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史典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曾甘霖著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3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669459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是一次秉烛幽微的文化考察。这是一次知微见著的沉厚书写。这里所记,是侥幸存世的历代铜镜。一面是它的形貌、纹饰和色泽;另一面,则是它贯穿于过去时代的生活镜像。阅读本书让你从一个镜体上读到它所属时代的生活、民俗与宗教取向。让你看到铜镜中曾经有过的生命意象。
内容简介
一部第一次将铜镜还原到古代日常生活,从而考察了镜与人的关系的书。
一部细致到铜镜的形貌、纹饰、铭文与历代文化关系书。一部铜镜收藏与鉴赏的文化读本。
数百幅精美插图。直观呈现铜镜在东方文化中的历史演进。让你从一个镜体上读到它所属时代的生活、民俗与宗教取向。让你看到铜镜中曾经有过的生命意象。
这是一次追视,是对易逝的光阴中留存之物的无限伤怀。
目录
前言
绪论
中国铜镜文化概述
历代铜镜研究概况及本书特点
第一章 镜子的起源及齐家文化铜镜
镜子的起源
齐家文化铜镜
第二章 铜镜的发展
商周铜镜
春秋战国铜镜
第三章 铜镜的鼎盛
汉代铜镜的分期
汉代铜镜的类型
汉代铜镜的特点
汉镜铭文的分类及解读
汉代镜铭体现的广告意识
汉镜铭文与汉人的社会追求
汉镜铭文用字特点及原因
动物纹饰背后的文化内涵
汉镜人物纹饰与儒道思想
西汉透光镜
第四章 铜镜的中衰
三国魏晋南北朝铜镜类型
南北铜镜的不平衡发展
佛教的传人与佛像镜的兴盛
道教文化铜镜的神奇功能
铜镜与信物
第五章 铜镜的再度繁荣
隋唐铜镜的分期
隋唐铜镜的类型
盛唐气象下铜镜意象的新发展
隋唐铜镜铭文举要及浅析
隋唐铜镜纹饰中的吉祥文化
外来文化对隋唐铜镜的影响
隋唐铜镜中的道教色彩
唐代铜镜与社会生活
唐代铸镜中心扬州
第六章 铜镜的缓慢发展
五代宋铜镜
辽代铜镜概述
异军突起的金代铜镜
第七章 铜镜的衰落
元代铜镜概述
回光返照的明代铜镜
文学中铜镜意象的丰富
清代铜镜的衰落与玻璃镜的兴起
附录:历代铜镜著录
媒体评论
古人初以水为镜,后以铜为鉴。他们将铜镜用作检视容貌的用具,视为居家之饰品,并赋予其特殊的礼仪色彩。今人以铜镜为藏,当为珍藏中华文化之传承。
——现代文学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
铜镜不仅仅是古人用以妆容的器具,它承载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信息,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独立成体系的华美艺术品,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现代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
铜镜的照形使用价值本身具有双重审美意味,其精美图案是中国古代艺术之美的一种再现,人们在对镜妆容时或将自我审视之美与铜镜之美融为一体。
——现代哲学家和美学家宗自华
中国古代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当西方世界把铜蒜视为珍品时,中国人已将抛光的铜器作为妆饰理容的生活用品摆放在阁楼间了。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 (英)李约瑟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镜子的起源及齐家文化铜镜
镜子的起源
中国古人将镜的发明归于轩辕黄帝。《轩辕黄帝传》中云:“……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述异记》中也记载道:“饶州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又《潜确类书》云:“昔黄帝氏液金以作神物,于是为鉴,凡十有五。”明代董斯张《广物博志》称:“《黄帝内传》云:‘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则镜始于轩辕矣。”然而《玄中记》及《本草纲目》又有不同记载,说是“尧臣伊寿作镜”。《世本》汉宋表注又说:“尹寿,黄帝臣。”明人陈耀文在《天中记》也有不同观点,载:“舜臣尹寿铸镜。”
这一类圣人制镜之说,互相矛盾,包含有古人对先祖的敬仰与崇拜,并将其神化的体现,无法考证,那么我国古镜到底起源于何时何人呢?这需要依据考证古文献记载及参照大量考古发现,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翻开历史古文献,“镜”字最早见于《墨子•非攻》及战国末期诸书中。《庄子•应帝王篇》载:“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楚辞•九辩》载:“今修饰而窥镜兮。”《韩非子•饰邪》载:“夫摇镜则不得为明。”同书《观行篇》云:“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根据以上文字记载,可以肯定镜在战国末期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至于其起源,自然就更早些。许慎《说文解字》中对镜的解释为:“镜,景也。”段玉裁注曰:“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屋物,谓之镜。此以叠韵为训也。
……