪会战”时,身为国军第一个装甲兵团长,杜聿明率领战车参加会战,后沿长江一路征战下来,先后担任第200师师长以及第5军军长,在广西南部勇挫日军第5师团而威震中外。
杜聿明哪里知道进入昆明后,整天忙里忙外的,没有消停过一天。所属第200师在广西南部与小日本激战,一会儿要炮弹,一会儿要给养,一会儿补充新兵。按蒋介石要求,兼着昆明城防司令,更是一个苦命的差事儿。日军飞机从越南河内起飞,不时地飞来昆明上空捣乱。全城不得不隔三差五地搞防空演习,一长两短的空袭警报,总搅得人心慌乱。太平洋战争以来,中央军陆续进入云南,各路诸侯个个儿想把军部师部设在城里,图方便能舒坦。就那么屁股大的地方,总不能全让军队驻扎,老百姓又该怎么办。最可恶的是美军士兵进城酗酒,强暴民女的事情三天两头冒,非得闹到他出面平息。马上要组织出国的部队,运输、给养、装备是兵之大事,能不考虑周全吗。这下好了,何应钦总算同意,尽快安排他人来接替昆明城防司令的职务。
早上,杜聿明参加云南省政府和交通部联合召开的一个协调会。南亚局势日渐紧张,大批车辆从成都、重庆、贵阳调过来,赶到缅甸抢运美国援华战略物资,拥挤不堪的滇缅公路事儿多起来,管理混乱像一团乱麻。这条路是车轮一转,黄金一万。想横插一竿挤点儿弄点儿的人多了去,重庆方面不得不成立西南交通运输公路管理局,统一协调处理公路沿线的一切事务。作为军方代表,杜聿明只是严正地提出来,万一战事奏起,军运必须当先。这一点在场的没有谁敢反对,杜聿明见该讲的已经讲了,不该耗在那里再扯不相干的杂事,于是提前离开会场,回到自己第5军军部。
刚刚落在椅子上,眼正瞅着桌子上一大堆文件,寻思怎么办。
“报告。”门外的声音就像喊队列那样洪亮。
杜聿明转身一看,面色诧异:“哦?是居远兄啊,稀客,稀客啊。”
1938年武汉大会战时,暂17师奉命在武汉南翼一百公里远担任防守阻敌任务。全师坚守三座山头,苦苦抗击八天,连续打退日本人近三十次冲锋。后来局势急转直下,暂17师遭到日军两个联队钳型夹击,师长被炮弹击中阵亡,全师损失过半。副师长钟进山临阵代理师长,集中余部向鬼子一个大队阵地发起反冲锋。全师人马又折了一半,但终于杀出一条血淋淋的通道,顺利地撤了出来,保住了暂17师的建制。钟进山从此名声大振,国军里流传一句话:跟着钟进山,死人堆成山。
钟进山上前一步向杜聿明规规矩矩地行军礼后,才开口:“杜军长,没有想到是我老钟吧?”
杜聿明摇了摇手,靠近钟进山,用劲儿拍了拍他的肩膀,关切地问:“伤好了?”
“托你的福,全好了。”
“坐,坐。”杜聿明拉着钟进山一起在一个大沙发上落座,“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钟进山性格耿直,不会绕弯弯,直截了当地问:“我听说中缅边境有大仗要打呀?”
“哦。”杜聿明没有应钟进山的话,委座对南亚战局非常关心,各项准备工作是悄然无声地进行,军政部事先也没有在军中扩散消息。他好奇地问,“居远兄何出此言呀?”
“别打埋伏了,光亭兄。”钟进山端起勤务兵递来的茶杯,大大地喝了口茶水,“你的第5军、第6军、第66军,还有第71军正在向云南区域集结,上个月还在广西南部激战的200师正在撤出战斗,据说也要往云南赶。如果没有大仗打,这么多部队来云南烤火吃肉啊。”
杜聿明听罢,伸手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说:“士别三日,当刮目以待了。居远兄也学着军统戴老板的戏法,不声不响地搞起情报来了。”
钟进山沉下脸,诡秘而严肃地说:“我来就是摸一摸军长的底儿,这么大的行动,有没有我老钟的份?”
杜聿明见话既然讲到这份上,钟进山一定是有备而来的。看来,这大个子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了。他略微寻思一下,也爽快地挑明话题:“实不相瞒,军政部是在组织一支远征缅甸的部队,估计十来万人。”
“我来就是找军长正式报个名,请一定让暂17师跟你到国外去长长见识,看看在其他地盘上的小日本,比国内遇到的是多只手还是多只脚。”钟进山缠住杜聿明,说来说去,就是一定要随他去缅甸打日本人。
杜聿明没有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暂17师并不隶属第5军。这调动国军一个师,显然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得委座或者是军政部说了算。虽然第5军肯定是要出国作战,可委座还没有最终明确是谁来统领这支部队。
“居远兄,”钟进山似乎看出杜聿明所想,解释道,“暂17师曾经隶属过第七战区,也隶属过第九战区,现在是在贵州整训期间,直接听命于军政部。我如果不跟你走,过几天不也得到第九战区报到吗?”
“是啊。”杜聿明颇有同感,钟进山是一只雄狮,搁在哪儿都会嗷嗷叫的。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几次大的战役,暂17师打得英勇顽强,战功卓著;带领这样的部队出国,不怕囊中羞涩,拿不出手。他狠狠地下决心了,一本正经地说,“居远兄,兄弟归兄弟,朋友归朋友,我们话得分两头说了。如果杜某确实是指挥出国部队,我一定全力面呈委座,让暂17师出国参战;如杜某不才,仅是带第5军跟随其他部队出征,请恕我无能为力。”
“好!”钟进山一拍沙发扶手,高兴地站起来说,“光亭兄够义气,真有那么一天,我钟进山一定会干出一个样子来,绝不给你丢人现眼!”
“咱们一言为定。”钟进山与杜聿明紧紧握手后,婉言谢绝了杜聿明要安排接风洗尘的好意,急匆匆地下楼。范一林还在门外等候消息呢,也得让他高兴高兴。
3
1941年12月23日,雾都重庆。
这些天来,日本南方军为了尽快结束菲律宾战事,向澳大利亚本土进攻,对南太平洋美军最后一击,多次要求日本驻华派遣军,从第3飞行集团中抽调部分作战飞机加入太平洋战场。日本驻华空军飞机在逐渐减少,整天还要忙于应付几个战区的空中支持,僧多粥少,日渐减少了对重庆的轰炸。
日机空袭少了,城里警报也少了。街上汽车的鸣叫声,嘉陵江上轮船的汽笛声,渐渐地唤回了山城藏匿的活力。陪都重庆迎来了暂时的宁静,雾起雾落,朝朝暮暮,初现泱泱大国都城的繁华景象。
蒋介石官邸位于嘉陵江畔,是一座德国式庄园,依山而立,可远眺长江,近品山城重庆的夜景。大清早,一位年轻的翻译陪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商震,站在官邸大门前,心情急切地在等候。
早在6月初,受英国政府邀请,商震为团长,军政部次长林蔚为副团长,陆海空三军将领杜聿明、侯腾、冯衍、唐保黄、周应聪、郑康祺等组成一个军事考察团,秘密前往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实地考察三个多月。回国后,杜聿明和侯腾整整花了四周时间,拟写了三十万字的“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这是关于未来南亚地区可能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中美英诸国如何应付的分析报告。英国驻新加坡总督波普汉中将在马来西亚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赞不绝口抄录了一份,说要好好地研究。太平洋战争打响后,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将军了解到这个情况,认为是一道大餐的现成菜谱,为何不赶快邀约口馋的人来看一看呢?这不,美国政府邀约英国政府派高级军事代表前来讨论这个报告,为中美英三国在南亚缅甸、印度统一军事行动进行协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