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凝中的科学发展观——来自贵州省开阳县“抗雪凝、保民生”的调查报告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赵宇飞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20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178658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8年初的雪凝灾害,展现在国人面前的是这样的场景:一座座电线塔轰然垮塌,铁路、公路瘫痪,停水,停电,通讯信号中断……给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雪凝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灾区第一线指导“抗雪凝、保民生”工作。开阳地处贵州省城贵阳北面,工业及养殖业都比较发达,在抗凝救灾中,中共开阳县委、开阳县人民政府和各级干部始终围绕“抗灾不忘发展”这条主线,将整个抗凝救灾行动分为:交通保障、民生保障、供电抢修、供水保障、养殖业保卫战和信息畅通六大战役。而在这“六大”战役中,开阳县并不是平均用力:在前段,交通是抗凝救灾的关键环节,所以有“打通贵开路”(贵阳至开阳的高等级公路)的攻坚战;在后期,则以恢复电网供电为主战场。这一战略部署,体现了县级领导层面全面协调与统筹兼顾的能力。这本书的切入点,不只是局限于抗凝救灾这一时段,还深入剖析了全县灾害之前的工作实践,如县委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推行的“两规、六制、三保”机制。这一机制无疑是个创新,它的特点在于有力保证了农村村一级基层组织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雪凝中的“开阳精神”
第一节 一个特异的区域符号
第二节 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板块
第三节 一种激扬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 雪凝中的见证
第一节 “贵开路”保卫战
突围:在1月23日早晨打响
战旗:在雪凝中激情飘扬
“我要向开阳县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第二节 媒体,筑起“心”的长城
《今日开阳》:导出雪凝“晴雨表”
电视台:“开阳新闻联播”背后的故事
第三节 民生,从“六子”调查开始
在县委书记的心里,百姓大于天
既要喊口号,更要见行动
第四节 从“养殖大户”保卫战看民心
救鸡,养殖大户感动了
感动,并非“意外的惊喜”
背着现金进村放贷
感谢政府给猪送毛毯
第五节 保电,缔造英雄神话
长缨在手缚苍龙
雄关迈步从头越
关怀的力量
那些感动我们的镜头
第六节 丰碑,在雪凝中铸就
雪凝肆虐,更显英雄本色
李彬:碧血丹心铸忠魂
第三章 雪凝灾害的要素分析
第一节 气象图谱变数
谁是罪魁祸首
“坏女孩”——拉尼娜
天气预报还信不信
天气预报能不能更准确些
大家应补上这一课
第二节 生产环境沉陷的尴尬
工业
农业
养殖业
农产品加工业
林业
旅游业
第三节 日常生活环境系统的扰动
“恐慌”中的人心变数
灯火中的期待目光
水!水!呼唤揪心
第四节 突发事件后的卫生健康实况
疫情、污染随时来临
待产孕妇期待什么
第五节 基础设施缺损剖析
南方的杆塔没有北方的坚硬?
水管到底该埋多深
房屋的脊梁不够挺?
第六节 信息传输终止后的形态
“地球村”的“鸡毛信”
一张内刊成为开阳人的“贴心报”
张嘴“吼”、用手“抄”的时代
三大通信运营商的通力合作
第四章 科学预警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前瞻性、科学性
因势利导,构建联动网
要原则,也要灵活
“救灾无小事”与科学预见
第二节 制度演进的系统论
官员变成服务员
创新机制的光辉
督查、考评在行动
第三节 指挥调度系统的科学化、信息化
不一样的措施,不一样的结果
信息越透明,流言就越少
第四节 部门协作与全民总动员的“度”考量
利益壁垒下的条块结合
权力失衡下的部门联动
依靠群众,但不依赖群众
第五节 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的“悖逆”
无形之手拍响“涨”声
有形之手出手“救市”
价格干预不是走回头路
第六节 大型“活动”背后的应急预演
从一个小女孩的危机意识说起
应急预演开阳版本
第五章 区域系统间的制衡因素解码
第一节 关键,从政府层面体现执行力
编织责任网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督查组,一把威严的“戒尺”
第二节 根本,站在大环境下出击
我们心急如焚、寝食不安
紧急部署,迅速行动
抗灾不能“等、靠、要”
第三节 原则,统筹兼顾人人有责
既要保城市,又要保农村
“责任”二字重千钧
企业责任,绝不仅是捐钱
第四节 措施,科学系统必具可操作性
让应急预案“活”起来
24小时“盯梢”灾情
牵牛要牵牛鼻子
第五节 执行,民生为先果敢决策
灾害面前什么最管用
抗灾要学“蚂蚁精神”
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第六章 重建,从实践中渗透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目标,从抗雪凝中重塑新开阳
“低碳计划”背后的战略蓝图
雪凝中走出一个服务型政府
第二节 举措,两手怎么抓
每个干部都要当“扣球手”
民生,民生,还是民生
减灾就是增产
第三节 实践,从九个图表破解
农业:生态新农村再出发
市政:高标准搞好“地下工作”
工业:“咬”定循环经济不放松
交通:公路“美容”急需气象服务
电力:不仅仅是把电杆立起来那么简单
电信:“光进铜退”推动产业升级
教育:防控次生灾害是当务之急
旅游:“无烟工业”联姻“奥运五环”
卫生:大灾之后防大疫
第四节 启示,从应急中觅寻科学之路
启示一:机制是基础
启示二:制度是保障
启示三:执行是关键
启示四:信息透明是助力
启示五:公民品格和国民意识是重要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雪凝中的“开阳精神”
第一节 一个特异的区域符号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地带,属长江流域的乌江南岸,土地肥沃。国土面积2,026平方公里,人口43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贵州省会贵阳市中心86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118公里,处在贵阳与遵义这两个较发达城市之间的次中心区域。
在东经106°45′-107°17′和北纬26°48′-27°22′之间,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有如诗如画的绿色喀斯特风光,有富含硒元素的神奇黄土地,有富甲天下的优质磷矿,有享誉黔中的水能资源。
这里,北斗七星照临,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和谐交融,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文化千岛”图。
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水呢喃低语,声声动人,藏奇纳秀。
这是什么地方?何以如此绝伦美妙?
这就是贵州省开阳县,一个与众不同且个性十足的西部县份。
从她深厚的文化土壤里,繁衍着无数精彩和神奇。
相传,“开阳”之名源于北斗七星中的第六星“开阳星”。翻开漫漫的历史长卷,开阳的印记画上了满满的“符号”。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蛮州,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建开州,民国三年(1914年)开阳易名紫江县,民国十九年(公元l930年)又改称开阳,其后沿袭至今。开阳设州置县迄今有记载的历史已达1,370余年。开阳是黔中较早的政治中心之一,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国防要区,北境乌江曾是川黔两省的界河,现开阳县境内楠木渡口附近还留有“黔山蜀水古分疆”的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